药理学/青霉素类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药理学

药理学目录


青霉素的基本结构


青霉素的基本结构

青霉素G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由于它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迄今仍是处理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青霉素有不耐酸、不耐青霉素酶抗菌谱窄和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等缺点,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1959年以来人们利用青霉素的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进行化学改造,接上不同侧链,合成了几百种“半合成青霉素”,有许多已用于临床,常用青霉素的化学结构和药理特性。见表38-1,38-2。

表38-1 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

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


青霉素类各种重要药理特性


表38-2 青霉素类各种重要药理特性

耐酸耐酶广谱绿脓杆菌蛋白质结合率(%)尿中排出量(%)t1/2(小时)常用剂量(g/日)
正常无尿
青霉素G----46~6760~800.56~12变化的
青霉素V+---8020~401~26~101~2
甲氧西林-+--4050~700.54~68~12
苯唑西林++--9040~550.4~0.71~28~12
氯唑西林++--9555~620.60.8~31~2
双氯西林++--96600.81~21~2
氨苄西林+-+-2060~801~1.38~121~4
阿莫西林+-+-2045~681~1.35~71~2
羧苄西林--++5076~901.012~1620~30
呋苄西林--++90251.24~8
替卡西林-++45921.315~20
阿洛西林--++16~428~221.3变化<24
哌拉西林--++1650~701.03.3变化<24

参看

32 抗菌机制、影响抗菌作用因素及细菌耐药性 | 青霉素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