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贫血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慢性病贫血

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系指继发于慢性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的一组贫血,表现为红细胞寿命缩短铁代谢障碍、炎症性细胞因子增多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及骨髓对贫血的代偿增生反应抑制。

目录

  1. 慢性病贫血的病因
  2. 慢性病贫血的症状
  3. 慢性病贫血的诊断
    1. 慢性病贫血的检查化验
    2. 慢性病贫血的鉴别诊断
  4. 慢性病贫血的并发症
  5. 慢性病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慢性病贫血的西医治疗
  6. 慢性病贫血的护理
  7. 慢性病贫血吃什么好?
  8. 参看

慢性病贫血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ACD常伴随下列基础疾病

1.慢性感染 肺脓肿肺结核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慢性尿路感染盆腔炎脑膜炎、慢性深部真菌病艾滋病等。

2.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 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血管炎等以及严重外伤烧伤等。

3.恶性肿瘤 癌症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

(二)发病机制

1.细胞因子的作用 ACD由于细胞免疫系统被刺激后引起了机体细胞因子介导的复杂而广泛的反应,造成炎症性细胞因子增多,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及干扰素(IFN)等,导致红系造血抑制。表现为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减少及骨髓对EPO反应迟钝,EPO产生减少还和NO产生增多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尚有IL-6升高,后者可使血容量增加导致血液稀释。 2.红细胞寿命缩短吞噬细胞活性加强、细菌毒素肿瘤溶血素血管损伤以及患者发热红细胞膜的损伤等因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3.铁代谢异常 ACD有低铁血症,表现为血清铁减少、骨髓铁利用障碍,但巨噬细胞铁过多。其机制可能是巨噬细胞激活后过度摄取铁,炎症时IL-1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乳铁蛋白,后者易与铁结合造成运铁蛋白饱和度减低,ACD时幼红细胞膜上的运铁蛋白受体也减少,使铁利用障碍。最近研究表明,慢性病贫血的铁代谢异常和铁稳态(iron homeostasis)的调节激素heparine(hepatic bactericidal protein)有关,炎症性疾病时肝脏产生和分泌heparine增多,十二指肠隐窝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有β2M-HFE-TfR1(β2微球蛋白-遗传性血色病基因产物HFE蛋白-运铁蛋白受体1)复合物,heparine通过血流作用于隐窝细胞和巨噬细胞的β2M-HFE-TfR1复合物,促使隐窝细胞和巨噬细胞摄取铁增多,十二指肠隐窝细胞接受了铁的过多信息,从而使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的铁吸收减少,致低铁血症,而巨噬细胞却呈现铁过多。

慢性病贫血的症状

ACD常有上述慢性感染炎症肿瘤病史,持续时间多在1~2个月以上,贫血为轻度和中度,非进行性,常为基础疾病所掩盖。

1.国内诊断标准

(1)多为轻~中度的贫血,常伴有慢性感染、炎症或肿瘤等基础疾病的相应症状:贫血症状常常被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一般在基础疾病发病的1~2个月后出现ACD,ACD的严重程度与基础疾病存在相关性,如感染性疾病伴有显著的寒战发热者贫血的严重程度比无明显全身症状者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度与贫血也有相关性;恶性肿瘤转移时,贫血的严重程度重于肿瘤局限时,这种贫血的加重并不需要肿瘤累及骨髓。ACD患者体检无特征性发现,诊断一般依赖实验室检查。在大多数情况下,红细胞比容在0.25~0.40,但有20%~30%的患者显著低于此水平,血红蛋白的水平一般在70~110g/L,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有30%~50%的ACD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这种情况见于50%~10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和44%~64%的癌症患者。但MCV很少低于72fl。红细胞形态正常或呈轻度中心淡染,网织红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升高。

(2)血清铁总铁结合力均低于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低:这几项血清铁参数对于AC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血清铁常常在损伤或感染发生后的很短时间里即可下降。但是单独测定血清铁的临床价值不大,因为正常人每天血清铁的水平波动很大。转铁蛋白中度降低,其下降的速度比血清铁的下降速度慢,可能是由于转铁蛋白的半衰期(8~12天)比血清铁的半衰期(90min)长。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在发病的24h内出现血清铁降低,如果疾病在短期内好转,则血清铁又恢复正常,不会出现贫血。血清铁下降与基础疾患的严重程度有关。

(3)骨髓细胞铁染色显示红细胞内铁减少,而在巨噬细胞内铁颗粒增多:骨髓粒、红比值为3∶1或4∶1,无代偿性的骨髓增生表现。骨髓检查最重要的价值是了解骨髓中的铁贮存情况,巨噬细胞内铁贮存增加,铁粒幼红细胞减少约占幼红细胞的5%~20%(正常为30%~50%)。因此,血清铁水平和铁粒幼细胞计数下降而骨髓贮备铁增加是ACD的特征性表现。同时合并铁缺乏者,巨噬细胞内含铁血黄素可减少。

(4)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增多。

(5)血清铁蛋白(SF)水平高于正常:对于无潜在慢性病基础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是反映体内贮铁状况的良好指标,然而对于ACD患者,应用血清铁蛋白判断体内铁贮备时的标准应提高。

除了SF外,ACD患者血清铜增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血清铜结合蛋白(血浆铜蓝蛋白)的水平增加所致,后者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除了铜蓝蛋白外,许多血清蛋白电会升高,如C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等。某些血浆蛋白的水平下降,如转铁蛋白,这是由于它在肝脏内的合成减少或循环中的寿命缩短所致。有研究发现ACD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血清白蛋白与转铁蛋白水平及贫血的程度呈良好的相关性。

2.国外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与国内的诊断标准相同。此外,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贫血程度相当的缺铁性贫血相比,血清EPO水平是低下的。这可能是由于细胞因子及一些未知因素抑制了EPO的生成。ACD患者血清EPO的水平不随贫血的加重而增加,与红细胞比容相比,血清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低下尤其严重。

总之,具有慢性感染、炎症或恶性疾病的基础,符合如下条件:轻~中度贫血,为正常细胞性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细胞增生水平和粒红比例正常,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同时减低,血清铁蛋白增高,骨髓巨噬细胞内的铁正常或增加,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有铁利用障碍表现,可考虑ACD诊断。

慢性病贫血的诊断

慢性病贫血的检查化验

1.外周血 贫血为正常细胞性、正常色素性,也可是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血清铁(SI)降低,总铁结合力(TIBC)也降低。

3.血清铁蛋白(SF)增高,血清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sFfR)并不增高,但ACD伴缺铁时也可增高。

4.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和锌原卟啉(ZPP)仅轻度升高。

5.骨髓铁染色可染铁增多,但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血清EPO水平降低。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可选择心电图X线B超生化等检查。

慢性病贫血的鉴别诊断

1.缺铁性贫血 慢性病贫血(ACD)是继缺铁性贫血(IDA)而被列为第2位的高发病率贫血,两者极易误诊。单纯性IDA和ACD的鉴别还比较容易,但要在慢性病患者中鉴别IDA与ACD则十分困难。类风湿性关节炎(RA)贫血合并缺铁国外统计可达27%,上海华山医院资料亦占25%。因两者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因此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下列有助于ACD与IDA的鉴别。

(1)病史:ACD常伴慢性感染炎症肿瘤(持续性存在1~2个月以上)。但须排除这些疾病本身造成的失血肾功能衰竭、药物致骨髓抑制及肿瘤侵犯骨髓引起的贫血。而IDA常有营养不良史或慢性失血史。

(2)贫血程度:ACD系轻~中度贫血,非进行性,具有稀释性贫血的成分,和基础疾病严重度有关。但20%~30% ACD血细胞比容(Hct)可有显著降低。

(3)红细胞形态:ACD患者为正常细胞性,正常色素性。小细胞性占2%~8%,最多占20%~40%,而红细胞低色素性改变达23%~50%(慢性感染),44%~64%(癌症),甚至50%~100%(RA)。ACD MCHC降低先于MCV减小,IDA MCV减小先于MCHC降低。红细胞大小不一及异形在IDA显著,ACD不显著。MCV的鉴别价值高于血清铁/总铁结合力,MCV<72fL在ACD甚罕见,而IDA很常见[平均74(53~93)fL]。

(4)血清铁/总铁结合力(SI/TIBC):典型ACD:SI降低,TIBC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TS)正常或降低;典型IDA:SI降低,TIBC升高,TS降低。上海华山医院的资料:TIBC的水平在IDA、ACD及慢性病伴缺铁(CDID)三组中并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5)骨髓铁染色:是鉴别IDA与ACD的金标准,IDA和CDID骨髓可染铁缺如,而ACD骨髓可染铁增多,但铁粒幼细胞减少(5%~20%)。

(6)血清铁蛋白(SF):SF在ACD升高,IDA降低,在CDID中SF可降低,但低到多少有助于诊断?有人认为可将SF 30~200μg/L作为重叠标准,有将<60μg/L作为RA贫血合并缺铁的诊断标准。上海华山医院应用SF<60μg/L+红细胞内铁蛋白<5μg/细胞作为诊断RA贫血伴缺铁的诊断标准,其准确度为0.94。在慢性病贫血中区别缺铁和非缺铁的阳性似然比SF在25~44μg/L时为最高。

(7)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IR):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AUCROC)来评价各种铁参数对鉴别ACD与IDA的诊断效率。

(8)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和锌原卟啉(ZPP):在ACD升高程度不及IDA,其用于鉴别诊断价值不大。

(9)血清红细胞生成素(sEPO)水平及O/P(1ogEPO)比值:ACD患者测定值与该贫血Hb水平应有的EPO水平相比是降低的。

2.稀释性贫血 慢性病尤其处于高度进展期的恶性肿瘤病人可发生稀释性贫血,但是真正可在临床上见到的慢性病伴有稀释性贫血的疾病主要是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诊断ACD时应注意和稀释性贫血鉴别。

3.其他类型的贫血 恶性肿瘤贫血除慢性病贫血外,还可有因恶性肿瘤细胞骨髓转移,引起骨髓病性贫血,抗肿瘤化疗引起药物性巨幼细胞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和结缔组织病都可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结缔组织病肾脏损害肾功能不全可引起肾性贫血等。因此在诊断ACD时必须注意和上述类型贫血鉴别。

慢性病贫血的并发症

长期慢性贫血可并发贫血性心脏病

慢性病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慢性病贫血的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放线菌素D(ACD)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纠正后贫血得以改善。由于贫血常不严重且临床症状主要由基础疾病所引起,因此一般不需要对贫血进行特殊治疗。如贫血有严重症状,特别是老年患者宜输血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可改善贫血,减少输血量,改善生命质量。补充铁剂对放线菌素D( ACD)本身无效,仅适用于ACD伴缺铁时。

慢性病贫血的护理

预后

根据病因的不同,预后也不相同。慢性感染外伤烧伤的患者原发病控制后贫血可纠正,恶性肿瘤贫血一般较难纠正。

慢性病贫血吃什么好?

一、慢性病贫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健脾养血食疗方

① 乌龙大枣汤

大枣50克,龙眼肉20克,砂仁15克,乌鸡1只。加水适量,加油盐调味,文火炖2小时,食肉饮汤。

冬虫夏草

用冬虫夏草,薏苡仁各30克,当归10克,乌鸡1只。加水适量,加油盐调味,文水炖2小时,食肉饮汤。

阿胶大枣粥

糯米50克,阿胶10克,大枣8枚,白砂糖适量。阿胶捣碎;将洗净糯米、大枣共煮粥,快熟时放入阿胶及白砂糖,再煮片刻即可。

④ 虫草炖瘦鸭

用冬虫夏草6枚,瘦鸭1只。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放入砂锅内,加人冬虫夏草及食盐、葱、姜等调料,放入适量清水偎炖,先用大火煮沸,再改小火慢偎至熟烂。

⑤ 加味羊骨粥

羊骨750克,粳米50克,黄芪20克,大枣7枚。羊骨洗净砸碎,与黄芪、大枣同入砂锅,用适量清水煎煮,取汤代水与洗净粳米同煮为粥,粥快熟时加入适量生姜葱白、食盐搅匀,再煮片刻即可。宜温热空腹服用,连用15日为1疗程。

⑥ 花生牛筋

用糯米100克,花生米、牛蹄筋各80克。蹄筋洗净切成小块,与花生米、洗净糯米共入砂锅,加清水适量煮粥,至蹄筋烂熟、米开汤调;为止。宜温热空腹眼食,每日服食1次。

蜂蜜桑葚膏

取鲜桑葚1000克,蜂蜜25克。桑葚洗净绞汁,小火熬成稀膏,放人蜂蜜熬至稠厚,冷却贮藏备用。每日食2次,每次取10--15克以热水冲服,连服半月为1疗程。

⑧ 红黑木耳汤

用红枣10枚、黑木耳10克、高丽菜6克、丹参5克。以温水泡发洗净,加适量冰糖加水,隔水蒸1小时。分次服用,每日早晚2次。

二、慢性病贫血吃哪些对身体好?

1、宜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鸡肉、牛奶、鸡蛋等。

2、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的水果和绿色蔬菜,如酸枣、杏、橘子、山楂、西红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笋等。维生素C有参与造血、促进铁吸收利用的功能。

4、多吃富含铁的食物鸡肝猪肝、牛羊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芹菜等。铁是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铁性贫血者较为常见。

三、慢性病贫血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凡辛辣厚味,过于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当禁食或少食。

2、忌烟酒和生冷食物。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