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毒蕈中毒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目录

我国有可食蕈300余种,毒蕈80多种,其中含剧毒素的有10多种。常因误食而中毒,多散在发于高温多雨季节。

目录

  1. (一)毒素与中毒特征
  2. (二) 治疗
  3. (三)预防
  4. 参看

(一)毒素与中毒特征

一种毒蕈可含多种毒素,多种毒蕈也可含有一种毒素。毒素的形成和含量常受环境影响。中毒程度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四种:

1.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5~6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预后良好。

2.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3.溶血型同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4.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6小时~数天,病程较长,临床经过可分为六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甚高。

(二) 治疗

早期用催吐、导泻等措施排出毒物,可用二巯基丁二酸钠巯基药物解毒,并用保肝疗法和其他对症治疗。

(三)预防

加强宣教,防止误食。

参看

32 河豚鱼中毒 | 木薯中毒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