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吸虫病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Trematoda)所属单殖亚纲﹑盾腹亚纲和复殖亚纲的内﹑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总称。前两个亚纲的吸虫主要寄生于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和软件动物﹑甲壳动物。后一亚纲的复殖吸虫还寄生于哺乳动物和鸟类。

家畜吸虫病的病原均属复殖亚纲﹐常见的有片形吸虫﹑双腔吸虫﹑阔盘吸虫﹑裂体吸虫﹑姜片吸虫﹑枝睾吸虫和前殖吸虫﹐以及前后盘科各属的吸虫等。其中有的危害严重﹐呈现地方性流行﹐如肝片吸虫病血吸虫病

病原 复殖吸虫多呈叶状﹑舌状﹑扁锥状﹐有的接近圆柱状﹐多以背腹扁平﹑带刺或平滑的表皮为特征。小的虫体长不足0.5毫米﹐一般为数毫米或数厘米。体表具吸着器官﹐通常有一个口吸盘和一个腹吸盘或后吸盘﹐但有些缺乏。排泄孔开口于体后端。无体腔﹐由表皮下的环肌﹑斜肌和纵肌组成皮肌囊﹐消化﹑排泄﹑神经生殖系统埋置其中。除裂体科吸虫外﹐一般为雌雄同体。生活史较复杂﹐全部需要更换宿主。在第1中间宿主螺蛳体内﹐侵入的毛蚴以无性生殖方式经胞蚴或雷蚴期产生多数尾蚴﹐从螺体逸出﹐或在水生植物上结成囊蚴﹐或进入第 2中间宿主鱼类﹑昆虫或甲壳类体中形成囊蚴。被终末宿主吞入后即在其体内继续发育为成虫。有些复殖吸虫不经过囊蚴期﹐由尾蚴侵入终末宿主体内直接发育成熟。

感染途径依病原生活史的类型而不同。如尾蚴可主动钻入终末宿主皮肤而经皮肤感染(如裂体吸虫)﹔尾蚴从中间宿主体内逸出后长成囊蚴的﹐可随终末宿主在吃草﹑饮水时(如姜片吸虫)﹐或吞入含有囊蚴的第2中间宿主时经口感染(如双腔吸虫)﹐也有通过胎盘感染的(如肝片吸虫)。吸虫病的传播﹐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如在多雨年份肝片吸虫病多发﹔中国北方无钉螺分布﹐因而亦无日本裂体吸虫病存在。

症状和防治 症状因感染强度﹑宿主机体抵抗力﹑年龄和饲养管理条件等不同而有差异。如饲养管理条件好﹐宿主抵抗力强﹐感染程度又不很重﹐往往不表现症状﹔反之﹐即使轻度感染也能出现症状。幼畜的症状常较成畜为重。一般是精神萎顿﹐体弱无力消瘦贫血水肿﹐被毛失去光泽。不同寄生部位的症状各异。寄生在肝脏的吸虫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出现黄疸消化不良﹔寄生在瘤胃和肠道的吸虫则导致消化障碍和腹泻﹔吸虫寄生于肺脏时出现咳嗽胸膜炎﹐而当移行到皮下时则形成囊肿。家禽输卵管的吸虫寄生可产无壳蛋和软壳蛋等。

诊断时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实验室检验和剖检等进行综合判断。沉淀法检查粪便常可发现虫卵。日本裂体吸虫病和东毕吸虫病还可用孵化法检出毛蚴。活组织检查法主要用于诊断日本裂体吸虫病和并殖吸虫病﹐前者检查直肠黏膜﹐后者检查皮下囊肿。此外﹐还可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早期诊断。死后作尸体解剖诊断。治疗可依据病原不同而采用不同药物。综合性预防措施有加强饲养管理﹐增进家畜抗病能力﹐消灭外界虫卵和幼虫﹐扑灭中间宿主﹐以及定期药物驱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