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无颗粒的白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大部分的粒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目录 |
粒细胞减少的原因
血液中性白(粒)细胞数降低,常使病人对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易感性增高.
粒细胞减少的诊断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血循环池中性多形核细胞(PMN)绝对值<1.5×109 /L(儿童期),或<1.0×109 /L(婴儿期)时所出现的一组综合征。一般当pmN<1×109 /L时机体易感性增高;PMN<0.5×109 /L易患严重感染性疾病,称粒细胞缺乏症;PMN<0.1×109 /L则可导致致死性感染。按其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获得性两类,前者多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后者多为药物、理化因素及感染所诱发,小儿所见病例多属此类。
粒细胞减少的鉴别诊断
1.升高
见于变态反应疾病[哮喘、荨麻疹、支气管肺曲霉病、过敏(嗜酸性粒细胞达8%-29%)、湿疹]、某些药物反应(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阿片等)、寄生虫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和Voisins综合征、皮肤病、恶性血液病和新生物疾患(结节病、何杰金氏病、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肝癌、卵巢癌、髓样白血病)、射线、苯、猩红热早期(嗜酸性粒细胞8%-20%)、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内膜炎和心肌病。
甲状腺机能低下;尿中出现乳糖、葡萄糖、半乳糖或戊糖的糖尿病;慢性鼻窦炎;流感;肾病综合症;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着色性荨麻疹;何杰金氏病;结核;天花;粘液性水肿;应激(外伤、电休克、发烧);急性感染和光照均易见嗜碱性粒细胞的升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则明显升高。
2.减少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疟疾急性期、糖尿病酸中毒、肾上肾功能亢进,Surrenales和应激状态。
[嗜酸性粒细胞的增高一般与变态反应(如:哮喘、荨麻疹)和寄生虫的感染有关。一些皮肤病如湿疹和血液病也可以引起,与传染病也有关,总之单纯一个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不能诊断疾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血循环池中性多形核细胞(PMN)绝对值<1.5×109 /L(儿童期),或<1.0×109 /L(婴儿期)时所出现的一组综合征。一般当pmN<1×109 /L时机体易感性增高;PMN<0.5×109 /L易患严重感染性疾病,称粒细胞缺乏症;PMN<0.1×109 /L则可导致致死性感染。按其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获得性两类,前者多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后者多为药物、理化因素及感染所诱发,小儿所见病例多属此类。
粒细胞减少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西医药治疗
1.去除病因 停止使用接触可疑的药物及其他理化因素积极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
2.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
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对极度虚弱或严重感染者可输新鲜血或浓缩白细胞悬液(每次u≈1.5×1010 白细胞或200ml全血浓缩的白细胞)
3.防治继发感染 可酌用丙种球蛋白聚肌胞,一旦发热或发现感染灶应尽早按病原诊断和药敏情况给予抗感染治疗 抗生素如青霉素 头孢噻肟钠 丁胺卡那霉素 抗真菌药如氟康唑 抗病毒药如病毒唑 干扰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