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妊娠眩晕
中医妇科学 |
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或伴面浮肢肿,甚者昏眩欲厥,称为“妊娠眩晕”,亦称“子眩”、“子晕”。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轻者似妊娠高血压,重者似先兆子痛)或妊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妊娠眩晕较为常见,属产科重症之一,及时、正确地治疗,预后大多良好,否则病情加重,可发展为子痫。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是阴虚阳亢,上扰清窍,亦可因气郁痰滞,清阳不升,或气血虚弱,清窍失养而引起眩晕。常见分型有肝肾阴虚、气郁痰滞、气血虚弱。
一、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肝阳偏亢,孕后血聚养胎,阴血益感不足,阴不潜阳,肝阳愈亢,上扰清窍,而致眩晕。
二、气郁痰滞
平素郁怒不解,肝失调达,疏泄失权,或肝郁脾虚,健运失司,致气郁痰滞,孕后胎体渐大,影响气机升降,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故为眩晕。
三、气血虚弱
素体气血两虚,孕后赖气血养胎,故气血愈虚,气虚则清气不升,血虚则髓海失养,故发为眩晕。
[辨证论治]
辨证时要根据眩晕的特点和程度、兼症和舌脉分辨肝肾阴虚、气郁痰滞、气血虚弱等证型,以指导治疗。同时注意监测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的异常程度,以估计病情的轻重。妊娠眩晕的重症常是子痈的先兆。治疗大法以平肝潜阳为主,或佐以滋阴潜降,或理气化痰,或益气养血等法而分别治之。忌用辛散温燥之品,以免重伤其阴,反助风火之邪。
一、肝肾阴虚型
主要证候: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视物模糊,心中烦闷,颧赤唇红,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甚或卒然昏倒,顷刻即醒,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肝阳上扰,则头晕目眩,视物模糊;阴虚内热,则颧赤唇红,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热扰神明,则心中烦闷,甚或卒然昏倒,顷刻即醒。舌红,苔少,脉弦细数,为肝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阴补肾,平肝潜阳。
若热象明显者,酌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口苦心烦者,酌加黄芩、竹茹清热除烦;眩晕昏仆者,酌加钩藤、天麻镇肝熄风。
二、气郁痰滞型
主要证候: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胸闷心烦,两胁胀满,呕逆泛恶,时吐痰涎,面浮肢肿,倦怠嗜卧,甚则视物昏花,不能站立,苔白腻,脉弦滑而缓。
证候分析:气郁痰滞,清阳不升,故妊娠头晕目眩,甚则视物昏花,不能站立;气郁痰滞,肝失条达,则胸闷心烦,两胁胀满;气郁痰滞,胃失和降,则呕逆泛恶,时吐痰涎;痰饮泛溢,则面浮肢肿;痰浊困脾,阳气不振,则倦怠嗜卧。苔白腻,脉弦滑而缓,为气郁痰滞之征。
治疗法则:健脾理气化痰。
方药举例:半夏白术天麻汤。
若痰郁化火,兼头目胀痛,心烦口苦,苔黄腻者,用清痰四物汤(,《女科秘诀大全》)。
方中半夏、陈皮、白术祛痰理气,健脾燥湿;四物补血安胎;黄芩、黄连清热降火。
三、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妊娠中晚期,头晕眼花,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
证候分析:血气不足,清气不升,髓海失养,故孕后头昏眼花;血虚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少寐多梦;气虚中阳不振,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气血不足,不能充养荣润于面,故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弱,为气血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
方药举例:八珍汤。
若头晕眼花甚者,酌加菊花、枸杞子、蔓荆子以养血平肝;心悸健忘,少寐多梦者,酌加远志、酸枣仁、龙眼肉以养心安神。
参看
妊娠心烦 | 妊娠痫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