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金疳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目录

金疳指在白睛表层发生形如玉粒、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半透明小泡,周围绕以赤脉的眼病。与西医学之泡性结膜炎相似。

金疳的诊断要点

1.自觉患眼隐涩不适,羞明流泪。检视患部,可见白睛表层不定的位置出现灰白色玉粒样泡样隆起,周围绕以赤脉。数日后小泡可自行溃破而愈,不留痕迹。

2.一般小泡多为单个,亦可多至2个以上。若小泡大且隆起,周围赤脉明显,则局部疼痛尤甚。多为单眼,亦可双眼发病;容易反复发作。

3.本病须与火疳相鉴别(详见火疳诊断要点)。

金疳的辨证分析

本病多因肺经燥热肺火亢盛,气血失和,气机郁滞,兼感受风邪,或风热搏结而成;或因肺阴不足,虚火上炎;亦有因肺脾虚弱,运化无力,肺失所养。

风热犯肺上攻,白睛见小泡时,症多为初起,白睛小泡红赤,畏光流泪,头痛;肺经燥热时,白睛小泡隆起显著,周围赤脉怒张,口渴便秘。以上证型均属实热证。若因肺阴不足,其小泡隐涩微痛,经久不消,伴干咳,便结;肺脾两虚,则白睛赤涩轻微,反复难愈,全身乏力,纳少便溏。以上两型均属虚证。治疗原则;实热证宜清热散结,虚证宜补益肺脾,佐以散结。
金疳的辨证论治

风热犯肺型
【证见】 证属初起,目赤肿痛,畏光流泪,但不严重;白睛小泡周围赤脉围绕,头痛或咳嗽舌苔薄黄,脉浮

【治法】 疏风清热散结。

【方药】

1.主方银翘散(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金银花12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薄荷8克(后下),桔梗8克,白芷10克,赤芍12克,桑白皮12克,杏仁10克,贝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参照“针眼”中成药。

肺经燥热型
【证见】 患眼涩疼畏光,泪多结,白睛小泡隆起,周围赤脉怒张;每兼有口渴鼻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 泻肺散结。

【方药】

1.主方桑白皮汤(《审视瑶函》)加减

处方:参见“白涩症邪热留恋型之方药。

2.中成药参照“针眼”中成药。

肺阴不足型
【证见】 自觉隐涩微痛,眵泪不结,白睛小泡隆起不甚,周围血丝淡红,病经久难愈,或反复发作。全身可有干咳少痰五心烦热,便秘,舌苔少。

【治法】 滋阴润肺散结。

【方药】

1.主方养阴清肺汤(郑梅涧《重楼玉钥》)加减

处方:生地黄20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浙贝母15克,牡丹皮12克,白芍12克,连翘10克,夏枯草12克,杏仁10克,决明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参照“白涩症”之肺阴不足型中成药。

肺脾两虚型
【证见】 眼部症状与肺阴不足型相似。全身症见乏力神疲,纳少便溏或秘,咳嗽有痰,腹胀不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 肺脾双补兼散结。

【方药】

1.主方:香砂六君

参照“白涩症”之脾肺虚弱型处方,酌加浙贝母15克、赤芍15克。

2.中成药参照“白涩症”之脾肺虚弱型中成药。

金疳的外治法

1.选用以下眼药水点眼:黄连西瓜霜眼药水、千里光眼药水、外障眼药水。

2.用胆汁二连膏,每晚临睡点眼。

3.用激素类眼药水点眼。

4.紫龙丹(黄淑仁《眼病的辨证论治》)

处方:冰片0.75克,麝香1.5克,铅丹9克,轻粉6克。研成极细末,瓶贮密封备用。使用时以小管取药末少许,吹人对侧外耳道内,用小棉球塞紧,24小时后再吹入1次。

金疳的其他疗法

1.金疳的针刺疗法
(1)针刺:选取合谷肺俞睛明攒竹、太阳、肝俞肾俞等穴。实证取合谷、肺俞,用泻法;虚证取肝俞、肾俞,用补法,并配合以上眼周穴位(眼周穴位忌提插)。

(2)耳针:取穴眼、肝、肺区。用毫针针柄在患眼一侧耳垂处轻轻压迫,找到敏感点,经消毒后针刺之,留针5~15分钟。再于耳背处,消毒后用三棱针刺破静脉,放血少许。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2.金疳的饮食疗法
(1)实热证参照“暴风客热”饮食疗法。

(2)虚证参照“白涩症”饮食疗法。

3.金疳的预防调护
(1)预防方面主要是加强体育锻炼,尤其小儿更应注意增强体质,调理脾胃,纠正偏食习惯。

(2)因本病易于复发,故当复发经过治疗已愈后,仍需继续服药,巩固疗效。

参看

32 天行赤眼暴翳 |  风轮赤豆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