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切开引流术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心包切开引流术

化脓性心包炎经确诊均应作心包切开引流术,不宜拖延。  

目录

  1. 术前准备
  2. 麻醉
  3. 手术步骤
  4. 术中注意事项
  5. 术后处理

术前准备

1.抗感染治疗。

2.全身支持疗法,纠正贫血、低血浆蛋白电解质紊乱等。

3.腹水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明显者,可适当抽腹水减轻压迫,一般宜在手术前2、3日进行。

4.如心脏受压严重,又不能立即进行心包切开引流,可于引流前行心包穿刺减压,以改善心肺功能。  

麻醉

宜用局麻,或肋间神经阻滞加局麻,亦可用静脉麻醉,但要避免用易致血压下降的麻醉剂。  

手术步骤

实践证明传统的心包切开引流方法弊端较大,本手术方法已证明优于传统方法。

1.体位 斜坡卧位。

2.切口 沿左第5肋软骨作5cm横切口,切除肋软骨约4cm,自肋床进入心前区。若有胸膜覆盖,应将其向左推开。

3.作心包牵引线 将心包前的疏松结缔组织推开,显露出水肿增厚的心包,在心包前壁作两个牵引线。

4.穿刺 在两牵引线间穿刺,如获脓液,即证明确系心包前壁。

5.切开心包 在牵引线间切开心包,立即将吸引器伸入心包腔内吸引脓液,以免溢出。吸尽脓液后用手指伸入心包内,向四周探查,分开所有纤维素隔,剥离附着于心包或心表的纤维素块,并将其掏出。

6.切除部分心包 在不扩大胸壁切口的条件下,尽可能将前壁的心包切除(用电刀切可同时止血,如不用电刀,则应将心包血管缝扎),下缘应将前壁心包完全切掉达膈肌处,使心包腔与前纵隔自由交通,没有阻隔。

7.置引流管 于前纵隔置一软胶皮引流管,管内径不小于0.8cm,剪1~2个侧孔,于剑突与左肋弓间切一小口后拉出。注意引流管不是放在心包腔内,而是放在与心包自由交通的前纵隔内,以免刺激心脏。

8.缝合切口 缝合引流口后用结扎线固定引流管。将切口分两层缝合,即肌肉为一层,皮下组织皮肤为另一层。缝合肌肉后要彻底冲洗伤口最后再缝合皮肤。  

术中注意事项

1.如胸膜破损,应尽量修复。

2.彻底分开心包内纤维素膈,清除纤维素和脓苔,冲洗心包腔和前纵隔。

3.切除心包前壁时要彻底止血,要边止血边切除。

4.引流管的侧孔必须处于病人半卧位时的最低位。  

术后处理

1.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果为脓苔或纤维素所阻塞,可用吸引器吸引、冲洗,甚至可以更换引流管。

2.拔管的指征是 ①体温白细胞正常;②X线及超声波检查证明前纵隔及心包内没有积液征;③肝不大,静脉压不高;④引流量减少达每日不超过10ml,拔管之后可改为开放引流,之后每3~4日退出引流管1~2cm,直到完全拔除。

3.术后可能大量利尿,应防止水与电解质的平衡紊乱,尤其要充分补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