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穴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人体穴位 > 承泣穴 | 人体穴位图 重定向自:承泣

Bkcco.jpg

承泣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鼷穴面髎溪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任脉足阳明之会。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眶下缘之间。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面神经肌支,眶下动、静脉分支及眼动、静脉分支。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近视远视口眼歪斜,及急、慢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斜视视神经萎缩等。直刺,嘱患者眼向上看,轻轻固定眼球,沿眶下壁缓缓刺入0.5-1寸,不宜过深。勿大幅度捻转提插,出针后局部压迫1-2分钟,以防出血

目录

  1. 承泣穴视频介绍
  2. 承泣穴概况
  3. 医用
  4. 名解
  5. 人体穴位专题
    1. 腧穴相关电子书
  6. 人体穴位图
  7. 参看

承泣穴视频介绍

承泣穴概况

  1. 部位 目下眶孔内,四白穴上三分
  2. 针法 直刺0.8-1.5寸或横刺透向内眦角处
  3. 针感 局部酸胀
  4. 主治 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肌痉挛

【标准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眶下缘之间。

【取法】正坐位,两目正视,瞳孔之下0.7寸,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下睑板肌下斜肌下直肌。皮肤由上颌神经眶下神经分布。针穿皮肤、皮下组织以后,可经下睑板肌入眶内的下斜肌和下直肌。前肌为平滑肌交感神经支配,后二肌是横纹肌,为动眼神经下支支配。

【特异性】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交会穴

【功用】散风清热,明目止泪。

【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统疾病:急慢性结膜炎,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色盲,夜盲症,睑缘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眶下神经痛;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0.8寸,左手推动眼球向上固定,右手持针沿眶下缘缓慢刺入,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2.或平刺0.5~0.8寸,透向目内眦,局部酸胀,可致流泪。 如果针刺过深或斜刺可刺伤视神经,当深达2寸时可通过神经管刺伤脑,造成严重后果。

灸法:禁灸。

Bkccp.jpg

承泣穴 Chéng qì(ST1)

〖取穴方法〗 人体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眶下缘之间。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

〖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医用

〖主治疾病〗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道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穴道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道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

〖刺灸法〗 承泣穴直刺进针达12。00mm时针尖应稍斜向后上方,同时深度不超过25。0mm。针刺过深或针刺方向不正确易造成眶内出血眼球突出失明

〖附注〗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承泣穴 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

〖别名〗 鼷穴,面髎穴,溪穴。

〖穴义〗 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  

名解

(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相通。

(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 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之气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 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人体穴位专题

腧穴相关电子书

人体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主页(包含找穴方法视频教程等内容)

互动版人体穴位图穴位功能说明图十四经脉穴位图人体穴位图黑白大图
互动版人体穴位图足部.jpg
X tui.png
Jx-5-dan.jpg
Toubuxue.jpg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