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游走性红斑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局部游走性红斑

慢性游走性红斑在Lipschütz(1913)首先记载,为一单纯性红斑,经过慢性,可为Lyme病皮肤表现。蜱为螺旋体传播的主要媒介,亦有认为蚊、扁虱叮咬传播。

目录

  1. 局部游走性红斑的原因
  2. 局部游走性红斑的诊断
  3. 局部游走性红斑的鉴别诊断
  4. 局部游走性红斑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5. 参看

局部游走性红斑的原因

感染蜱叮咬宿主时将Burgdorfer螺旋体注入皮肤,在局部孵育后可向表皮移行,在叮咬局部形成慢性走性红斑

局部游走性红斑的诊断

皮疹常单发,开始为圆形、椭圆形小红斑,仅数毫米直径,缓慢地离心性扩展,经数周至数月后,红斑直径可达50cm以上,皮损中央区消退后呈正常皮色或淡紫色,环的边缘较宽,稍隆起皮面,无鳞屑水疱。好发于四肢、躯干,特别在下肢。除轻度瘙痒外,无全身症状,病程数月至年余。若为Lyme病皮肤表现时,可出现关节神经系统心脏等多系统症状

局部游走性红斑的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又称灰皮肤病。Ramirez(1957)首先记载,表现为红斑或淡灰色色素沉着,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性别无差异。本病多见于拉美国家。国内李伯埙等(1980)报告3例,李绍兴等(1983)报告1例。以后国内陆续有病例报告。病因不明,有认为是持久性红斑的一型,或是Riehl黑变病的特殊类型。Techen认为在本病活动期具有苔藓样反应,导致色素失禁,可能与色素性扁平苔藓为同一或相关疾病。李伯埙等报告病例认为与日晒、昆虫叮咬有关。范志莘(1987)报告病例有谷氨酸氨基移换酶值升高,认为可能与环境污染损伤肝脏有关。初起为红斑,散在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宁险峰(1992)报告的病例,皮疹累及两手掌,颇为特殊。红斑境界清楚,以后红斑色淡转为淡灰色。病变活动期,红斑边缘略隆起或原色素沉着斑边缘绕以红晕,有轻度浸润,呈离心性扩大,形成环状、多环状或不规则形。本病发展缓慢,活动之红色边缘常在数周或数月内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有时在同一皮损区内同时有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通常无自觉症状或在进行期有轻痒。无特效疗法

环状红斑(erythema annulare)是一组以环状或回状红斑为特征的皮肤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真皮炎症反应,即血管扩张充血细胞浸润在皮肤上的表现。通常包括单纯性回状红斑、离心性环状红斑、匍行性回状红斑、慢性迁移性红斑和风湿性边缘性红斑等疾病。单纯性回状红斑(erythema simplex guratum)系变应性血管反应,多见于女青年。

新生儿荨麻疹,又名新生儿变应性红斑,新生儿毒性红斑,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发生于新生儿的良性红斑. 新生儿出生时或2~3天后在臀、背、肩等受压部位的皮肤上出现孤立散发的红斑样皮疹,或多或少,直径约1厘米或更小些,或融合成大片。红斑中央有一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风团,高出表面,有时散布一些疱疹,疱液无菌,但具有嗜酸性粒细胞。皮疹可在数小时后消退,而一批新的皮疹又出现,7~10天后退尽自愈。

皮疹常单发,开始为圆形、椭圆形小红斑,仅数毫米直径,缓慢地离心性扩展,经数周至数月后,红斑直径可达50cm以上,皮损中央区消退后呈正常皮色或淡紫色,环的边缘较宽,稍隆起皮面,无鳞屑水疱。好发于四肢、躯干,特别在下肢。除轻度瘙痒外,无全身症状,病程数月至年余。若为Lyme病皮肤表现时,可出现关节神经系统心脏等多系统症状。

局部游走性红斑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本病好发于森林地区有大量蜱藏身的地方,进入森林后很容易被蜱叮咬。搞好环境卫生,灭鼠以消除传染源,加强防蜱叮咬措施。外出作业或野营应做好防护措施。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