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栓塞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是指血块或进入血管内的异物成为栓子,随着血流停顿在口径相似的动脉内,造成血流障碍。动脉栓塞主要由血栓造成,此外,肿瘤、空气、脂肪等异物也可能成为栓子。

动脉栓塞

  

目录

  1. 疾病病因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诊断检查
  5. 治疗方案
  6. 疾病预防
  7. 安全提示
  8. 参看

疾病病因

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是易患因素。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①内膜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导致内膜增厚及细胞外基质脂质积聚。

②动脉壁脂代谢紊乱,脂质浸润并在动脉壁积聚:

③血流冲击在动脉分叉部位造成的剪切力,或某些特殊的解剖部位(如股动脉的内收肌管裂口处),造成的慢性机械性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为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有继发血桂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闭塞病变大致可分为:主-髂型、股-腘型、以及累及主-髂动脉及其远侧动脉的多节段型。患肢发生缺血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肢端坏死。 

临床表现

症状的轻重与病变的部位、进展的速度、侧支循环的多寡有密切关系。若为腿部动脉栓塞,早期症状可能为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如病变位于腹主-髂动脉者。疼痛可发生于下腰、臀、髂、大腿后侧或小腿腓肠肌部位.有时伴阳痿;病变在股—腘动脉者。疼痛发生于小腿肌群。肢体慢性缺血时,皮肤萎缩变薄、发亮、骨质疏松肌萎缩毛发脱落、趾甲增厚和变形。后期可出现静息痛,皮肤温度明显减低、发绀,肢体远端坏疽溃疡

若栓塞部位为内脏,比如肾脏,则肾脏可能发生缺血坏死。若发生在冠状动脉的栓塞,则可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若发生在脑血管,则可脑卒中。若为肠系膜动脉栓塞,可造成肠系膜缺血坏死,表现为急腹症休克等,病情可非常严重。

总之,不同部位的栓塞,临床表现不一样,应酌情分析。     

诊断检查

鉴于本症为全身性疾病,所有病人均需作详细检查:

①一般检查:血脂测定、心电图心功能以及眼底检查等。

②无创伤性血管检查: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及节段动脉压测定、电阻抗容积描记或光电容积描记等,了解患肢的血流状况。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以显示血管腔形态及血流状况。

③X线摄片:有时可见病变动脉段有不规则钙化,患肢远侧段有骨质疏松等退行性变化

动脉造影: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和闭塞远侧动脉主干的情况,对选择手术方法有重要意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都能达到诊断和指导治疗的目的。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相似,需作鉴别诊断;此外,还应与大动脉炎、动脉栓塞等相鉴别。  

治疗方案

对本症的易患因素加以控制和处理,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为降低血脂和血压,解除血液高凝状态,促使侧支循环形成。处理方法有:肥胖者减轻体重,严格禁烟和适当活动;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烟酸肌醇酯前列腺素妥拉苏林等。

2.手术治疗

(1)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单个或多处短段狭窄者,可经皮穿刺插入带球囊导管动脉狭窄段,然后用适当压力使球囊膨胀,扩大病变管腔,恢复血流。如能结合血管内支架的应用,可以提高远期通畅率。

(2)内膜剥脱术:主要适用于短段的主髂动脉闭塞病变者。剥除病变段动脉增厚的内膜、粥样斑块及继发血栓,不需要植入人工血管且无感染危险。

(3)旁路转流术:采用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于闭塞段近、远端之间作搭桥转流。腹主-髂动脉闭塞,可采用腹主-髂或股动脉旁路术。对全身情况不良者,则可采用较为安全的解剖外旁路术,如腋-股动脉旁路术。如果患侧髂动脉闭塞,对侧髂动脉通畅时,可作双侧股动脉旁路术。股—腘动脉闭塞者,可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作股-腘(胫)动脉旁路术,远端吻合口可以作在膝上腘动脉、膝下腘动脉或胫动脉.或在踝部胫后动脉,应根据动脉造影提供的依据作出选择。施行旁路转流术时,应具备通畅的动脉流人道和流出道,吻合口应有适当口径,尽可能远离动脉粥样硬化病灶。  

疾病预防

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是易患因素,亦是预防的重点。  

安全提示

术前准备

采取各种措施纠正病,全身情况和幸心脏功能,采用抗凝和祛聚疗法,抗凝剂选用肝素。术前静脉注射50mg,手术中再给20~30mg。被动聚药物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术前即可开始静脉滴注

▲术后处理

1、继续治疗心脏疾病,恢复正常心律。

2、缺血的患肢重新获得动脉血灌注后,会引起代谢变化,迅速影响全身。主要是酸中毒高钾血症横纹肌的酶值升高,要各级纠正。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