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同济医院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全国医院列表 > 湖北省医院列表 > 武汉市医院列表 > 武汉市江岸区医院列表 > 武汉同济医院 重定向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武汉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信息概要:

目录

  1. 去武汉同济医院的乘车路线
  2. 武汉同济医院地图
  3. 武汉同济医院概况
  4. 科室设置
  5. 医疗设施
  6. 技术力量
  7. 业务拓展
  8. 人才培养
  9. 科研获奖
  10. 科学管理
  11. 医院业绩
  12. 同济历史
  13. 武汉同济医院的先进设备
  14. 武汉同济医院所获荣誉
  15. 武汉同济医院附近的医院
  16. 参看

去武汉同济医院的乘车路线

1.乘火车到武汉:

武昌火车站:出站后乘坐609路到航空路或体育馆站下车即到

汉口火车站:出站后乘坐512路、79路

2.乘飞机到武汉:

先乘民航大巴到航空路下车,往解放大道方向走即到

3.乘长途汽车到武汉:

汉口新华路长途汽车站:电3路、508路、106路、549路

汉口宗关水厂长途汽车站:1路、106路、2路、208路、46路、5路、505路、508路、512路、523路、546路、548路、549路

武昌傅家坡长途汽车站: 701路

汉阳长途汽车站:208路、5路、716路

武汉港长途汽车站:523路、546路

以上路线车次到航空路或体育馆站下车即到

4.市内乘坐以下公交车:

1路、106路、2路、208路、46路、5路、505路、512路、523路、546路、548路、549路、580路、604路、609路、621路、701路、712路、716路、720路、79路

5.乘坐市内轻轨:崇仁路站下轻轨,往解放大道方向直走,过天桥,步行至医院

武汉同济医院地图

武汉同济医院地图信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由于技术原因,部分医院位置可能不精确,本地图仅供参考。 本地图显示的位置为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解放大道1095号 邮政编码: 430030。

武汉同济医院概况

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有一所海内外闻名遐迩的医院,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同济医院1900年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经过110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医院,其综合实力跃升为国内医院前列。

百年同济,名医荟萃。4500多名职工中,拥有正高职称111人,副高职称219人,博士生导师18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8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名,特聘9名院士为同济医院教授,一大批专家、教授享誉海内外。

医院现有病床2500张、5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其中国家重点学科8个,康复科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研究和培训中心。诊疗设备先进,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导型磁共振装置、X刀装置、16排螺旋CT、1250mAx光机等一大批现代化诊疗设备。同济医院的医疗定位是:打造一个中心:国家中部地区医疗保健中心;创建三个基地:急危重症救治基地、手术治疗基地、高知高干医疗保健基地;发挥四个作用:中心作用、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和幅射作用。

主要医疗工作量不断刷新荆楚医疗史,年门、急诊量连续10多年保持湖北省第一。2009年门、急诊量达到255.6万人次,出院病人8.1万人次,住院病人手术量3.93万人次。

武汉同济医院承担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系、儿科系、影像、康复、法医等10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接受美、德、法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进修生、实习生,并且接受WHO派遣的高级医学人才的培训。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同济医院治学严谨在国内独树一帜,这里孕育了9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培育了3位共和国卫生部部长和副部长;哺育了无数中国医学界栋梁之才。当代医圣裘法祖院士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其“裘氏风范”被称誉为医学史上不朽的丰碑。

同济医院的科研业绩是我国医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被医学界誉称为“同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全院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718项,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数突破80项。所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数名列全国医院前茅。国内、国际论文发表数连续四年保持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二位。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2000年,在国内率先提出创建国际一流医院!以全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医院经济管理体制创新,受到中央领导和卫生部的赞誉,并在全国医院推广;以科主任负责制为核心内容的医院管理体制创新,《健康报》在显著版面予以报道;以医院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医院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了同济文化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汇通中外,开放融合是同济医院迈向国际化的鲜明特色。先后与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医学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与德、美、俄等国6家医疗机构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同济医院所取得的成就,始终离不开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关怀。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同济医院的代表或亲赴同济医院视察工作,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和华中科技大学及同济医学院的领导多次到同济医院考察和指导工作。医院也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两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同济医院由德国医生宝隆1900年创建于上海,1955年迁至武汉,现附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培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科室设置

医院现有病床2000张,设19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和19个级专科。其中内科心血管病、内科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妇产科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器官移植研究所、呼吸内科实验室是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康复医学科被WHO指定为培训和研究中心,同时,医院还是亚洲国际急救

Bkp2y.jpg

心成员单位。

医疗设施

诊疗设备先进,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导型磁共振装置、X刀装置、16排螺旋CT、1250mAx光机等一大批现代化诊疗设备。就医环境优美,住院病房均装备有中心吸引、中心供氧、中心呼叫、中央空调等系统,新门诊大楼顶层设有直升机专用停机坪,空中急救病人可在3分钟内从停机坪到达急诊中心。

技术力量

医疗技术力量雄厚,3000多名职工中,正高职称111人,副高职称21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0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89人,以中科院资深院士裘法祖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享誉海内外。

业务拓展

同济医院地理位置图

医疗服务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年门诊量达160万人次以上,年住院量5万人次,在抢救危重病人和诊治疑难杂症方面成绩卓著。近50年来,一直担负着来汉中央领导、外国元首以及外宾、华侨的医疗保健任务,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知名人士的高度赞扬。

人才培养

医院承担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系、儿科系、影像、康复、法医等10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接受美、德、法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进修生、实习生,并且接受WHO派遣的高级医学人才的培训。

科研获奖

完成和正在进行中的科研课题451项。其中,国家“973”课题3项,“863”计划6项,国家五年计划攻关课题16项。已鉴定成果240项,其中,国际领先3项,国际先进59项,国内领先99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356项次,其中国家级奖励4项次,部、委级奖励53项次,出版

Bkp30.jpg

专著201部。一批久负盛名的专家、教授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省、市医学会的学术职务,使医院在国际和国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科学管理

在全国率先实行全成本核算管理,医院取得显著效益,得到中央领导和卫生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医院连续3次荣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授予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并被中宣部、卫生部确定为全国十家文明服务示范医院,2003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医院业绩

2008年同济医院门、急诊病人数达230多万人次,再次刷新荆楚医疗史,位居全国医院第二; 这一年,医院技术、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位居国内医院前列,国内、国际论文总数连续四年全国排名第二,综合实力跻身全国五强。

同济历史

埃里希.宝隆(Erich Paulun)同济医学院创始人。 1862年3月4日出生于德国布伦瑞克 (Brauschweig) 附近的舍彭施德特 (Schoppenstedt) 。曾在基尔的

埃里希.宝隆

海军学校学军医。毕业后当军舰舰医。 1891 年,随舰来到上海。当时上海流行霍乱伤寒疟疾等病,且缺医少药。他便离开海军,先回德国进修医学。2年后他再次来到上海时,已具有较高的外科手术水平,成为当时中国最早施用手术治疗癌症的医生之一。 1909年,因病于3月5日在上海逝世。

1900年,宝隆在上海张家浜新马路(现上海凤阳路)创办的“同济医院”正式挂牌成立。但因医疗力量不足,医院的正常营业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宝隆决定在院内设立一所德文医学堂,招收中国学生,以培养施诊医生。该计划得到了德国驻泸总领事馆及德国高等教育司的赞同。

医学堂建立时定名为上海德文医学堂,成立了董事会。董事会由18人组成。宝隆被推选为董事会总监督(董事长)兼学堂首任总理(校长),全面负责学堂工作。校址设在同济医院对面的白克路(今上海凤阳路)。 1907 年 10 月1日 医学堂举行了开学典礼。

1908 年,“ 德文医学堂 ”改名为 “同济德文医学堂 ”( “ 同济 ” 寓意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 同济 ” 二字从德文 “Deutsch”谐音而来。

1909 年,宝隆博士因病于3月5日 在上海逝世。上海德医公会元老福沙伯博士接任同济德文医学堂总监督兼总理。

1912 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增设工科,更名为 “ 同济医工学堂 ” ,设医、工和德文三科。由校董事会筹措办学经费,由福沙伯全面领导学堂事务。当年,医正科三级学生张近枢、何理中、江逢治3人,按照德国大学医科考试规则参加学堂的第一次毕业考试,均顺利通过,如期毕业。他们是同济医工学堂的第一届毕业生。

1917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2月国宣布与德国断交,不久对德宣战。3月 17 日,上海法租界当局以同济医工学堂是德国的产业,为防止德国人利用该校机械制造武器为由,当众宣布解散学校,并限令师生当日离校。为此,社会各界联名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请设法对同济学生作善后安排。教育部马上派人商议,把学校迁到吴淞镇,继续开学上课。4月 23 日,教育部下令学堂改属华人私立学校,由华人董事会办学,直属教育部领导。同年 12 月,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 1922 年学校迁往吴淞镇。

1924 年5月 20 日,经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同济医工大学(因此,5月 20 日定为校庆日)。1927 年8月,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接管,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原医、工两科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工学院。1937 年又先后增设了文、理、法等学院,从而成为了一所学科的综合大学。

1937 年, “ 七 . 七 ” 事变,抗日战争爆发。8月份,日本飞机接连轰炸吴淞地区,同济校舍遭到严重破坏。广大师生团结合作,同舟共济,由沪西迁,历经艰辛,辗转跋涉千里,于 1940 年 10 月到达四川省宜宾县和南溪县。师生齐心协力,在危难艰苦之中,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进行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当迁校至江西赣州时,医学院德籍院长柏德辞职,由皮肤科专家宁誉任院长,他是第一位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的中国人。抗日战争胜利后, 1946年7月,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回上海。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唐哲任校务委员会常委兼医学院院长。

1950 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命名为 “ 中南同济医学院 ”,由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主管。 1955 年3月,同济医院从沪迁汉,完成后期部分的迁院工作。 1955 年6月,汉口协和医院划归中南同济医学院作为附属医院,标志同济迁校建校任务完成。

1955 年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唐哲任武汉医学院院长。同年,山东医学院卫生系学生及部分教师调整来汉与该院公共卫生学馆师生合并,建立了卫生系。 1956 年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1962年,经卫生部批准,武汉医学院在全国医学院校中第一批改为六年制。同年,在医学系增设了德语医学班,并在部分年级开设了德语普通班。

从 1966 年开始,“ 文化大革命 ”十年动乱,学校连续5年未招收学生。 1971 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2 年增设药学系。1978 年,学校在卫生系基础上增设环境医学专业。从此,全院各学科恢复招收研究生。 1980 年,医学系恢复德语医学班,学制为六年。 1981 年 11 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首批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 年建立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并开设三年制卫生管理专修课。 1984 年,吴在德任武汉医学院院长,裘法祖任名誉院长。

1985 年7月,武汉医学院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从 1985 年起,在学生中试行学分制和学年制相结合的新制度。1986年,正式成立法医系。 1987 年2月,在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社会科学部。同年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8 年创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989年,临床医学专业开始招收留学生,同年,恢复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91年成立妇幼卫生系。批准建立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2年10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 ” 挂牌学校。 1993 年 ,“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 ” 挂牌学校。同年成立预防医学系、环境医学系、卫生管理系、教育技术中心。 1994年11月,批准建立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7 年,学校全面实行学分制。 2000年,新增生物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0年5月26日,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共同组建华中科技大学,直属教育部。实行 4 部一省共建的办学体制

2000 年6月15日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决定,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建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

8月,院机关进行机构调整和人员竞争上岗。处级机构从21个精简到14 个,机关干部实行教育职员制,人员从 260人精简到128人。 2001 年,院系机构进行调整,全院设立10个院系级单位。

武汉同济医院的先进设备

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超导型磁共振装置

X刀装置

16排螺旋CT

1250mAx光机等一大批现代化诊疗设备

武汉同济医院所获荣誉

同济医院的科研业绩是我国医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被医学界誉称为“同济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全院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718项

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数突破80项

所承担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数名列全国医院前茅

国内、国际论文发表数连续四年保持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二位

医院连续3次荣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先后被授予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2003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0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

2009年,同济医院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的殊荣

武汉同济医院附近的医院

  • 武汉市同济医疗保健中心
    •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 经营方式:合伙制
    • 联系电话:027-83662888,83662995
  • 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
    •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桥口区宝丰路28号
    • 经营方式:国营
    • 联系电话:027-62216475
  • 武汉市桥口区汉水医院
    •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342号
    • 经营方式:国营
    • 联系电话:027-83778039
  • 武汉市桥口区妇幼保健所
    •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200号
    • 经营方式:国营
    • 联系电话:027-83785621
  • 武汉市宝善医院
    •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496号
    • 经营方式:国营
    • 联系电话:027-85364989,85831186
  • 湖北省新华医院中山分院
    •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755号
    •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 经营方式:国营
    • 联系电话:027-82837630(办公室),82832633,82816787,65600929
  • 武汉市第八医院(武汉市肛肠医院)
    •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1307号
    • 医院等级:二级甲等
    • 重点科室:神经内科专科、口腔科
    • 经营方式:国营
    • 联系电话:027-82720818,82709263
  • 武汉市第八医院武汉市肛肠医院
    •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中山大道1307号
    • 医院等级:二级甲等
    • 经营方式:国营
    • 联系电话:027-82720818
  • 武汉一美整形美容医院
    •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利济北路56号
    • 经营方式:股份制
  • 湖北省中山医院(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
    •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中山大道26号
    •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 重点科室:口腔科、新生儿科、骨外科、眼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妇产科、儿童脑病康复中心、耳鼻喉科、皮肤科、中医科、康复科、疼痛科、健康体检-亚健康管理中心、急诊科、整形美容科、肾病科、放射科、超声诊断科、病理科、心功能科、麻醉科、肿瘤放疗科、血液科、精神心理科
    • 经营方式:国营
    • 联系电话:027—83745674,83745675(白天),83743096(夜晚)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