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征镒
吴征镒获得2007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
植物学家 |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16年6月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九江 |
逝世 | 2013年6月20日(97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昆明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亲属 | 兄:吴征鉴(医学家)、吴征铠(物理化学家) |
学历 | |
| |
经历 | |
| |
殊荣 | |
| |
吴征镒(1916年6月13日-2013年6月20日),原籍安徽歙县,寄籍江苏仪征,出生于江西九江,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吴征镒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8年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出身于扬州吴氏家族,扬州老宅现已辟为吴道台宅第。祖父吴筠孙,光绪甲午年进士,曾任清朝山东登州知府、直隶永定河道、天津兵备道兼督理钞关等职。辛亥革命后任赣北观察使、浔阳道尹。吴征镒即生于浔阳道尹府。[1]
父亲吴启贤(佑人),母亲刘钟璇。[2]五个兄弟中,有三位为院士(吴征铠、吴征镒本人和著名寄生虫学家吴征鉴),一位为著名文史学者、戏曲学家吴白匋(征铸),以及资深工程师吴征莹。
童年时家道中落,先入家塾。1929年就读江都县中,1931年考入江苏省立扬州中学,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1937年本科毕业,1940-1942年进入西南联合大学理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生物系张景钺教授。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197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兼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历任云南省科委副主任,云南省科协主席。1980年至今任美国植物学会终身外籍会员,瑞典植物地理学会名誉会员,前苏联植物学会通迅会员,1997年当选世界自然保护协会ISCN理事,1999年获日本花卉绿地博鉴会纪仿协会考斯莫斯国际奖,2008年1月8日,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3年6月20日于云南昆明病逝,享年97岁。
吴征镒院士是著名植物学家,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七十年,是我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著名学者。吴征镒院士从事中国植物系统分类研究,发表和参与发表植物新分类群1766个,在植物区系地理方面,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现有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问题,摸清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家底。吴征镒院士提出了“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观点,科学地划分了中国植物属和科的分布区类型,阐明了其历史来源,形成了独创性的区系地理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提出中国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完成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为资源保护和国土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修改了世界陆地植物分区系统,为植物区系区划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吴征镒院士主编了《中国植物志》(第4任主编,1987-2004年)、《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云南植物志》、《西藏植物志》、《中国植被》、《中华大典·生物学典》(尚未出版)等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75篇(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6项、国际奖1项及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吴征镒院士治学严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科学家,为现代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了基础性、开拓性、前瞻性的重要贡献。[3]
目录 |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