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强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梁伯强

梁伯强(Liang Po Ch’ang  (1899~1968)),中国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1899年 2月15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上市禾好塘村。“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风湿性心脏病恶化,未得充分治疗,于1968年11月28日卒于广州。1922年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留校任病理学助教。1923年被该校派往德国慕尼黑大学专修病理学,192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同济大学病理学副教授。1932年任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兼病理学研究所主任。1937年和1948年两度任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以后长期在中山医学院从事病理学教学和研究。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委员。他注重人才培养。30年代起便招收研究生。50年代后与秦光煜教授共同开办高级病理师资班,为全国各医学院校和研究所输送了400多名高级病理学业务骨干;造就出诸如杨简、郭鹞、程天民等一大批病理学家。他积极开展和倡导尸体解剖,1965年中山医学院病理尸体解剖已达7689例,为科研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致力于开拓性的研究。1956年根据大量的研究资料提出“肝炎肝硬变肝癌病因学及发病学的模式,指出中国肝硬变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晚年从事鼻咽癌的研究,在他的指导下,他的助手首创完整取出鼻组织的方法。60年代初,他率先研究鼻咽癌的间质反应,提出“肿瘤间质反应”的概念。他对鼻咽癌的组织所做的分型很受重视。又曾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病理解剖学》(1964)。他的主要论著还有“中国人血型的研究”(1928)、“原发性肝癌的形态学”(1959)、“鼻咽癌在中国的研究”(196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