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

血清病是一种由于体内接受异体血清蛋白及其产物或药物等非蛋白类物质后所致的免疫复合物反应性疾病,并且疾病的程度与所接受的病原物质有直接关系。

目录

  1.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病因
  2.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症状
  3.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诊断
    1.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检查化验
    2.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鉴别诊断
  4.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并发症
  5.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西医治疗
  6. 参看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常见的病原物质有血清蛋白。非蛋白类药物有青霉素类、磺胺类、链霉素苯妥英钠、硫氧嘧啶类药物。目前利用抗毒血清治疗的疾病已很少,只有白喉破伤风肉毒杆菌中毒等12种疾病,而且近年来由于预防疫苗的广泛应用,此类疾病的发生率也已明显减少。但近年来由于临床免疫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品越来越多,各种化学结构的非蛋白类药也越来越多,血清病样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这是对临床医生提出的一个的问题,对生物制品和半抗原药物的合理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发病机制

1.当含有血清蛋白的病原物质进入体内后,经过2~3周的时间,体内便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此时如果人体内仍然存留有上述的病原物质,则可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的形式与这些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而沉积于血管床上,并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临床上出现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这一炎性过程的发生主要是由免疫复合物激活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所造成。在第1次接受异种血清或非蛋白类药物后,不一定出现症状,这是由于机体尚有足够的抗体与外来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并被清除体外。但再次接受同样抗原时,一些致敏B淋巴细胞会快速转化为浆细胞,分泌大量的抗体并与抗原物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快速的血清反应

2.本病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风湿热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等第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相似,但程度较轻。病理学的特征性改变有小血管扩张粒细胞浸润水肿等,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浸润;在肾脏的病理学改变较重,有局灶性缺血、纤维素沉着等。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症状

本病多在一次应用大量异种血清球蛋白抗原物质后1~3周内发生。少数曾有过同样血清接种病史者,可在接种后1~3天内发生。发病的程度和时间与接种途径及抗原剂量有关,即静脉注射且大剂量时易发病,且较重。

本病早期的临床症状一般由注射局部开始,逐渐向全身其他部位发展的荨麻疹风团紫癜皮疹麻疹样皮疹,体温渐升高至38~39℃。继之可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软,有压痛。大部分患者有关节痛,但发生关节炎的机会极少。部分患者还可有面、眼睑及手足末端水肿,尤其儿童患者多见,但极少有喉头水肿表现。个别患者在发热的同时有腹痛恶心呕吐等表现。

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是有注射血清或球蛋白等大分子或巨分子物质史,再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具备上述条件,诊断本病不难,但实验室检查对本病诊断既无特异性,也无较大的价值,故不宜过多的依赖。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诊断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检查化验

血常规血红细胞上升,但嗜酸粒细胞一般不高,血清总补体IgG下降。

组织活检,以小血管扩张、粒细胞浸润水肿为主。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鉴别诊断

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并发症

个别患者血清球蛋白大分子物质引发本病时病情较重,且损害的器官系统较多,此时易出现多发性神经炎肾炎心肌炎等严重的损害。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严格掌握药品和血清制品的应用指征,尽量少采用静脉给药的途径,对于用药前需做皮试的生物及化学合成的制剂应严格做皮试后再用,或脱敏后再用。

血清病和血清病样反应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对症治疗为主:①发热关节病时可用非甾体类抗炎药;②有皮疹时可用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当重要脏器受累时,应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二)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即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肾损害,一般也不留后遗症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