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痨亡血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虚痨亡血

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亡血血液的失亡。多由于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剧等致阳气突然衰竭病理现象,亦可由亡阴发展而来,由于阴阳互相依存,阴液耗伤过度,阳气失其所依而散越,患者出现虚脱症状

目录

  1. 虚痨亡血的原因
  2. 虚痨亡血的诊断
  3. 虚痨亡血的鉴别诊断
  4. 虚痨亡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5. 参看

虚痨亡血的原因

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虚劳亡血。《理虚元鉴.虚症有六因》所说的“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对引起虚劳的原因作丁比较全面的归纳。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气血阴阳的亏虚,日久不复,而成为虚劳。结合临床所见,引起虚劳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五个面:

1.禀赋薄弱,因虚致病 多种虚劳证候的形成,都与禀赋薄弱,体质不强密切相关。或因父母体弱多病、年老体衰,或胎中失养,孕育不足,或生后喂养失当,水谷精气不充,均可导致禀赋薄弱。先天不足、禀赋薄弱之体,易于罹患疾病,并在病后易形成久病不复的状态,使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日甚,而成为虚劳亡血。

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 适当的劳作,包括脑力及体力的劳动,为人们正常生活以及保持健康所必需。但烦劳过度则有损健康,因劳致虚,日久而成虚劳。在烦劳过度中,以劳神过度及恣情纵欲较为多见。忧郁思虑,积思不解,所欲未遂等劳神过度,易使心失所养,脾失健运心脾损伤,气血亏虚,久则形成虚劳。而早婚多育,房事不节,频犯手淫等,易使肾精亏虚肾气不足,久则形成虚劳亡血。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饮酒过度等原因,均会导致脾胃损伤,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充,脏腑经络失于濡养,日久形成虚劳亡血。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大病之后,邪气过盛,脏气损伤,正气短时难以恢复,日久而成虚劳。久病而成虚劳者,随疾病性质的不同,损耗人体的气血阴阳各有侧重。如热病日久,则耗伤阴血;寒病日久,则伤气损阳;瘀结日久,则新血不生;或病后失于调理,正气难复,均可演变为虚劳亡血。

5.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由于辨证诊断有误,或选用药物不当,以致精气损伤。若多次失误,既延误疾病的治疗,又使阴精阳气受损难复,从而导致虚劳。在现今的临床实践中,也有过用某些化学药物或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线)过多,使阴精及气血受损,而形成虚劳亡血。

虚痨亡血的诊断

病史中有生活失节,调摄不当等因素,或大病久病,产后或手术后失血过多等。 临床症状可见面色无华、发白、黯黑,消瘦气短声低心悸健忘,头晕眼花,自汗盗汗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遗精滑泄月经不调或停闭等。 可见多个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呈慢性、难复性、进行性的演变过程。

虚痨亡血的鉴别诊断

血虚眩晕,多因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而引起。失血吐血咳血便血崩漏等等;生血不足者如大病久疾,气虚血损,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不能受气取汁,变化为血,或患脏腑恶疾,(恶性病变)精血耗伤,或虚痨亡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急痨血病(白血病)至精亏血竭,不能上荣于脑。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常有气虚而血脱气不摄血而出血者。临床上气虚与血虚眩晕,可同见于一个病人,互为因果,但二者又有区别,亦可单独致晕,如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少有血虚(贫血)之表现。而血虚眩晕,除有血虚之表现(贫血症状(尚可兼有气虚之象。因此在治疗时区别对待,有专有兼。血虚者以补血为主兼顾补气,如当归补血汤之类。气虚者以补气为主兼补血,如补中益气汤药。

病史中有生活失节,调摄不当等因素,或大病久病,产后或手术后失血过多等。 临床症状可见面色无华、发白、黯黑,消瘦气短声低心悸健忘,头晕眼花,自汗盗汗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遗精滑泄月经不调或停闭等。 可见多个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呈慢性、难复性、进行性的演变过程。

虚痨亡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补益。在进行补益的同时,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用方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此外,由于脾为后之本,肾为先之本,故应十分重视调整脾肾。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