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ntidromic A-V reentrant tachycardia, AAVRT) 简称逆传折返性心动过速 又称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的发生率仅次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约占全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0%。
目录 |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原因
隐匿性预激综合征伴AVRT的发病率尚不明确,根据对90例婴幼儿预激综合征患者的追踪,到30岁左右时合并AVRT者约为50%,隐匿性旁路参与的 AVRT患者从儿童到老年人均有发生,年轻者更多一些,年轻患者常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年长患者可伴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大部分预激综合征伴发AVRT患者临床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小部分患者可伴有肥厚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1.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特点 AVRT发病较早,发作时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眩晕,严重时可有血压降低,休克及心功能不全,AVRT发作时心率可稍快于AVNRT,但以同一范围者居多,心律绝对规则,心音强弱均等,心动过速时由于心房扩张及抗利尿钠排泄因子分泌增多,在心动过速终止后可出现多尿,临床症状与心动过速的快慢及是否产生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此外,还与反复发作的耐受性有关,一般心率超过160次/min,即感心悸,胸闷,超过200次/min时可有血压下降,头晕甚至晕厥。
2.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特点临床症状及临床经过均比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要重,也较危险,发作时心率为140~250次/min,常在200次/min左右,AAVRT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与室性心动过速相似,心率在150次/min以上时,即可产生明显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常并发有心绞痛,心源性休克或晕厥发作,严重者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1.前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1)心电图特征:①适时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自发或电刺激可诱发及终止发作;②频率为150~240次/min,大多在200次 /min左右,38%的患者可出现QRS电交替;③P-波总在QRS波之后出现,R-P-/R<1,P-Ⅱ,P-Ⅲ,P-aVF倒置,R-P-间期 ≥70ms;④诱发初始无跃增性P-R间期延长;⑤P-E-P-V1≥30ms;⑥可见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⑦不伴房室传导阻滞。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结双径路最为多见,AVRT的频率多在180次/min以上,若≤150次/min时要注意:①房室结双径路存在,AVRT经房室结慢径路前传;②应排除药物作用,如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普萘洛尔等对房室结具有抑制作用,可减慢其传导,AVRT的频率亦变慢,在检查过程中根据病史,用药及心电图,电生理特点可做出较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根据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和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诊断。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异位性心动过速:是短阵或持续发作的快速而基本规则的异位心律,其发作与终止大多突然,过去曾被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tachycardia)。发作时心率一般160~220次/min,但也有慢至130次/min或快达300次/min的。每次发作可持续不及1秒或持续数秒、数分、数小时、甚至数天,自动或经治疗后终止。部分可呈反复发作,发作间隙长短不一。
心动过速: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分生理性病理性两种。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若高热、贫血、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和心肌病等疾病引起心动过速,称病理性心动过速。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急症,包括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房扑、房颤。本病所见病毒感染,心肌、炎性水肿,免疫变态反应细胞坏死,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细胞间质毛细血管纤维化,损伤心肌纤维化等病理改变,符合中医热毒犯肺经,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聚湿生痰,气血运行失常,最终产生瘀阻病理改变,因此,从中医角度认为该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次,标实为主。
1.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特点 AVRT发病较早,发作时可有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眩晕,严重时可有血压降低,休克及心功能不全,AVRT发作时心率可稍快于AVNRT,但以同一范围者居多,心律绝对规则,心音强弱均等,心动过速时由于心房扩张及抗利尿钠排泄因子分泌增多,在心动过速终止后可出现多尿,临床症状与心动过速的快慢及是否产生血流动力学障碍有关,此外,还与反复发作的耐受性有关,一般心率超过160次/min,即感心悸,胸闷,超过200次/min时可有血压下降,头晕甚至晕厥。
2.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特点临床症状及临床经过均比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要重,也较危险,发作时心率为140~250次/min,常在200次/min左右,AAVRT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与室性心动过速相似,心率在150次/min以上时,即可产生明显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常并发有心绞痛,心源性休克或晕厥发作,严重者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1.前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1)心电图特征:①适时房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自发或电刺激可诱发及终止发作;②频率为150~240次/min,大多在200次 /min左右,38%的患者可出现QRS电交替;③P-波总在QRS波之后出现,R-P-/R<1,P-Ⅱ,P-Ⅲ,P-aVF倒置,R-P-间期 ≥70ms;④诱发初始无跃增性P-R间期延长;⑤P-E-P-V1≥30ms;⑥可见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⑦不伴房室传导阻滞。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结双径路最为多见,AVRT的频率多在180次/min以上,若≤150次/min时要注意:①房室结双径路存在,AVRT经房室结慢径路前传;②应排除药物作用,如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普萘洛尔等对房室结具有抑制作用,可减慢其传导,AVRT的频率亦变慢,在检查过程中根据病史,用药及心电图,电生理特点可做出较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根据其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和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特点作出正确的诊断。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1.慢性治疗期间,药物治疗可能通过直接作用于折返环,或通过抑制触发因素,如自发性期前收缩而控制复发药物慢性治疗的适应证包括发作频繁影响正常生活或症状严重而又不愿或不能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鶒的患者。对于偶发、发作短暂或者症状轻的患者可不必用药治疗,或者在心动过速发作需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2. 药物对折返的抑制作用,可因交感神经兴奋而被抵消,在体力活动、焦虑时,药物的作用几近消失。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做到生活规律起居有常精神乐观、情绪稳定均可减少本病的复发。
3.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咖啡;食宜清淡。
参看
- 房性心动过速
-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 室性并行心律及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 肾上腺素能依赖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 间歇依赖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缺血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 非阵发性交接区性心动过速
- 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
-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
-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 慢性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 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
- 老年人室性心动过速
- 老年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小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小儿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小儿室性心动过速
- 小儿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 小儿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 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窦性心动过速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 胸部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