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膜壳绦虫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短膜壳绦虫病

短膜壳绦虫病(hymenolepiasis nana)是由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短膜壳绦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肠道寄生虫病。又称微小膜壳绦虫病。临床主要症状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失眠等。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温热带较多。前苏联南部,中、南美洲及印度等地均有流行。中国的北京、山西、河南、江苏、湖北、辽宁、吉林、青海、广东、台湾等11个省、市也有报道,新疆及台湾的某些地区感染率较高,儿童发病多。

感染早期,似囊尾蚴可引起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肿胀、变性,结缔组织和上皮细胞增生。成虫对肠粘膜的机械性刺激及其毒性分泌物的作用,可引起肠粘膜充血坏死,有时形成的溃疡深达肌层,并伴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感染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出现右下腹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失眠等,严重者可发生惊厥癫痫。多数病人有贫血,少数有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粪便中查出虫卵或孕卵节片可确诊。治疗的首选药物为吡喹酮。此外,氯硝柳胺灭绦灵)、硫双二氯酚别丁)及甲苯咪唑效果亦佳。连续服药3~5天或隔期重复给药。预防在于加强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灭鼠可以消除传染源

目录

  1. 短膜壳绦虫病的病因
  2. 短膜壳绦虫病的症状
  3. 短膜壳绦虫病的诊断
    1. 短膜壳绦虫病的检查化验
    2. 短膜壳绦虫病的鉴别诊断
  4. 短膜壳绦虫病的并发症
  5. 短膜壳绦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短膜壳绦虫病的中医治疗
    2. 短膜壳绦虫病的西医治疗
  6. 短膜壳绦虫病吃什么好?
  7. 参看

短膜壳绦虫病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短膜壳绦虫病成虫长25~40mm,宽1mm,头节有头节有吻突顶突有20~30个头钩。颈细长,颈后有100~200个体节,少数多达1000节。生殖孔位于体节的单侧。有3个睾丸,呈直线横列。妊娠节中子宫呈袋状,内有虫卵80~200个。虫卵无色透明,椭圆或圆形,大小47~37μm,壳薄,壳与胚膜间充满无色液体。胚膜两端各有4~8根细丝伸出,内胚膜两板稍隆起,胚膜内有六钩蚴。成虫寄生宿主小肠上端,虫体末端妊娠节片常在脱落前崩破,虫卵散出,随粪便排出。虫卵被人或鼠吞食,在肠内孵化,约在感染后1个月发育为成虫产卵。另外,蚤类及多种甲虫可成为中间宿主,被人或鼠类吞食,即可受染。

(二)发病机制

成虫与幼虫大量感染寄生于人体的小肠腔中,可引起小肠黏膜机械性与毒性刺激。以头节附着于肠粘膜上,其固着器官和微毛对人体肠壁的机械性刺激和虫体代谢产物的毒素刺激引起肠粘膜炎症坏死溃疡细胞溶解以及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幼虫侵入也可以破坏黏膜绒毛,引起小肠吸收与运动功能障碍。本病反复自身感染为常见现象,故可造成严重感染。国内王胜淼等报告(1956)在人体感染的虫数可达l500条,最多一例为37482条。当体内出现大量的虫体可造成肠梗阻,偶致肠穿孔,多并发阑尾炎。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还可引起免疫反应,机体出现IgAIgGIgMIgE有不同程度上升。提示机体的免疫力与该病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

短膜壳绦虫病的症状

感染轻者一般无症状表现。

感染严重者可出现:

1.胃肠症状 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痛腹泻、、便溏或便结、体重减轻。症状表现与十二指肠溃疡相似。儿童感染后可出现食欲改变、发育迟缓

2.神经症状 可有头痛头晕乏力烦躁失眠神经过敏,甚至惊厥等。绦虫若侵入脑部可致癫痫颅内压增高精神失常等。

3.皮疹 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过敏症状。

4.血液系统 引起贫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略增多。

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妊娠节片即可确诊。肛门拭子涂片检查肛门周围虫卵。采用漂浮法浓集法取表面液体镜检

短膜壳绦虫病的诊断

短膜壳绦虫病的检查化验

常规检查: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妊娠节片。可采用玻纸拭抹法检查肛门周围虫卵检查。虫卵数稀少者可用氯化钠硝酸钠饱和液漂浮法浓集,取表面液体镜检,但漂浮浓集法的阳性率较低。

血象检查:轻度感染患者血象检查正常。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略增多。

短膜壳绦虫病的鉴别诊断

应与其他绦虫病相鉴别。可以通过虫卵的形态学差异来鉴别不同的绦虫病,如长膜壳绦虫虫卵呈圆形或卵圆形,内胚膜两极隆起,但无丝状体。 短膜壳绦虫虫卵无色透明,椭圆或圆形,内胚膜两板稍隆起,并发出4~8条细丝。

短膜壳绦虫病的并发症

常规检查:粪便中查见虫卵或妊娠节片。可采用玻纸拭抹法检查肛门周围虫卵检查。虫卵数稀少者可用氯化钠硝酸钠饱和液漂浮法浓集,取表面液体镜检,但漂浮浓集法的阳性率较低。

血象检查:轻度感染患者血象检查正常。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略增多。

短膜壳绦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

1.排除传染源:及时和彻底治疗绦虫病患者。对屠宰场工作人员应予定期检查和及时彻底治疗。

2.消除传染途径:加强牛、猪的管理,提倡牛有栏,猪有圈,做到人畜分开,防止饲料被人粪污染。人畜的排泄物应妥善处理,避免污染水源。

3.大力开展卫生宣教工作:依靠和发动群众,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卫生水平。改掉有的地方吃生肉的习惯,厨房用的菜刀和菜板应生熟分开,避免污染。一般囊尾蚴在71℃下5分钟即死亡,将肉煮到一致灰色便可达到杀死囊尾蚴(但大块肉的内部不易达到此温度)。

4.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吃生的未煮熟的蔬菜、肉类。

5. 肉品的检验:禁止出售含囊尾蚴的牛肉猪肉出售。对受染的屠体通常采用冰冻或煮熟的方法有效地杀死囊尾蚴,在一10℃,贮藏3 ~10天可杀死囊尾蚴。

短膜壳绦虫病的中医治疗

驱除绦虫调理脾胃中医治疗绦虫病的主要原则,辅以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

(1)单味药应用驱虫

槟榔煎槟榔60-120g,切碎,文火煎2小时,清晨空腹顿服。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者,可服用泻药芒硝10g,帮助排便和排出虫体。

雷丸,研粉,可加少许白糖共服,每次g,1日1次,连服3天,不必服泻药。

仙鹤草芽,碾粉,成人早晨用温开水冲服30—60g。因本药兼有泻下作用,可不另服泻药。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排出虫体。

(2)联合用药驱虫

槟榔、南瓜子联合应用,先服南瓜子60-120g ,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再过半小时后服芒硝30g水煎液。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而活动的虫体排出。少数患者可能于下午或次日排出虫体。

槟榔雷丸散 槟榔:雷丸3:1,研粉,每次g,用鲜石榴皮煎水冲服,每小时服一次,连服4~5次。如服药最后一次未见腹泻者,另用芒硝30g煎汤顿服,以助泻下。

驱除绦虫,务必驱尽,须连头节同时排出,方能彻底治愈。解大便时必须坐便盆里,若头节颈未被排出,则仍能继续生长。若发现绦虫未驱尽时,可用上述驱绦药物继续治疗。首次排便若未见头节排出并不代表驱虫失败,在后续的粪便中找到便可,有时绦虫头节因腐烂变形也可造成头节发现困难。驱虫过程中或在驱虫后应用健胃运脾药物如山楂神曲白术等进行治疗。香砂六君子汤归脾汤等方健胃运脾效果良好。

短膜壳绦虫病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吡喹酮,为广谱驱虫药物,对带绦虫、膜壳绦虫、裂头绦虫病疗效均高,为治疗绦虫病的首选药物。15~25mg/kg,顿服,疗效可达98.5%。还可采用槟榔煎剂、甲苯达唑(300mg,2次/日)等,须连续治疗3~5天。氯硝柳胺,成人每日g,分2次服,连服7-8日服药时将药片咬碎吞下,尽量少喝水。

(二)预后

本病的预后良好。

短膜壳绦虫病吃什么好?

食疗方; 花椒

花椒5-10克,大米30克。将花椒研为细末备用。先取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花椒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

《本草纲目》言花椒可“杀蛔虫,止泄泻”,临床观察发现,小儿一般服药后15-20分钟腹痛停止,随后排便,并排出蛔虫。

百部贯众

百部,贯众各10克,大米30克,冰糖适量。

将百部、贯众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冰糖,再煮1-2沸即成,每日剂,连续3~5天。

患者适宜多吃什么?

多吃含植物纤维素 食物, 含纤维素高 食物有谷类、坚果、新鲜蔬菜及水果 如芹菜韭菜菠菜、香蕉、桃 、草莓等 吃点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食醋等 可以为驱虫增加效果.

患者少吃什么?

少吃油脂类食物因为驱虫类药多为脂溶 药物, 少吃易“产气” 食物如萝卜、红薯、豆类等。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