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疽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鼻疽

鼻疽,病名。系指鼻柱壅肿,两窍不通,焮痛等病证。出《证治准绳.杂病》。本病多由太阴肺经风热及上焦郁火所致。治宜清热解毒,方用银花甘草汤加减。因忧思内伤而致者,应固护肺脾。参见痈疽条。

目录

  1. ◎鼻疽
  2. [解释]
  3. 概述
  4. 病原
  5. 储存宿主和传播途径
  6. 潜伏期和传染期
  7. 易感性与抵抗力
  8. 控制措施

鼻疽

[汉语拼音]bíjū

[英文]glanders

       学名: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  

[解释]

人,马、驴、骡等牲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鼻疽杆菌引起,在内脏、鼻腔黏膜和皮下形成小结节,坏死后,变成溃疡,症状是流带脓的鼻涕

[其他详细拓展]  

概述

、鼻疽(Malleus)属于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是不运动的革兰阴性鼻疽假单孢菌(Pseudomonas mallei)。主要引起马驴骡等牲畜得病。人对鼻疽十分易感,主要是接触感染动物治病的。病的体征是在鼻腔、喉头、气管黏膜或皮肤形成特异的鼻疽结节、溃疡或瘢痕,在肺脏、淋巴 结或其他实质性器官产生鼻疽结节。可通过病原学血清学方法进行诊断。较早方法之一为将可疑病理材料给豚鼠接种,如果动物于接种后3~5天发生睾丸类及睾丸鞘膜炎(strauss反应),即可将动物处死分离细菌

鼻疽杆菌的生物地理分布范围与其天然宿主的分布相同。而鼻疽病马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人类通过与病畜(马、骡、驴等)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而致病。人类鼻疽多为散发,与其职业有密切的关系如兽医、饲养员或实验室人员。  

病原

鼻疽杆菌(pseudomons mallei)为革兰阴性杆菌,平均长度2~5um,宽度05~10um,不形成芽孢及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生化反应不活泼。鼻疽杆菌有两种抗原,一种为特异性抗原,另一种为与类鼻疽杆菌的共同交叉反应抗原。其内毒素有一种引起变态反应蛋白质,名为鼻疽菌素(mallein),可用于诊断。  

储存宿主传播途径

单蹄类家畜是保存本菌的宿主。鼻疽病马的鼻液及溃疡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鼻疽杆菌。可以通过消化道、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还可以通过气溶胶呼吸道感染。  

潜伏期传染期

潜伏期一般为1~14天。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种类型,但以前者多见。

急性期: 患者体温高达40摄氏度,呈弛张热型,发热时伴有恶寒多汗头痛、全身疼痛、乏力食欲减退。在感染部位形成炎性硬结化脓变软,破裂后,流出脓汁,并形成溃疡。有的病人有肺炎,X-光检查肺部呈云雾状病变,患者有胸痛咳嗽咳痰,有时痰中带血。有的病人有膝关节炎和/或漯关节炎。如细菌进入血流,可产生菌血症和脓毒血症

慢性期:全身症状较轻、低热、全身不适、头痛和关节痛等症状。局部症状与急性期相似。  

易感性抵抗力

人和许多种动物对本病均易感。动物中以马最易感,其次为骡及马。在自然条件下,反刍动物中的牛、绵羊和山羊对鼻疽不敏感。  

控制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菌苗,原则上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

(二)严格兽医检验制度

(三)隔离对鼻疽马或鼻疽菌素阳性马以及感染牲畜,集中管理,与健康牲畜严密隔离饲养。

(四)处理与消毒 对开放性鼻疽马或病畜尸体应当予以烧毁或深埋。发现病人时,应在严格条进下进行治疗,痊愈后方能出院。

(五)个人防护 凡从事兽医饲养员或实验室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以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