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革螨
人体寄生虫学 |
革螨属于寄螨目、革螨总科(Gamasoidea),全世界已发现革螨800多种,我国已知有约400种。有重要医学意义者系寄生于脊椎动物(尤其是鼠类)的种类,它们大多属于皮刺螨科(Dermanyssidae)、血革螨科(Haemogamasidae)和厉螨科(Laelaptidae)。
形态
体卵圆形,黄色或褐色,膜质,具骨化的骨板。长0.2~0.5mm,大者达1.5~3.0mm。虫体分颚体和躯体两部分(图19-10)。
图19-10 革螨成虫腹面
1.颚体 位于躯体前方,由颚基、螯肢及须肢组成。颚基紧连躯体,形状不一,有分类意义。螯肢由螯杆和螯钳组成,雄螨的螯钳演变为导精趾。寄生种类的螯肢呈剪刀状或针状;自生生活种类的螯肢呈钳状。须肢呈长棒状,因基部与颚基愈合,故仅见5节。
2.躯体 背面具背板,大多1块,少数种类2块。背板上的刚毛数目和排列的毛序,因种而异。躯体腹面靠近颚体后缘的正中有一个叉形的胸叉。雌螨腹面有几块骨板,由前而后分别为胸板、生殖板、腹板及肛板,有些虫种的生殖板和腹板可愈合为生殖腹板。雄螨腹面的骨板常愈合为一块全腹块。雌虫的生殖孔呈横缝隙状,位于胸板之后,被生殖板遮盖;雄虫的生殖孔位于胸板前缘,呈漏斗状。气门1对,呈圆孔状,位于第3、4对足基节间的外侧,有向前延伸成管状的气门沟。足4对,分6节,足Ⅰ跗节背面亚端有一个跗感器,司感觉。
生活史
革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第一若虫、第二若虫和成虫五期。
卵椭圆形,乳白或淡黄色,直径为0.1~0.35mm。一般在1~2天孵出幼虫。幼虫体白色,毛少,有3对足,无气门,不摄食,在24小时内蜕皮为第1若虫。第一若虫体淡黄色,具4对足,气门沟很短,雌性吸血2次,雄性吸血1次,约经2~6天化为第二若虫。第二若虫的背板和气门沟及气门板与成虫相似,但无生殖孔和生殖板;多数种类此期摄食,经1~2天蜕皮为成虫。交配时雄虫用导精趾将精囊置于雌螨生殖孔内而受精。革螨卵生或卵胎生,有的直接产幼虫或第一若虫,还有孤雌生殖的。在条件适宜时,可在1~2周内完成生活史。一般寄生性种类的寿命较自生生活的长。
生态
1.生活方式 革螨大多数营自生生活,少数营寄生生活。营自生生活的革螨孳生于枯枝烂叶下、草丛和土壤里、禽畜粪堆和仓库贮品中。寄生生活的革螨,多数寄生于宿主的体表;少数寄生于体内,如鼻腔、呼吸道、外耳道、肺部等。体外寄生的革螨根据其寄生时间的长短又分为两个类型:①巢栖型:整个发育和繁殖过程都在宿主巢穴中进行,仅在吸血时才与宿主接触,对宿主无严格的选择性,如血革螨属、禽刺螨属、皮刺螨属等。②毛栖型:长期寄生在宿主体上,较少离开宿主,可在其巢穴里生活,对宿主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如赫刺螨属、厉螨属等。
2.食性 营自生生活的革螨主要捕食小型节肢动物,也可以腐败的有机物质为食。寄生性革螨以刺吸宿主的血液和组织液为营养。巢栖型革螨的吸血量较大,耐饥力较强;毛栖型革螨一般吸血量较小,耐饥力差。
与医学有关的革螨可分为兼性吸血和专性吸血二类:①兼性吸血类:既可刺吸血液,也能食游离血,又可捕食小节肢动物或者取食动物性废物和有机质,如格氏血厉螨、茅舍血厉螨等;②专性吸血类:仅以宿主血液为食,如柏氏禽刺螨、鸡皮刺螨等,此类吸血量大,一次吸血可超其原体重10多倍。
3.活动性 革螨的活动受温度、湿度和光线的影响。对这些条件的适应性因种而异。柏氏禽刺螨适应于25~30℃,毒厉螨为23~35℃。多数革螨喜潮湿环境,但鸡皮刺螨在相对湿度20%时最活跃。有的种类在光亮条件下较活跃,另一些种类则避光,如鸡皮刺螨白天躲藏在缝隙内,夜间侵袭宿主。多数革螨昼夜均可吸血。
4.季节消长 大多数革螨整年活动,但有明显的繁殖高峰。其季节消长取决于宿主活动的季节变化,宿主巢穴内微小气候条件及宿主居留在巢穴中的久暂等。一般密度在9月以后逐渐增高,10~11月可出现高峰,入冬后渐降,春夏季最少。如格氏血厉螨、耶氏厉螨和上海犹厉螨是秋冬季繁殖;柏氏禽刺螨和鸡皮刺螨在夏秋季大量繁殖。
我国的革螨主要种类及分布
1.柏氏禽刺螨(Ornithonyssus bacoti)(图19-11) 雌虫背板狭长,在第二对足水平处最宽,以后逐渐狭窄,末端稍尖;背面表皮密生长刚毛,其长度与背板的刚毛约等长。生殖板狭长,后端尖细,肛板长椭圆形。螯肢呈剪状。本虫为巢栖型,寄生鼠类,也侵袭人。分布世界各大洲和全国各地。
图19-11 柏氏禽刺螨
2.鸡皮刺螨(Dermanyssus gallinae)(图19-12) 雌虫背板前端宽后端窄,末端平直。胸板宽度大于长度,拱形。生殖板末端钝圆。肛板呈圆三角形。螯肢刺针状或鞭状。属巢栖型,寄生于家鸡和其它禽类,常自禽窝中爬至人体叮刺。分布世界各大洲和我国多数省份。
图19-12 鸡皮刺螨
3.格氏血厉螨(Haemolaelaps glasgowi) 属巢栖型,寄生于鼠类,也能叮吸人体血液。国内分布广泛。国外分布包括日本、原苏联、朝鲜以及欧洲、美洲一些国家。
4.毒厉螨(Laelaps echidninus):属毛栖型,寄生于鼠类。世界性分布,国内分布广泛。
与疾病关系
1.革螨性皮炎 革螨侵袭人体刺吸血液或组织液,可引起革螨性皮炎(gamasidosis)。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直径为0.5~1.0cm红色丘疹,中央有针尖大的刺螯痕迹,奇痒,重者出现丘疹样荨麻疹。侵袭人体的革螨,常见者为柏氏禽刺螨和鸡皮刺螨。
2.传播疾病
⑴流行性出血热:是鼠类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为病毒。以发热、出血倾向、休克和肾损害为特征。我国学者证实格氏血厉螨、厩真厉螨、鼠颚毛厉螨及柏氏禽刺螨均有自然感染,并能经卵传递。认为革螨对流行性出血热可起媒介和贮存宿主作用。
⑵森林脑炎:已知有10余种革螨可以自然带病毒。柏氏禽刺螨和鸡皮刺螨可以实验感染动物并能经卵传递。
⑶立克次体痘:又称疱疹性立克次体病。是由小蛛立克次体(Rickettsia akari)引起的,由血红异皮螨(Allodermanyssus sanguineus)经卵传递传播的伴有疱疹的发热性疾病。
⑷Q热:曾在Q热自然疫源地从数种寄生革螨中多次分离出Q热立克次体。格氏血厉螨、毒厉螨、柏氏禽刺螨和鸡皮刺螨等通过实验可感染动物,后两种可经卵传递病原体。
⑸地方性斑疹伤寒:从柏氏禽刺螨和毒厉螨均分离出本病病原体莫氏立克次体,前者可实验感染动物,并可经卵传递。
⑹细菌性疾病:曾从柏氏禽刺螨、格氏血厉螨等数种革螨分离出兔热病病原体,也曾从几种寄生革螨(如柏氏禽刺螨)分离出鼠疫杆菌,并均可实验感染动物和经卵传递,但后者在自然界中是否能起传播作用尚未得到证实。
防制原则
传病的革螨大多是寄生鼠体或栖息鼠窝中的种类,故防制措施主要是灭鼠,清理鸽巢和禽舍。药物灭螨可喷洒有机磷杀虫剂如敌百虫2g/m²、敌敌畏0.02g/m²或0.2%马拉硫磷40ml/m²等。90%敌敌畏0.1ml/m³熏蒸灭螨效果良好。鼠洞灭螨,一般可用敌敌畏烟炮,或磷化铝等熏蒸剂。个人防护可涂擦驱避剂DETA、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于裸露部位,有1~6小时驱避效果;亦可将布带浸泡驱避剂系于手腕、踝关节可防止革螨侵袭。
参看
恙螨 | 疥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