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氰菊酯
溴氰菊酯,又名“敌杀死”,是目前菊酯类杀虫剂中毒力最高的一种。杀虫谱广,对鳞翅目、直翅目、缨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但对螨类、介壳虫、盲蝽象等防效很低或基本无效,还会刺激螨类繁殖,在虫螨并发时,要与专用杀螨剂混用。 溴氰菊酯属于中毒毒类。皮肤接触可引起刺激症状,出现红色丘疹。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重者还可出现肌束颤抖和抽搐。
目录 |
简介
溴氰菊酯为白色斜方晶系针状结晶,几乎不溶于水,但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光及空气较稳定。是目前最高效的杀虫剂,对害虫的毒效可达滴滴涕的100倍,西维因的80倍,马拉硫磷的550倍,对硫磷的40倍。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触杀作用迅速,击倒力强,没有熏蒸和内吸作用,在高浓度下对一些害虫有驱避作用。持效期长(7~12天)。杀虫谱广,对鳞翅目、同翅目、缨翅目昆虫效果极好,对鞘翅目昆虫因种类不同药效差别很大,对螨类防效差。主要用于防治棉花等大田作物、果树、蔬菜以及其他一些特用作物上的主要害虫,可使棉花提早吐絮,提高皮棉质量和产量。亩用有效成分0.5~1克。
溴氰菊酯对人的皮肤及眼粘膜有刺激作用,对鱼和蜜蜂剧毒。对滴滴涕产生抗药性的昆虫,对溴氰菊酯表现有交互抗药性。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溴氰菊酯、凯素灵、敌杀死、右旋顺溴腈苯醚菊酯、凯安保倍特
英文名称:Decamethrin K-othrin Decis Deltamethrin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904
CAS号 52918-63-5
中文名称 溴氰菊酯
英文名称 Decamethrim;Decis
别名 敌杀死
分子式C22H19Br2NO3
外观与性状 纯品为白色晶体,原药为白色无气味的粉末
分子量 505.24
密度:(相对水)1:0.5
蒸汽压 2×10 kPa(25℃)
熔点 98~101℃
溶解性 难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15(有害品,远离食品)
主要用途 用于防治水稻、棉花的害虫及卫生用杀虫剂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
制备方法
二溴菊酸与α-氰基-3-苯氧苄醇进行酯化反应,可制得溴氰菊酯;或者将二溴菊酸用氯化亚砜进行酰氯化,生成二溴菊酰氯,然后再与α-氰基-3-苯氧苄醇反应。原料消耗定额:二溴菊酸640kg/t、α-氰基-3-苯氧苄醇460kg/t。
对环境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属中等毒类。皮肤接触可引起刺激症状,出现红色丘疹。急性中毒时,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重者还可出现肌束颤动和抽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对人畜毒性中等。
急性毒性:138.7mg/kg(大鼠经口);4640mg/kg(大鼠经皮); 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类的毒性极大,并且具有十分明显的时间效应。
五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对鱼类的毒性依次为: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氟胺氰菊酯>氰戊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溴氰菊酯对藻、蚤、鱼的毒性均大大高于甲基对硫磷:溴氰菊酯对三种水生生物的毒性依次为:水蚤鲤鱼栅藻。鲤鱼对溴氰菊酯高浓度、短时期的冲击,具有一定的忍受性,这可减轻田间因施药不匀所造成的对水生生物的危害。鱼类在低浓度的溴氰菊酯溶液中长时期的暴露,对鱼类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一定造成致死的危害。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溴化氢、氰化氢。
监测方法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实验室监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WS/T147-1999,作业场所空气)气相色谱法《现代环境监测方法》(水、土壤、蔬菜等)张晓林等主编气相色谱法(GB/T14929.4-94,食品)
环境标准
中国(GB8321.4-93)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量标准; 0.5mg/kg(原粮、叶类菜);0.2mg/kg(果类菜);0.1mg/kg(水果)
应急处理
泄漏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处理场所。用水刷洗泄漏污染区,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生产操作或农业使用时,建议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用葛根素治疗。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砂土。
用途
防治农业害虫,主要以乳油对水喷雾,用于棉花、蔬菜、果树、茶树、油料作物、烟草、甘蔗、旱粮、林木、花卉等作物,防治各种蚜虫、棉铃虫、棉红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黄守瓜、黄条跳甲、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柑橘潜叶蛾、茶尺蠖、茶毛虫、刺蛾、茶细蛾、大豆食心虫、豆荚螟、豆野蛾、豆天蛾、芝麻天蛾、芝麻螟、菜粉蝶、斑粉蝶、烟青虫、甘蔗螟虫、麦田粘虫、林木的毛虫、刺蛾等,一般亩用有效成分0.5~1克。对钻蛀性害虫应在幼虫蛀入植物之前施药。
防治仓库害虫,主要采用乳油对水喷雾,对原粮、种子的防虫消毒,一般持效期半年左右。严禁在商品粮仓和商品粮上使用。对空仓、器材、运输工具、包装材料作防虫消毒,一般采用喷雾法。
防治卫生害虫,主要以可湿性粉剂对水作滞留喷洒,或涂刷处理卫生害虫活动和栖息场所的表面。对蟑螂还可配制毒饵诱杀。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乳油。
注意事项
1.在气温低时防效更好,因此使用时应避开高温天气。
2.喷药要均匀周到,特别是防治豆英螟、姜螟等钻蛀性害虫,应掌握在幼虫蛀入果荚或茎内之前及时用药防治。否则,效果偏低。
3.使用该类农药时,要尽可能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或与有机磷等非菊酯类农药交替使用或混用,有利于减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4.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降低药效。
5.该药对螨蚧类的防效甚低,不可专门用作杀螨剂,以免害螨猖獗为害。最好不单一用于防治棉铃虫、蚜虫等抗性发展快的害虫。
6.对鱼、虾、蜜蜂、家蚕毒性大,用该药时应远离其饲养场所,以免损失严重。
7.安全间隔期,叶菜类收获前15天禁用此药。
8.误服中毒后,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处理。
危险性
毒性
1、急性毒性:属中等毒类。纯品经口LD50小鼠27-42 mg/kg,大鼠105-168 mg/kg。工业品对雄性大鼠经口LD50为128 mg/kg。大鼠经皮剂量达2940 mg/kg,动物无死亡。狗经口300 mg/kg,仅出现呕吐、兴奋和后肢发僵,48h后逐渐恢复正常。大鼠和狗静脉注射LD50 为2-2.5 mg/kg。家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 mg/kg ,2.5%乳油涂于家兔皮肤,见轻微刺激作用,引起磷状上皮脱落;0.1%的乳油无刺激作用。
2、慢性毒性:给大鼠和狗90d的经口染毒,最大剂量为10 mg/kg 时,大鼠在第6周对噪声刺激反应亢进外,未见其他中毒表现,病例检查也无异常。狗在染毒初曾出现流涎、呕吐、水样便以及震颤、头和四肢不随意运动等中毒表现,从5周起上述症状逐渐减轻。病理学检查包括脏器、中枢和周围神经组织均未见异常。
分装本品的工人可出现皮肤粘膜刺激症状,如流泪、喷嚏、棉布发痒或烧灼感,常在脱离接触后次日消失。皮肤上出现的粟粒样红色丘疹可持续数天。
3、诱变性:Ames试验,溴氰菊酯剂量高达5000ug/皿,TA1535,TA98和TA100等菌株未引起回变率增高,对CHO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及SCE均无影响。
4、致癌性:动物实验未见有致癌作用。
5、致畸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TDLo):70 mg/kg(孕7-20天),新生鼠生长统计改变。小鼠经口TDLo:30 mg/kg(孕7-16天),致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小鼠经口TDLo:50 mg/kg(孕8-12天),致活产指数、存活指数改变。
6、体内转归: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体内,通过水解酶对分子中酯链水解(包括羟基化、羧基化与结合等解毒过程,和葡萄糖醛酸结合成苷,和硫酸结合成酯,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体外。
7、中毒机制:至今未见完全阐明的报告。溴氰菊酯可引起神经膜钠离子通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失活过程延长。钠离子持续内流,先兴奋后传导抑制。通过对染毒大鼠脑电图研究证实溴氰菊酯毒作用部位主要为对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抑制。此外有神经毒素产生,加强对肌体的影响。
临床
1、临床表现
短期内密切接触大量药物后1-48小时出现面部感觉异常(烧灼感、针刺感、蚁走感或紧麻感),明显的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多汗、流涎;少数出现胸闷、肢端发麻、心悸、视物模糊、瞳孔缩小,病情进展可出现肌束震颤或轻度意识障碍或昏迷,还可发生阵发性抽搐,部分患者可发生肺水肿。口服10分钟至1小时后出现上肢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较严重。
眼接触:立即引起眼痛、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水肿。
皮肤接触:可出现局部刺激症状和接触性皮炎、红色斑疹或大疱。这些表现多在脱离接触后短期内消退,仅少数人伴有全身症状。
2、诊断
轻度中毒: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及恶心,并有精神萎靡、呕吐,口腔分泌物增多或肌束震颤者。
中度中毒:出上述临床表现外,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a. 阵发性抽搐 b. 意识丧失 c.肺水肿
3、治疗
清洗污染皮肤;口服者可用请水或2%-4%碳酸氢钠洗胃。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给予肝泰乐、vitB6、能量合剂。控制抽搐:静脉葛根素250-300 mg,2-4小时可重复一次。24小时总量不超过20 mg/kg。唛酚生(mophenesin)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治脑水肿、肺水肿,给氧、减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按内科常规处理。严重用阿托品,但用量不宜超过10 mg。
中毒事件
2009年4月16日,吉林省白城市200多名学生随家长来京就诊。家长称,之前孩子为当地保护区的榆树上药后,当天便出现轻微中毒症状,因对当地医院治疗结果不满,他们将孩子带到北京治疗。昨日,经解放军307医院检测,有学生送检血液中检测到溴氰菊酯。
当事学生全部来自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学校,人数逾200,年龄在11岁到15岁间。
学生家长称,4月8日上午,该校和向海保护局联合组织5-9年级学生社会实践,为保护区的榆树上药。由于对药性缺乏了解,下午1时许开始,有学生出现脸肿、头晕、呕吐等不适反应。
“生病的孩子越来越多,陆续200多人住满了乡卫生院和县医院。”家长说,随后的8天,省林业厅、通榆县政府介入调查此事,并组织专家对学生进行检查,但结果始终是“没有中毒,不会有影响。”
对此结果,家长们并不认同。他们表示,孩子们的不适反应反复出现,久医未愈,一定是中毒了。前日上午10时许,他们在县政府的组织下,带着孩子来京就医。
16日晚7时许,解放军307医院门口,数十名家长和孩子相互配对,排成四列,正在等候大巴车。
“走了三批了,我们是最后一批。”家长说,当日,这些学生都在该院毒物检测中心进行了检查。
一名家长出示的报告显示,其孩子送检血液中检测到溴氰菊酯63ng/ml,以及苯甲酸。
8时许,现场的家长和孩子被车送往旅馆。他们表示,今日将继续前来,接受治疗。
据《新文化报》此前报道,8日上午,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学校和向海保护局联合组织学生社会实践,为保护区的榆树上药。由于对药性缺乏了解,下午,便有200余名学生出现轻微中毒症状,主要表现是脸红和恶心,参加活动的老师则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