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炭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杜仲炭

杜仲

学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

英文名:Eucommia

科名:杜仲科 Eucommiaceae

-------------------------------------------------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著名中药材,药用部位是树皮。此药材在市场上缺少,导至自然资源大量破坏,而杜仲又是我国特有单属科、单种属植物,在植物分类系统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已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b]形态:本树为落叶乔木,株高达20米,胸径达50厘米。树皮灰色,皮中含硬橡胶,折断时可见能拉长的胶丝。叶互生,椭圆形,长6-15厘米,宽4-7厘米,叶缘具细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簇生,无花被片;雌花单生,花梗长8毫米,苞片倒卵状匙形,无花被片,心皮2枚上位子房一室。翅果长椭圆形,长3-4厘米,宽6-12毫米,具种子1个。种子扁平,线形,长1.5厘米,宽3毫米。

分布:杜仲分布于河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东部,四川、贵州、湖北、湖南亦都有零星分布。为了满足药用需要应大力发展造林,并杜绝乱砍滥伐。被环剥树皮的树必死无疑,因此剥采树皮时避免环剥。

用途:本种产的硬橡胶是制海底电缆和粘着剂的原料;树皮药用,能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痛、高血压等症;木材可做家具和供建筑用;种子可榨油。【药 名】

杜仲

【拼 音】

DUZHONG

【英文名】

Eucommia Bark

【来 源】

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

【功 效】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 治】

治腰脊酸疼,肢体痿弱,遗精滑精五更泄泻,虚劳,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动不安胎漏欲堕,胎水肿满,滑胎,高血压。

性味归经】

甘微辛,温。①《本经》:“味辛,平。”②《别录》:“甘,温,无毒。”③《药性论》: “味苦。”

入肝、肾经。①王好古:“肝经气分。”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

阴虚火旺者慎服。①《本草经集注》:“恶蛇皮、元参。”②《本草经疏》:“肾虚火炽者不宜用。即用当与黄柏知母同入。” ③《得配本草》:“内热、精血燥二者禁用。”

【药物配伍

1、配牛膝,补肝肾及强筋骨之力增强,常用于治肝肾不足的腰腿疼痛及两足无力等症。 2、配续断,功能补肝肾,利腰膝,固冲任,常用于肝肾不足所致诸症。3、配补骨脂,温补肾阳力增,兼补脾、肝,既涩下元,又固冲任,常用于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之阳痿,腰膝冷痛及下元不固之滑精遗尿,亦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胎动不安及脾肾阳虚泄泻等症。 4、配五加皮,既强壮筋骨又祛风湿,乃补泻兼施的药对,适宜治疗肝肾两虚,风湿侵入筋骨而致的腰腿痛,足膝酸痛,关节不利,两下肢无力等症。

【别 名】

思仙(《本经》)、木绵、思仲(《别录》)、檰(《本草图经》)、石思仙(《本草衍义补遗》)、丝连皮、丝树皮(《中药志》)、扯丝皮(《湖南药物志》)、丝棉皮(苏医《中草药手册》)

【处方名】

杜仲、川杜仲、汉杜仲、炒杜仲、盐杜仲、盐水炒杜仲、杜仲炭、焦杜仲、生杜仲

处方中写杜仲指生杜仲,为原药材去杂质切丝生用入药者。

炒杜仲又名盐杜仲、盐水炒杜仲、炙杜仲、焦杜仲等。为净杜仲丝用盐水淋喷拌匀,待吸尽,再用文火炒至黄褐色入药者。引药走下,补肝肾、壮筋骨作用增强。

杜仲炭为净杜仲丝用武火炒至黑褐色,内里丝断,存性,然后取出,用清水淋洒灭尽火星,晒干入药者。偏于止血

【商品名】

绵杜仲:又名厚杜仲。皮质厚,折断时白丝多而如棉者。质佳。

川杜仲:产于四川大巴山山脉及贵州娄山山脉者。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

汉杜仲:产于陕西、湖北,而集散于汉口者。品质亦佳。

均以皮厚、块整、干燥、无粗皮、断面白丝多、内表面黑褐色者为佳。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在清明至夏至间,选取生长15~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下树皮,刨去粗皮,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拉丁名】

Cortex Eucommiae原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

【炮制方法】

1、杜仲:除去粗皮,洗净,润透,切成方块或丝条,晒干。2、盐杜仲:先用食盐加适量开水溶化,取杜仲块或丝条,使与盐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为度,取出晾干。(每杜仲100斤,用食盐3斤)杜仲经炒制后,则杜仲胶被破坏,有效成分易于煎出。3、制炭:取杜仲块,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但须存性,用盐水喷洒,取出,防止复燃,晾干即得,每杜仲块100公斤,用食盐3公斤,或取杜仲块,先用盐水拌匀吸尽后置锅中,用武火炒至黑色并断丝存性,用水喷灭火星,取出晾干。每杜仲块100 公斤,用食盐3公斤。①《雷公炮炙论》:“凡使杜仲,先须削去粗皮,用酥、蜜炙之。凡修事一斤,酥二两,蜜三两,二味相和令一处用。”②《本草述钩元》:“杜仲,用酒炒断丝。”

【考 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本草图经》:“杜仲,江南人谓之檰,初生叶嫩时采食,谓之檰芽。花实苦涩,亦堪入药;木作屐,亦主益脚。”

【生药材鉴定】

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毫米,长约40~ 100厘米。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但商品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内表面光滑,暗紫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皮薄、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显微鉴定:老树皮横切面:落皮层较厚。韧皮部有断续的石细胞层约5-6条,每层厚约3列细胞,石细胞壁极厚;射线宽2-3列细胞;有不规则形的橡胶质团块散布,以近石细胞层处为多见。纵切面观橡胶质糸存在于橡胶细胞中。粉末:深灰棕色。①石细胞类长方形、类方形、类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2-80 μm,长至180μm,壁厚6-28μm,大多厚薄不匀,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含橡胶质团块。② 橡胶丝细长条状,稍弯曲或扭曲成团,表面显颗粒性。③木栓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不均匀增厚,木化,纹孔细小,胞腔内常含橙红色物;断面观略呈长方形,壁一边薄,另一边厚,孔沟明显。另可见筛管分子淀粉粒等。

中药化学成分】

树皮含杜仲胶(Gutta-percha)6~10%,根皮约含10~12%,为易溶于乙醇,难溶于水的硬性树胶。此外,还含糖甙0.142毫克、生物碱0.066毫克、果胶6.5毫克、脂肪2.9毫克、树脂1.76毫克、有机酸0.25毫克、酮糖(水解前2.15毫克、水解后3.5毫克)、维生素C20.7毫克、醛糖绿原酸。种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麻酸67.38%、亚油酸9.97%、油酸15.81%、硬脂酸2.15%、棕榈酸4.68%。果实含胶量可达27%,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杜仲皮、叶含14种木脂素和木脂素甙(ligninoglycosides),与甙元联接的糖均为吡喃葡萄糖。其中二苯基四氢呋喃木脂素及其甙有松脂素双糖甙等,松脂素双糖甙(pinoresinol diglycoside)为杜仲降压的有效成分。从杜仲皮中还分到正二十九烷、正卅烷醇、白桦脂醇(betulin)、白桦脂酸、β-谷甾醇熊果酸香草酸。杜仲皮和叶还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以及锗、硒等15种微量元素。尚含环烯醚萜类成分,从杜仲皮、叶中分出10种环烯醚萜类(iridoids),有都桷子素葡萄糖甙(geniposide)、桃叶珊瑚甙(aucubin)、筋骨草甙(ajugoside)、杜仲甙(ulmoside)、玄参乙酸酯(harpagide acetate)及葡匐甙(reptoside)等,除杜仲甙类外,其余成分甙元均以β-甙链联接吡喃葡萄糖。杜仲甙类糖部分为异麦芽糖(isomaltose-葡萄糖-α-葡萄糖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