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新生儿硬肿症
Bklzk.jpg

新生儿硬肿症(neonatal scleredema)是一综合征,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常伴低体温,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以寒冷损伤为最多见,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  

目录

  1. 诊断方法
    1. 临床表现
    2. 其它检查
  2. 并发症
  3. 治疗措施
    1. 复温
    2. 营养和液体
    3. 药物
  4. 新生儿硬肿症常用中成药
  5. 发病机理
  6. 临床表现
  7. 辅助检查
  8. 预防措施
  9. 预后情况
  10. 参看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本病常发生在寒冷季节,以生后不久或1周内的婴儿多见,多有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的病史,由于早产、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也见于夏季。患儿体温降至31~35℃,甚至26℃左右,可用我国自制的低体温计(30~40℃)检测。哭声低弱或不哭,不能吸吮,肢体自发动作少,皮肤先为深红色,后转为暗红色,严重者呈苍白或青紫。四肢和躯干冰冷,脉微弱不易扪及。皮肤和皮下组织先有水肿,以后变硬,严重者似硬橡皮样。硬肿先发生在小腿、面颊和肩部,以后大腿外侧、臀部、上肢也受累,甚至累及全身。因胸腹硬肿而发生呼吸困难,因面颊硬肿而不能张嘴。患儿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反应低下、尿少甚至无尿,以后口鼻流出血性液体,发生肺出血而死亡。  

其它检查

2.实验室检查(参见以上所述)

3.硬肿症病情诊断分度 目前尚无统一意见,见表1。

也有根据硬肿范围、一般状况、体温,以及有无休克、肺出血而分为轻、中、重度者。

4.皮肤硬肿范围诊断 按照皮肤硬肿范围大小分轻、中、重三度。轻度:硬肿范围小于30%;中度:硬肿范围在30%~50%;重度:硬肿范围大于50%。

5.硬肿症皮下脂肪韧度诊断分度 Ⅰ度:皮下脂肪稍硬,肤色轻度发红;Ⅱ度:水肿较明显,皮下脂肪弹性基本消失,肤色稍暗红;Ⅲ度:水肿明显,皮下脂肪弹性消失,似橡皮样坚硬,肤色暗红。

6.危重硬肿症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妇幼司儿童急救项目办公室所拟定的“危重病例评分法试行方案”规定以下两项指标。

(1)肛温在30℃以下,硬肿Ⅱ度以上,不论范围大小。

(2)肛温在33℃以下,硬肿Ⅱ度以上,范围超过60%。

凡符合上述两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危重硬肿症。  

并发症

硬肿面积大,伴有多脏器功能衰竭,如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出血、DIC等。也可致高胆红素血症并促成胆红素脑病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及代谢性酸中毒等。  

治疗措施

复温

是治疗的首要措施。①轻症患儿在温水浴后用预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至60℃,体温可较快上升至正常。②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先安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温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1℃,随患儿体温的上升继续提高保暖床的温度,当体温达34℃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温在35℃左右。为减少辐射失热,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将头面部露出塑料布外,头上戴一小帽保暖。③复温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温水浴、温盐水灌肠各种方法。④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入体内的液体有一定温度。⑤供给的氧也要预热。  

营养和液体

要保证供应足够的热卡和液体,开始时热卡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以后渐加至正常需要量。液体量一般控制在60~80ml/kg.d,缓慢滴入,速度约4ml/kg.h,因低温时心肾功能减低,输液量不宜过多。对低血糖小儿适当提高葡萄糖进入量。  

药物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可给多巴胺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宜用小剂量2~5μg/kg.min静脉滴入,因小剂量有扩张肾、脑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增加心肌收缩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剂量2.5~5μg/kg.min静脉滴入,可和多巴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静注每次~0.2mg/kg,15分钟1次,约3~4次,若面色、心率好转即可以1~2mg/d静滴维持,继续治疗一周。

(2)抗生素的应用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3)肝素治疗,第一次剂量1.5mg/kg静注,以后每6小时静滴0.5~1.0mg/kg,至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正常后渐减少给药次数,7天为一疗程。

(4)中药:以温阳祛寒,活血化瘀为主,可静滴丹参、红花、附子注射液,或用川芎红花注射液,或复方桃红注射液,缓慢静滴,每日2次。

(5)基因检测:基因来自父母,几乎一生不变,但由于基因的缺陷,对一些人来说天生就容易患上某些疾病,也就是说人体内一些基因型的存在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这种基因就叫疾病易感基因。

只要知道了人体内有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就可以推断出人们容易患上哪一方面的疾病。然而,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有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呢?这就需要进行基因的检测。

基因检测是如何进行的呢?用专用采样棒从被测者的口腔黏膜上刮取脱落细胞,通过先进的仪器设备,科研人员就可以从这些脱落细胞中得到被测者的DNA样本,对这些样本进行DNA测序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就会清楚的知道被测者的基因排序和其他人有哪些不同,经过与已经发现的诸多种类疾病的基因样本进行比对,就可以找到被测者的DNA中存在哪些疾病的易感基因。通过基因检测,可向人们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服务、个性化用药指导服务和个性化体检指导服务。就可以在疾病发生之前的几年、甚至几十年进行准确的预防,而不是盲目的保健;人们可以通过调整膳食营养、改变生活方式、增加体检频度、接受早期诊治等多种方法,有效地规避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

基因检测不仅能提前告诉我们有多高的患病风险,而且还可能明确地指导我们正确地用药,避免药物对我们的伤害。将会改变传统被动医疗中的乱用药、无效用药和有害用药以及盲目保健的局面。  

新生儿硬肿症常用中成药

1.阳和丸

主要成分:熟地黄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甘草炮姜炭麻黄

功用与药理:温阳补阴,散寒通滞。药理研究证实,本品有强心,增加血流量扩张血管,改善血供,抑制血小板聚集,升白细胞保肝利胆激素样作用;此外,尚能抑制免疫,抗炎,对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调节作用。可用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

用量与用法:每次g~1.5g,每日~2 次,口服。

2.鹿茸精

主要成分:鹿茸的醇提取物。

功用与药理:补肾助阳,生精补髓,强筋健骨。本品有增进造血功能,性激素样作用,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及增强抗寒,耐疲劳等作用。此外还能改善营养不良,纠正蛋白质代谢障碍能量代谢障碍,使机体新陈代谢趋于旺盛。

用量与用法:口服液,每次ml,每日~2 次,口服。

3.灯盏花注射液

主要成分:灯盏花所含植物黄酮类。

功用与药理:活血行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具有保护小鼠常压耐缺氧作用,增加外周血流量,抑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在恢复或重建缺血肢体的血供方面效果显著,有利于本病的治疗。

用量与用法:每次ml,每日 次,肌注。  

发病机理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容易散热。棕色脂肪是新生儿体内特有的组织,它的代谢是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中急需产热时的主要能量来源,而饥饿时的能量来源是白色脂肪。如小儿周围环境温度过低,散热过多,棕色脂肪容易耗尽,体温即会下降。新生儿严重感染时体温也会不升。这些情况下皮下脂肪都容易凝固而变硬,同时低温时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易发生水肿,结果产生硬肿。

低体温对人体影响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①低体温时周围循环阻力下降,血液淤滞,组织缺氧。中心血循环量则减少,心率减慢,尿量减少。在复温过程中血循环量增加,如尿量不随之增加,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甚至发生肺水肿和肺出血;②低体温时呼吸减慢,有时呼吸暂停,易发生呼吸性酸中毒,又由于营养进入量不足,造成代谢性酸中毒,因此重型硬肿症酸中毒也较重;③低体温时糖代谢不完善,病初起可能出现高血糖,但由于糖消耗增高,继而发生低血糖;④低体温时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减少,肝素样物质也减少。种种原因都可引起凝血障碍,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感染时由于休克更易发生DIC。  

临床表现

本症多发生在出生后7~10天内,体温不升,在35℃以下,重症低于30℃,体核温度(肛温)可能低于体表温度(腋温),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硬肿,皮肤呈浅红或暗红色,严重循环不良者可呈苍灰色或青紫色。硬肿发生顺序: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有时只硬不肿,则皮肤颜色苍白,犹如橡皮,范围较局限,只影响大腿和臀部,这种情况常发生在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重型硬肿症可发生休克、肺出血和DIC。

病情分度根据1989年全国新生儿学组会议讨论的标准见表1。

表1 新生儿硬肿症病情分度

轻度 硬肿范围* 体温 肛-腋温差 器官功能改变 轻 <20% >35℃ 正值 无或轻度功能低下 中 20~50% <35℃ 0或正值 功能损害明显 重 >50% <30℃ 负值 功能衰竭,DIC,肺出血

  • 身体各部面积%的估计: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提示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 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作以下6项检查:

血小板计数 常呈进行性下降,约2/3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100 000/mm3)。

②凝血酶原时间: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d内者≥20s,日龄在第5d及以上者≥15s。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s。

血浆凝血酶时间 新生儿正常值19~44s(年长儿16.3s),比同日龄对照组>3s有诊断意义。

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

⑥3P试验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生后1d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3P试验可以阳性,24h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3P试验可转为阴性。

(3)血气分析 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PaO2降低,PaCO2增高。

(4)血糖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5)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6)心电图改变 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预防措施

预防重于治疗,①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②寒冷季节和地区应为产房装配保暖设备。③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移至保暖床上处理。④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⑤积极早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不使发生硬肿症。  

预后情况

个别地区硬肿症仍为新生儿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凡体温低于30℃,硬肿面积在50%以上,早产儿和严重感染引起本症时病死率高。肺出血常是致死的原因。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