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治疗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抗结核药物治疗

肺结核目前有复燃趋势,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应该有所警惕。

目录

  1. 治疗原则
    1. 早期
    2. 联合
    3. 适量
    4. 规律
    5. 全程用药
  2. 治疗对象
    1. 最主要的化疗对象
    2. 次要化疗对象
  3. 治疗药物
    1. 一线抗结核药物
    2. 二线抗结核药物
  4. 参看
  5. 参考文献

治疗原则

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核心,是发现和治愈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就提出了结核病化疗的治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这些治疗原则至今仍然行之有效。

早期

结核病人应早期治疗。拖延治疗时间,结核杆菌大量繁殖,更加难以治疗。所以,应尽可能早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人。

联合

治疗结核病有很多种药物,但必须联合用药方可能杀灭结核杆菌,防止产生耐药性,提高疗效。

适量

适量即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进行治疗,即能发挥最大杀菌和抑菌作用,又可避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剂量过少不能起到效果,过大副作用较大。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年龄、体重等,给予适当的治疗剂量。

规律

有研究表明,100%坚持规律用药的病人,治疗成功率可达96%,而坚持用药在90%,治疗成功率则下降到40%。不规律用药不仅直接影响近期疗效,还会导致复发,产生耐药性,更加难以治疗。因此,应该严格遵照执行方案所规定的给药次数和给药间隔。

全程用药

只有坚持全程用药,才能彻底杀灭结核杆菌,否则容易出现耐药性。

治疗对象

最主要的化疗对象

1、初治涂阳肺结核:指未曾用过抗结核药物或不规律治疗未满一个月的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患者。此类患者最具传染性,是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化疗的主要对象。应尽早治疗,彻底治愈。

2、复治涂阳肺结核:指初治涂阳化疗失败(经规律治疗疗程结束时持续排菌的患者)和治疗疗程结束后痰涂片复阳者。此类患者情况较为复杂,大多存在耐药。

次要化疗对象

1、痰涂片阴性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前3次痰涂片未发现抗酸杆菌,但痰培养阳性。

2、痰菌阴性的肺结核(涂片和培养均为阴性):这些病人虽然未被列入主要传染源,但若不经过化疗,其中一部分可能会发展为传染源,因此这类患者也必须给予治疗。

治疗药物

一线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isoniazid INH):INH是最强的抗结核药物之一,是治疗结核病的基本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细菌内触酶—过氧化酶的活化作用,抑制敏感细菌分枝菌酸(mycolic acid)的合成而使细胞壁破裂。抑制细菌叶酸的合成。此药能杀死细胞内外生长代谢旺盛和几乎静止的结核菌,是一个全效杀菌剂。

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rifampin RFP):RFP为半合成广谱杀菌剂,与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的β亚单位牢固结合,抑制细菌RNA的合成,防止该酶与DNA连接,从而阻断RNA转录过程。与异烟肼一样,本品属于全效杀菌剂,能杀死细胞内外生长代谢旺盛和几乎静止的结核菌。

链霉素(streptomycin SM):SM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抗菌机制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结核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SM主要通过干扰氨酰基-tRNA和核蛋白体30S亚单位结合,抑制70S复合物形成,从而抑制肽链的延长,影响合成蛋白质,最终导致细菌死亡。但本品只能杀灭细胞外的结核菌,在pH中性时起作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及透入细胞内,属于半效杀菌剂。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PZA):本品为烟酰胺的衍生物,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取决于药物浓度和细菌敏感度。本品仅在pH偏酸时(pH≤5.6)有抗菌活性,为半效杀菌剂。

乙胺丁醇(ethambutol EMB):本品为合成抑菌抗结核药。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为抑制RNA合成。有研究认为可以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渗入菌体内干扰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繁殖。本品只对生长繁殖期的结核菌有效。

氨硫脲(结核胺, thiosemicarbazone,TB1);本品为抑菌剂,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研究认为,TB1易与铜生成一种络合物,使结核菌缺少铜离子,也可能有碍核酸的合成,并使菌体形态发生变化,如失去正常大小、颗粒样变性、产生线状或球菌状变形、抗酸染色反应减失等。。

二线抗结核药物

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 PAS):PAS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本品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同类物,通过对叶酸合成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而抑制结核菌的生长繁殖。

丙硫异烟胺(prothionamidam, 1321th ,PTH):本品为异烟酸的衍生物,化学结构类似于氨硫脲(TB1),弱杀菌剂,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对肽类合成具抑制作用。本品对结核菌的作用取决于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低浓度时仅具抑菌作用,高浓度具杀菌作用。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amikacin,AMK,AK):属于氨基糖苷类药物,在试管中对结核菌是一种高效杀菌药。AMK的作用机制是与30S亚单位核糖体结合,干扰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对耐SM的菌株仍然有效。

卷曲霉素(capreomycin CPM):CPM是从卷曲链霉菌属中获得的一种杀菌剂,为多肽复合物,是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对耐SM、卡那霉素(KM)或AMK的细菌仍然有效。作用机制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相同。

利福喷汀(环戊哌利福霉素,rifapentine, DL473, RPE, RPT):利福类药物,作用机制与RFP相同。试管中的抗菌活力比RFP高2~10倍,在小鼠体内的抗结核作用也优于RFP,消除半衰期时间亦较RFP延长4~5倍。所以,RPE是一种高效、长效抗结核药物。

利福布汀(rifabutin,RFB,RBU):利福类药物,作用机制与RFP相同,是由S类利福霉素衍生而来的半合成的抗生素。耐RFP的结核菌可能同时耐RBU,但有研究结果表明,耐RFP结核菌对本品仍有31%的敏感度。

参看

参考文献

  • 《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
  • 《临床结核病学》唐神结主编
  • 《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医学教材.杨宝峰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