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syndrome ,MENS)是一组有明显家族倾向的显性遗传性疾病,有多个内分泌腺发生肿瘤,且能产生多种与所在腺体相同或复环同的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因而引起极其复杂而且多变的内分泌征群。Ⅱ型以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三者并存为特点、又称Sipples syndrome。

目录

  1.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病因
  2.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症状
  3.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诊断
    1.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检查化验
    2.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鉴别诊断
  4.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并发症
  5.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西医治疗
  6. 参看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征病因未明,具有显著的家族倾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以儿童为多。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症状

本症MENS Ⅱ型是以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三者并存为特点。

1.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生腺瘤) 占50%,表现为高钙血症

2.嗜铬细胞瘤 占70%~80%,70%呈家族性。10%临床上无症状,90%呈嗜铬细胞瘤临床特征。多为双侧肾上腺髓质,与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不同,以分泌肾上腺素为主。少数伴发神经纤维瘤病小脑-视网膜综合征

3.甲状腺髓样癌 占80%~92%,为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肿瘤。临床上除符合癌征特点的甲状腺肿大外,将因分泌降钙素及多种异源性激素(ACTH、VIP、5-HT等)而引起多种临床症群:皮肤潮红腹泻消化性溃疡高血压,但血清钙并不低甚而偏高;测定血降钙素升高。

综合征的主症是甲状腺髓样癌及嗜铬细胞瘤,对于临床上首先出现的任何病征,都应按MEN的可能存在进行检查。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诊断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检查化验

1.激发试验 单纯性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酪胺做激发试验均呈阳性,若嗜铬细胞瘤合并其他内分泌腺肿瘤,特别是甲状腺髓样癌时,则酪胺试验阴性,胰高糖素呈阳性反应。

2.血液检查 尿VMA、 血糖、血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降钙素可有明显升高, 血电解质、T3、T4醛固酮皮质醇及胰高血糖素等须做常规检查。测定血液各种激素浓度如生长激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血糖5-羟胺等,便于早期诊断本病征。

影像学检查尚可检出消化性溃疡巨结肠等病变。如X线B超CT扫描等发现甲状旁肿瘤、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髓样癌,肾上腺瘤等,或发现肾上腺转移癌,颈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等。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鉴别诊断

本症须与MENSⅠ、Ⅲ型鉴别。本症MENS Ⅱ型是以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三者并存为特点。Ⅰ型为甲状腺、垂体、腺学肿瘤为主;Ⅲ型以多发性神经瘤伴甲状腺髓样癌及(或)肾上腺嗜铬细胞为主。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并发症

患者尚可伴发有阵发性高血压多发性神经瘤巨结肠症,黏膜神经瘤消化性溃疡高钙血症等。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预防

本病征病因未明,可能与子宫内受病理因素影响,或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受损害有关。有人认为本病为X性连锁遗传。因此应参考遗传性疾病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参照出生缺陷疾病,预防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等。

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应作好遗传学咨询工作,作好孕期的各项保健工作。一旦出现异常结果,需要明确是否要终止妊娠;胎儿在宫内的安危;出生后是否存在后遗症,是否可治疗,预后如何等等。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

(二)预后

癌变迅速破坏者预后不良。

小儿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的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为针对主要的内分泌腺亢进采取相应的措施。肿瘤可手术切除,或做放疗化疗

1.甲旁亢的药物治疗

(1)暂时低钙血症:常见于术后,可输入10%葡萄糖酸钙

(2)高血钙危象处理: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降钙素主要对维生素D中毒,长期卧床效果好。

口服磷酸盐合剂1~1.5g/d。糖皮质激素静注或口服,泼尼松至少用1个月才能判定是否有效。恶性病如白血病等效果较好。

2.皮质醇增生症 国外用噻庚啶治疗皮质醇增多症,为抗血清素,副作用较小。可获得近期的和较远期的临床和生化方面的缓解。

治疗剂量成人8mg/d,递增至24mg/d。疗程3~6个月。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