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药中毒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安眠药中毒

安眠药种类较多,包括苯二氮卓类类、巴比妥类、非巴比妥非苯二氮卓类、吩噻嗪类等,其中最常用的安眠药是苯二氮卓类,代表药物有安定艾司唑仑等。中毒主要源于服用过量或一次大量服用。

安眠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少量服用可催眠,过量则可致中毒。中毒者多可查及有服用安眠药病史,出现昏睡不醒,肌肉痉挛血压下降,呼吸变浅变慢,心跳缓慢,脉搏细弱,甚至出现深昏迷反射消失。若被吸收的药量超过常用量的15倍时可因呼吸抑制而致死。

安眠药的急性中毒症状因服药量的多少、时间、空腹与否,以及个体体质差异不同而轻重各异。中毒者宜速送医院诊治。  

目录

  1. 临床表现
    1. 急性中毒
      1. 巴比妥类中毒
      2. 苯二氮革类中毒
      3. 非巴比妥非苯二氮草类中毒
      4. 吩噻嗪类中毒
    2. 慢性中毒
    3. 戒断综合征
  2. 诊断
  3. 治疗
    1. 急性中毒的治疗
      1. 维持昏迷患者重要器官功能
      2. 清除毒物
      3. 特效解毒疗法
      4. 对症治疗
      5. 治疗并发症
    2. 慢性中毒的治疗
    3. 戒断综合征的治疗
  4. 预后
  5. 预防
  6. 急救处理
  7. 参看
  8. 参考文献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巴比妥类中毒

一次服大剂量巴比妥类,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症状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

  1. 轻度中毒:嗜睡、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共济失调、发音含糊不清、步态不稳和眼球震颤
  2. 重度中毒: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由嗜睡到深昏迷。呼吸抑制由呼吸浅而慢到呼吸停止。可发生低血压或休克。常见体温下降。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消失。胃肠蠕动减慢。皮肤可起大疱。长期昏迷患者可并发肺炎肺水肿脑水肿肾衰竭
苯二氮革类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轻,主要症状是嗜睡、头晕、言语含糊不清、意识模糊和共济失调。很少出现严重的症状如长时间深度昏迷和呼吸抑制等。如果出现,应考虑同时服用了其他镇静催眠药或酒等。

非巴比妥非苯二氮草类中毒

其症状虽与巴比妥类中毒相似,但各有其特点。

  1. 水合氯醛中毒:可有心律失常和肝肾功能损害。
  2. 格鲁米特中毒:意识障碍有周期性波动。有抗胆碱能神经症状,如瞳孔散大等。
  3. 甲喹酮中毒:可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出现锥体束征(如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和抽搐等)。
  4. 甲丙氨酯中毒:常有血压下降。
吩噻嗪类中毒

最常见的为锥体外系反应,临床表现有以下三类:①震颤麻痹综合征;②静坐不能(akathisia);③急性肌张力障碍反应,例如斜颈、吞咽困难和牙关紧闭等。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尚有直立性低血压、体温调节紊乱等。对氯丙嗪类药物有过敏的患者,即使治疗剂量也有引起剥脱性皮炎粒细胞缺乏症胆汁郁积性肝炎而死亡者。一般认为一次剂量达2~4g时,可有急性中毒反应。由于这类药物有明显抗胆碱能作用,患者常有心动过速、高温及肠蠕动减少;对a肾上腺素能阻滞作用导致血管扩张及血压降低。由于药物具有奎尼丁样膜稳定及心肌抑制作用,中毒患者有心律失常心电图PR及QT间期延长,ST段和T波变化。一次过量也可有锥体外系症状,中毒后有昏迷和呼吸抑制;全身抽搐少见。 ,

慢性中毒

长期滥用大量催眠药的患者可发生慢性中毒,除有轻度中毒症状外,常伴有精神症状,主要有以下三点:

  1. 意识障碍和轻躁狂状态 出现一时性躁动不安或意识蒙咙状态。言语兴奋、欣快、易疲乏,伴有震颤、咬字不清和步态不稳等。
  2. 智能障碍记忆力、计算力和理解力均有明显下降,工作学习能力减退。
  3. 人格变化患者丧失进取心,对家庭和社会失去责任感。

戒断综合征

长期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药患者,突然停药或迅速减少药量时,可发生戒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轻中度神经和精神异常。

  1. 轻症最后一次服药后1日内或数日内出现焦虑、易激动、失眠头痛、厌食、无力和震颤。2~3日后达到高峰,可有恶心、呕吐和肌肉痉挛
  2. 重症突然停药后1~2日,有的在药物停用7~8日后出现癫痫样发作,有时出现幻觉、妄想、定向力丧失、高热和谵妄,数日至3周内恢复,患者用药量多为治疗量5倍以上,时间超过1个月。用药量大、时间长而骤然停药者症状严重。滥用巴比妥类者停药后发病较多、较早,且症状较重,出现癫痫样发作及轻躁狂状态者较多。滥用苯二氮草类者停药后发病较晚,原因可能与中间代谢产物排出较慢有关,症状较轻,以焦虑和失眠为主。

诊断

  1. 急性中毒:有服用大量安眠药史,出现意识障碍和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胃液、尿液、血液中检测出安眠药。
  2. 慢性中毒:长期滥用大量安眠药,出现轻度共济失调和精神症状。
  3. 戒断综合征:长期滥用安眠药突然停药或急速减量后出现焦虑、失眠谵妄和癫痫样发作。

治疗

急性中毒的治疗

维持昏迷患者重要器官功能
  1. 保持气道通畅:深昏迷患者应予气管插管,以保证吸人足够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
  2. 维持血压:急性中毒出现低血压多由于血管扩张所致,应输液补充血容量,如无效,可考虑给予适量多巴胺[10~20μg/(kg·min)作为参考剂量]。
  3. 心脏监护:心电图监护,如出现心律失常,酌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
  4. 促进意识恢复:给予葡萄糖维生素B·和纳洛酮。用纳洛酮促醒有一定疗效,每次0.4~O.8mg静脉注射,可根据病情间隔15分钟重复一次。
清除毒物
  1. 洗胃
  2. 活性炭:对吸附各种镇静催眠药有效。
  3. 碱化尿液与利尿:用呋塞米和碱化尿液治疗,只对长效巴比妥类中毒有效,对吩噻嗪类中毒无效。
  4. 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苯巴比妥和吩噻嗪类药物中毒有效,危重患者可考虑应用之,对苯二氮草类无效。 .
特效解毒疗法

巴比妥类中毒无特效解毒药。氟马西尼(flunaazertil)是苯二氮草类拈抗剂,能通过竞争抑制苯二氮草类受体而阻断苯二氮草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剂量:0.2mg静脉注射30秒以上,每分钟重复应用O.3~O.5mg,通常有效治疗量为0.6~2.5mg。其清除半衰期约57分钟。此药禁用于已合用可致癫痫发作的药物,特别是三环类抗抑郁药,不用于对苯二氮草类已有躯体性依赖和为控制癫痫而用苯二氮草类药物的病人,亦不用于颅内压升高者。

对症治疗

吩噻嗪类药物中毒无特效解毒剂,应用利尿和腹膜透析无效。因此,首先要彻底清洗胃肠道。治疗以对症及支持疗法为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重时可用苯丙胺安钠咖(苯甲酸钠咖啡因)等。如进入昏迷状态,可用盐酸哌甲酯(利他林)40~100mg肌注,必要时每半小时至1小时重复应用,直至苏醒。如有震颤麻痹综合征可选用盐酸苯海素(安坦)、氢溴酸东莨菪碱等。若有肌肉痉挛及张力障碍,可用苯海拉明25~50mg口服或肌注20~40mg。应积极补充血容量,以提高血压。拟交感神经药物很少需用,必要时可考虑重酒石酸间羟胺及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等a受体激动剂。至于β受体激动剂如异丙基肾上腺素多巴胺,即使用小剂量,也应慎重,否则可加重低血压(因周围β受体激动有血管扩张作用)。用利多卡因纠正心律不齐,最为适当。由于本类药物与蛋白质结合,所以应用强力利尿排出毒物的意义不大。病况急需,可考虑血液透析,但因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分布较广,效果也不肯定。

治疗并发症
  1. 肺炎:昏迷患者应常翻身、拍背和吸痰。发生肺炎时,针对病原菌给予抗生素
  2. 皮肤大疱:防止肢体压迫,清洁皮肤,保护创面。
  3. 急性肾衰竭:多由休克所致,应及时纠正休克。少尿期,应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慢性中毒的治疗

  1. 逐步缓慢减少药量,最终停用镇静催眠药。
  2. 请精神科医师会诊,进行心理治疗。

戒断综合征的治疗

治疗原则是用足量镇静催眠药控制戒断症状,稳定后,逐渐减少药量以至停药。具体方法是将原用短效药换成长效药如地西泮或苯巴比妥。可用同类药,也可调换成另一类药物。地西泮10~20mg或苯巴比妥1.7mg/kg,每小时一次,肌注,直至戒断症状消失。然后以其总量为一日量,分为3~4次口服,待情况稳定2天后,逐渐减少剂量。在减药时,每次给药前观察患者病情,如不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言语含糊不清,即可减少5%~10%。一般在10~15天内可减完,停药。如有谵妄,可静脉注射地西泮使患者安静。


预后

轻度中毒无需治疗即可恢复。中度中毒经精心护理和适当治疗,在24~48小时内可恢复。重度中毒患者可能需要3~5天才能恢复意识。其病死率低于5%。

预防

镇静药、催眠药的处方、使用保管应严加控制,特别是对情绪不稳定和精神不正常的人应慎重用药。要防止药物的依赖性。长期服用大量催眠药的人,包括长期服用苯巴比妥的癫痫患者,不能突然停药,应逐渐减量后停药。

急救处理

一、可刺激咽反射而致呕,或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清水洗胃,还可以硫酸镁导泻。

二、患者宜平卧,尽量少搬动头部

三、对血压下降者用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静脉滴注,有惊厥者可用异戊巴比妥,昏迷时给予盐酸哌醋甲酯利他林)、印防已毒素兴奋剂

四、还可加用护肝药以保护肝脏,促进代谢

五、中毒严重者可采用血液透析疗法。


参看

参考文献

  •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医学教材.陆再英、钟南山主编
  • 《实用内科学》第13版.陈灏珠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