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息肉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子宫颈息肉
Bkhb1.jpg

子宫颈息肉妇科常见病慢性子宫颈炎的一种临床表征。它是因为慢性炎症刺激使子宫颈管粘膜组织局部增生 ,而由于子宫自身有排异的倾向 ,致使增生的粘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的息肉样改变 ,故也叫做宫颈内膜息肉。中医认为子宫颈息肉的发生是由于郁积的湿热 ,伤及血海养分 ,损伤了脉络及胞带所致。

当妇科常规检查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时 ,所见的息肉外形大小不等 ,形状不一 ,大致可分为两种 :

第一种子宫颈息肉根部多附着于宫颈外口 ,或在颈管内。一般体积较小 ,直径多在 1厘米以下 ,单个或多个 ,色鲜红、质软、易出血、蒂细长。外观如水滴形成扁圆体。

另一种宫颈息肉发生于宫颈阴道部 ,这种息肉位置表浅 ,向表面突出 ,基底部宽 ,颜色淡红 ,质地较韧。

子宫息肉多数良性 ,有极少数恶性变 ,恶变率为 0.2~ 0.4% ,若作宫颈息肉摘除后常常要复发。

宫颈息肉多发生于 40~ 60岁经产妇。息肉极小时患者没有什么不适症状 ,多数是因其他疾病在进行妇科检查时方才发现。少数息肉较大者表现为白带增多 ,或者白带中央有一丝一丝的血丝 ,甚至有少量的阴道出血 ,即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 ,尤其在性交后及蹲着用力大便时极易出血。  

目录

  1. 概述
  2. 诊断
  3. 症状
  4. 治疗措施
    1. 子宫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5. 临床表现
  6. 美国第五代智能高频电波技术治疗子宫颈息肉
  7. 子宫颈息肉的危害
  8. 子宫颈息肉的中医辨证分析
  9. 子宫颈息肉的中医疗法
  10. 子宫颈息肉为什么易复发
  11. 宫颈息肉对怀孕是否有影响
  12. 子宫颈息肉与宫颈糜烂有关

概述

子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一般来自子宫颈管粘膜,为颈管粘膜的堆积,并多认为炎症是息肉的形成因素。  

诊断

较大息肉在双合诊时很易发现,但小息肉只有在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后才能见到。 息肉偶可发生恶性病变或与之并存,故绝不能发现息肉即不再进一步检查。应先作宫颈刮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再取息肉送作病理检查。  

症状

宫颈息肉是妇科常见病慢性子宫颈炎的一种临床表征。它是因为慢性炎症刺激使子宫颈管粘膜组织局部增生的症状,而由于子宫自身有排异的倾向,致使增生的粘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的息肉样改变,故也叫做宫颈内膜息肉。中医认为子宫颈息肉的症状发生是由于郁积的湿热,伤及血海养分,损伤了脉络及胞带所致。

当妇科常规检查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时,所见的息肉外形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大宫颈息肉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子宫颈息肉根部多附着于宫颈外口,或在颈管内。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多在 1厘米以下,单个或多个,色鲜红、质软、易出血、蒂细长。外观如水滴形成扁圆体。另一种宫颈息肉发生于宫颈阴道部,这种息肉位置表浅,向表面突出,基底部宽,颜色淡红,质地较韧。子宫息肉多数良性,有极少数恶性变,恶变率为 0.2~ 0.4%,若作宫颈息肉摘除后常常要复发。

有关专家介绍:宫颈息肉多发生于 40~ 60岁经产妇;息肉极小时患者没有什么不适症状宫颈息肉的症状,多数是因其他疾病在进行妇科检查时方才发现。少数息肉较大者表现为白带增多,或者白带中央有一丝一丝的血丝,甚至有少量的阴道出血,即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尤其在性交后及蹲着用力大便时极易出血的症状。  

治疗措施

小息肉用血管钳即可钳除,稍加压迫止血,或在颈口处塞以纱布一块,24小时取出。息肉较大,蒂较组者,摘除后基底断端可用烧灼止血。如为多发性,可稍扩张颈管后,彻底搔刮之,同时作诊断性刮宫。所有标本均应送作病理检查,确定是否需进一步治疗。术后可酌给抗感染药物,并注意有无出血。  

子宫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宫颈息肉手术后,女性朋友应该注意清洁卫生,在保证自己个人卫生的同时也要及时的注意夫妻生活之间的卫生,以免造成感染使病情再次复发。同时,刚治疗宫颈息肉过后是不宜进行同房的,一个月后应该去医院复查恢复情况。平时尽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腥膻等刺激性食物。 宫颈息肉术后还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第一次检查应在术后3个月左右,以后则半年至1年复查一次。除做好经期、产后或流产后的保健外,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外阴部卫生,防止阴道炎症和宫颈糜烂。同时要保持性生活卫生,此外,要勤晒被褥,宜穿棉织品内裤并勤洗勤换等。在此基础上,定期的妇女病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宫颈息肉手术后7~14天为脱出血期,出血量会多一些,如果仅有少量阴道出血则不必处理,4~6天可自行停止。如果出血慢慢减少,且血色正常,无伴随不适,就不用太过担心,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出血量大且持续,颜色变黑,或伴有腹痛等不适时可能是宫颈或子宫损伤,感染等引起,建议尽早就医,不要延误病情。  

临床表现

息肉极小时常无症状,每因其他妇科病在进行妇科检查时发现。较大息肉能引起白带增多、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特别在性生活或大便用力后可以发生少量出血。这些症状与早期宫颈癌相似。  

美国第五代智能高频电波技术治疗子宫颈息肉

治疗原理:

利用射频电极释放的射频电流对病变组织进行定点处理,使病变组织部位快速结痂,从而彻底阻断糜烂组织的扩散,在恢复期中,结痂自然脱落并被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所取代,从而达到完全治愈宫颈糜烂的目的。

治疗优势:

(1)微电脑全自动控制射频电极的电流输出,确保电流稳定,防止电流不稳带来的治疗深度不足或者治疗过度的问题。

(2)微电脑辅助控制处理点定位范围以及治疗深度,避免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3)由于可以准确控制治疗范围,手术创面小,可以加快宫颈恢复速度,并减少对正常宫颈的伤害。

(4)独有的美国飞尼斯Safe-T-Gauge专利技术确保手术过程中电极对治疗点的快速止血,出血极少,并使接触点瞬间结痂,防止感染。

(5)8套独立配备的多向高效电极在处理宫颈糜烂合并宫颈肥大,宫颈囊肿等疾病时得心应手,大大降低了患者重复就医的痛苦。  

子宫颈息肉的危害

1、子宫颈息肉可使子宫颈口狭窄或子宫颈管变形,妨碍精子正常上行影响怀孕

2、子宫颈息肉也可造成性交出血,影响性生活。  

子宫颈息肉的中医辨证分析

子宫颈息肉主证是以带下量多,色赤为主,故在中医学多属于“赤带”范畴。例如《妇科指南》说:“带下形如红液者,名曰赤带。故辨证时当以带下的量、色、质、味为重点,结合其症状辞其虚实寒热。临证时应与经间期出血、经漏相鉴别。通过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北京万国中医院妇科专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赤带辨证分型如下:

1.实热赤带

主证:带下量多,色赤,或似血非血,质粘稠,有臭味,伴有下腹胀痛,烦躁易怒,口干喜冷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分析;多因下焦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损伤胞络及带脉,故带下量多,色赤,或似血非血;湿热蕴蒸则质粘稠,有臭味;胞脉受损则下腹胀痛;湿热内蕴,津液不得输布则口干喜冷饮。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均为湿热之候。

2.虚热赤带

主证:带下量多,色赤,或似血非血,质稠,有异味,伴有下腹隐痛,喜按,口干口渴,便干尿少色黄,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多因房劳太过,肾精亏损,阴虚生热,热迫血行,或因湿热之气内蕴,日久伤阴所致带下量多,色赤,或似血非血,质稠,有异味;阴虚胞脉失养则下腹隐痛,喜按;阴虚津液亏耗则口干口渴,便干尿少色黄;阴虚生内热,故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生热之候。  

子宫颈息肉的中医疗法

子宫颈息肉是慢性炎症的结果,而息肉增大,由于性交以及炎症的反复刺激,以致发生感染或血性分泌物增多,这时子宫颈息肉为病之本,而赤带为病之标。故在治疗中,应以手术摘除息肉为主,同时配合中药治疗。但在手术摘除息肉后,炎症病灶并未根除,仍有复发的可能,此时应以中药内服,外治以消除症状为本,这样将会收到更好的疗效。由于子宫颈息肉是以分泌物增多,呈血性分泌物为主要表现,故在中医学多属于“赤带”范畴。例如《妇科指南》说:“带下形如红液者,名曰赤带。”

中医认为,赤带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湿热之邪侵犯下焦,伤及血分所致,病程延久又会损伤肾阴,从而形成了湿热兼有阴虚的病理特点。因此,在治疗赤带时,就将它分为湿热下注、阴虚温热两种证候类型(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进行辨证施治。这两种证候的共同表现是:阴道分泌赤色粘液,似血非血,绵绵不断,伴有小腹隐痛。不同的是:属于实证的赤带量多,质稠,小腹胀痛,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苔黄腻;属于虚证的赤带量少,质略稀,小腹隐痛,腰骶酸坠,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苔少等。

在临床治疗中,实证用清热利湿法,可选择止带方加减。药如: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各15克。血带加白茅根炒槐花各20克。虚证则用滋阴清热、利湿止带法,可选择知柏地黄汤加减。药如:五味子麦冬熟地各15克,山药20克,山茱萸、泽泻、丹皮、黄柏、知母各15克。带中挟血丝的,加生地榆仙鹤草各20克。 在给予内服药的同时,还应配合外治法以加强疗效。例如外用药物中的“妇宁栓”(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腐生肌、化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的子宫息肉。每晚1次,每次枚,纳入阴道。云南白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散肿之功,可用于局部,以治疗宫颈息肉所致之赤带。

另外,还可以配合针刺疗法。取穴:足三里(双)、中极、带脉(双)、少冲(双)。手法:用毫针,带脉向斜下刺,针2~25寸(同身寸,下同);中极针1~15寸;足三里以得气为度。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少冲穴针1~2分深,重刺激,不留针。每隔日针一次。

赤带病往往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据笔者的临床体会,其证候特点以虚实夹杂者较为多见。兹将个人的经验方介绍如下:

处方:杭白芍大生地、椿根白皮侧柏叶各15克,粉丹皮、阿胶珠各12克,香附米、川黄柏、鸡冠花各9克,桑寄生18克。

上方每日剂,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适用于赤带或赤白相间,淋漓不已者。

赤带是以阴道流出红色粘液为主要表现,故临证时需要与经间出血、经漏进行鉴别。经间出血是两次月经之间,有周期性的阴道少量出血;而赤带是绵绵不断没有周期性。经漏是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不断;赤带则是阴道流出的赤色粘液,似血非血,月经是正常的,并且常在性生活后发生少量出血。  

子宫颈息肉为什么易复发

宫颈息肉是慢性子宫颈炎的一种表现,虽然可以将息肉切除,但只要宫颈的慢性炎症并没有消除,致病菌仍然潜伏在宫颈组织内,也就是说致病原因依然存在,息肉就有可能会再次复发。因此在切除宫颈息肉后,还应对宫颈的慢性炎症进行彻底治疗,才能防止宫颈息肉复发。  

宫颈息肉对怀孕是否有影响

宫颈息肉是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导致宫颈管黏膜局部增生,逐渐向外突出,便形成息肉。息肉的根部大多附着于子宫颈外口,或者在颈管内。如果宫颈慢性炎症未根除,息肉摘除后常会复发。宫颈息肉还有恶变可能,恶变率大约为0、2%-0、4%。

宫颈息肉对怀孕自然会有影响。因为位于宫颈口的息肉,犹如栅栏一样,会阻碍部分精液入宫。精液少了,精子量必然减少,那就会降低受孕率。再说,宫颈息肉的本质是慢性子宫颈炎症。既然是炎症,势必会有许多炎性分泌物。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红、白细胞和致病菌。这些分泌物破坏了阴道的生理环境,使精子活力降低,生存时间缩短,而且,宫颈口的黏液形成黏液栓,阻碍精子进入宫腔。精、卵不遇,受孕从何谈起?当然,息肉摘除,宫颈炎症程度较轻,治疗既及时又彻底,又不留任何后遗症的话,那么,怀孕的可能性也并非是绝对没有的。

宫颈息肉对分娩也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如果发现宫颈息肉应该及时施行息肉摘除术,时间应该在分娩前一个月之内。若摘除不久便分娩,初愈的伤口会因宫颈口扩张而发生轻微出血。若摘除时间较长,伤口愈合好,则不会出血,只要切除干净对生育没有影响。  

子宫颈息肉与宫颈糜烂有关

宫颈息肉与宫颈糜烂有关 ,由于宫颈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的黏膜引起增生,而子宫有一种天然的排除异物的能力 ,使增生的子宫颈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 ,息肉呈红色 ,舌状 ,质地软而脆 ,触之易出血 ;息肉还有一个根部 ,称为蒂 ,一般蒂细长 ,大多附着子宫颈外口 ,宫颈息肉多为单个生长 ,其形状多数如黄豆粒大小 ,小的如米粒样 ,大的直径达1厘米左右。有时也可长有几个息肉。

宫颈息肉易被忽略。因为 1/3以上的患者缺乏明显症状 ,只是医生检查时才发现 ,即使有症状大多也轻微 ,主要是少量点滴出血、鲜红色 ,或在性生活后少量出血 ,有时被误认为是“回经”。少数人的出血量可与月经相似。部分患者平时可有黄色白带 ,多数有异味 ,或白带中带有血丝 ;还可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 ,未婚的患者多表现为阴道口有肿物脱出。

从出血本身来说 ,宫颈息肉对健康影响不大 ,而长期慢性炎症形成的宫颈息肉 ,有恶性变的可能 ,国外资料报告为 0. 7%,我国农村妇女很可能超过这一数字。所以一旦发现宫颈息肉 ,应积极治疗 ,一般以手术摘除为主 ,也可用药物 ,激光等方法 ,摘下的息肉应送病理检查 ,以排除有否发生恶变。摘除息肉的手术极小 ,但如息肉较大 ,蒂很粗 ,或妇女患有高血压 ,心脏病血液病时 ,手术就要慎重。

宫颈息肉术后还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第一次检查应在术后3个月左右 ,以后则半年至 1年复查一次。宫颈息肉是可以预防的 ,除做好经期、产后或流产后的保健外 ,日常生活中 ,要注意外阴部卫生 ,防止阴道炎症和宫颈糜烂。同时要保持性生活卫生 ,此外 ,要勤晒被褥 ,宜穿棉织品内裤并勤洗勤换等。在此基础上 ,定期的妇女病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