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味羚牛角丸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十四味羚牛角丸
Z20023250

  

目录

  1. 十四味羚牛角丸
  2. 用法用量
  3. 功能主治
  4. 藏药注释
  5. 鉴别

十四味羚牛角丸

【产品名称】 十四味羚牛角丸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20023250

【生产企业】 西藏金珠雅砻藏药有限责任公司 

【成 份】 羚牛角 豆蔻 水牛角 紫草茸 鹿角 石榴子 喜玛拉雅紫茉莉 朱砂 熊胆 降香 藏茜草 肉豆蔻 圆柏膏 红花

性 状 本品为棕红色水丸;气微,味微苦。

【产品规格】 每丸重0.3克。  

用法用量

用开水泡20分钟以上,汤、药同时服用或嚼碎后吞服。一次丸,一日-3次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调经。用于子宫瘀血月经不调腰部酸痛,下腹痛,气喘背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

【治疗范围】 藏医在临床范围将十四味羚牛角丸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闭经,子宫瘀血,妇科炎症引起的腹痛出血子宫肌瘤,及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淋沥不尽,崩漏等妇科常见疾病

【炮制方 法】 以上十四味,除朱砂、熊胆、圆柏膏外,其余粉碎成细粉,加入朱砂、熊胆细粉,过筛,混匀,用圆柏膏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 

【禁 忌】 酸、冷、酒。 

【贮 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包 装 】 PVC、PTP 铝塑泡罩包装,12丸/板*1板/袋/小盒*10小盒/大盒。  

藏药注释

隆 型:月经呈现黄色,经期紊乱,月经少而带有血块或瘀血,尿频或有各种子宫疾病。

赤巴型:小腹部隐痛,月经颜色如烟汁并伴有脓液或月经颜色黑黄,发臭,发热,流脓。

培根型:月经呈现寒状,阴道发痒,寒冷,微痛。

血 型:月经淋漓不净,即崩漏。  

鉴别

(1)取本品0.5g,加水10ml和稀盐酸2滴,煮沸,冷却后滤过。滤液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至中性或碱性,离心(4000转1分)10分钟,取上清液,加草酸铵试液4~5滴, 即产生白色沉淀。取沉淀加醋酸不溶解,加盐酸溶解。

(2)十四味羚牛角丸1g,加甲醇5ml,置70℃水浴中浸渍100分钟,取出,静置,取上清液2滴滴于滤纸上,晾干后,喷以0.05%的溴酚蓝乙醇溶液,晾干后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

十四味羚牛角丸主治妇科常见疾病和妇科疾病的自我诊断参照

1、阴道炎:属于隆型月经不调

阴道炎共同症状外阴瘙痒溃疡,伴尿频、尿急尿痛性交疼痛;

(1)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增多、灰黄色、稀薄、呈泡沫状、且有异味、并伴有严重的外阴瘙痒,灼热疼痛。

(2)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增多、稠厚、呈豆腐渣样、外阴瘙痒、伴有灼痛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上附着白色膜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的粘膜面。

(3)老年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呈黄水状、严重者可成血样脓性白带,伴有外阴瘙痒、灼热、阴道粘膜充血或溃疡。

2、宫颈炎:属隆型、赤巴型及培根型月经不调的并发症

(1)白带增多,通常为粘稠的粘液。有时分泌物中可带有血丝或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的出血。由于白带的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

(2)疼痛:下腹或腰骶部经常出现疼痛,有时候疼痛可出现在上腹部大腿部及髋关节,每遇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

(3)膀胱及肠道症状:尿频或排尿困难症状。有的患者在大便时感到疼痛。

(4)其他症状:如月经不调、痛经盆腔沉重感、不孕等。

宫颈糜烂:白带增多可呈乳白色粘液或黄色脓性白带有血丝,并伴有腰疼,小腹坠痛。

宫颈癌:月经间期或绝经后少量连续不规则出血,渐至浆性分泌物及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

盆腔炎:属早期的赤巴型月经不调。

大量的脓性分泌物有异味、尿频、尿急、尿痛并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下腹坠胀、腰骶酸痛等。

4、附件炎:属隆型与培根型月经不调的并发症。

附件单侧或双侧增厚、平卧有压痛、白带量多、色黄、有异味、月经量大经期长,可引起附件积液、附件包块、不孕不育。

5、月经过多、经期过长:属血型月经不调。

头晕头疼、烦躁易怒、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精神萎靡、体寒肢冷、性欲淡漠、面色苍白或晦暗有斑、小腹胀痛、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脉虚弱

6、痛经:属血型与培根型并发症。

面色晦暗有斑、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冷汗淋漓、手足冰凉甚至昏厥、小腹冷痛、腰膝酸痛

内分泌失调:痛经、经期不规则、面部色素沉着加重:出现黄褐斑、色斑等、面部晦涩、无光泽。

7、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属由赤巴型月经不调引发的痞瘤病

月经不调、闭经或长期月经淋漓不尽、崩漏、月经周期错乱、小腹疼痛坠胀、心绪不宁。

乳腺炎乳房肿块:月经前期乳房胀痛、平扪有可活动小肿块,随经期来潮而逐步消退,或长期乳房肿胀疼痛、有包块、逐步扩散到肋下,肩周有放射状疼痛、亦有月经不调症状,在心烦生气情绪低落时疼痛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