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黏膜损伤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食管黏膜损伤

食管黏膜损伤是常见的食管创伤之一,大多数因伤情不严重而疏忽。临床上可以自愈,较少发生感染

目录

  1. 食管黏膜损伤的病因
  2. 食管黏膜损伤的症状
  3. 食管黏膜损伤的诊断
    1. 食管黏膜损伤的检查化验
  4. 食管黏膜损伤的并发症
  5. 食管黏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 食管黏膜损伤的西医治疗
  6. 参看

食管黏膜损伤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食管黏膜损伤多由进食粗糙、干硬食物或误咽尖锐异物擦伤食管黏膜引起,也可因饮酒或食物过热损伤食管黏膜,食管镜及胃镜检查食管扩张术,甚至放置胃管亦可造成食管黏膜损伤。

(二)发病机制

食管黏膜损伤的症状

黏膜损伤轻微时,症状较轻,甚至无明显症状。轻微损伤常表现为下咽食物时胸骨后疼痛,烧灼感,进食刺激性食物、热食及干硬的食物时加重。疼痛可向背部左侧肩胛下方放射。如无严重感染,上述症状多在3~5天后即可消失,但少数病人并发感染,形成黏膜下脓肿,则有高热胸骨后剧痛,甚至不能进食,需待脓肿破裂排脓后症状始减轻或消失。黏膜损伤并发感染,可形成黏膜下脓肿

黏膜损伤也可表现为黏膜下血肿,血肿使食管黏膜的表层与固有层整个剥离,呈管筒状,自口腔吐出,形似一带状物垂吊于口角,并与咽部相连,称为“食管黏膜管型剥脱症”,亦有称为“表层剥脱性食管炎”、“创伤性剥脱性食管炎”。其发生机制可能是食管黏膜损伤后,黏膜层与固有层之间血管断裂,发生血肿。由于积血不断增加及扩展,而致食管黏膜呈管型剥脱。这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下坠,食管下端承受力较大,若稍加刺激,如呕吐等即可使黏膜破裂,如病人出现呕吐,剥脱之黏膜管型即随之而翻转,由口腔脱出。剥脱之管状物由鳞状上皮构成,无炎症坏死。此类病人多于进食后不久,先感胸部发闷、阻塞或疼痛,以后出现呕吐,吐出大量鲜红色血液,同时有白色管状膜样物吐出,与口底相连,长短不一,牵拉有剧痛。Uppals等最近报告1例因肉团引起食管梗阻,于用力呕吐导致食管黏膜裂伤,并在口腔内出现一食管黏膜带状物,病人无其他任何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顺利恢复。亦有不少人将这种类型的食管黏膜伤归属于Mallory-Weiss征内。

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容易作出食管黏膜损伤诊断。对食管黏膜管型剥脱症,口腔检查可见有白色管状膜样物与咽部相连,X线吞钡检查可见“双腔食管”即可确立诊断。

食管黏膜损伤的诊断

食管黏膜损伤的检查化验

1.食管X线吞钡检查 对一般的黏膜损伤诊断帮助不大,但可排除异物或其他食管疾病。对食管黏膜管型剥脱症吞钡检查可见“双腔食管”。

2.食管镜检查:对有异物存在者,可行食管镜检查,既可明确诊断,又可同时取出异物。

食管黏膜损伤的并发症

食管黏膜损伤并发感染,可形成黏膜脓肿

食管黏膜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1.养成良好进餐习惯 进餐时不打闹喧哗,避免干硬食物或尖锐异物吞咽擦伤食管黏膜。

2.避免在做食管镜或胃镜检查时,发生医源性食管黏膜损伤。尤其是老年人和幼童。

食管黏膜损伤的西医治疗

(一)治疗

轻度黏膜损伤多不需特殊治疗而痊愈。有明显症状但能进食者可食流质或软食,并服用消炎、止痛、抗酸收敛等药物,如氢氧化铝凝胶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颠茄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碱式碳酸铋(次碳酸铋)等。若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可给适当的抗生素。对不能进食者可暂给鼻饲高营养饮料或静脉输液,以利损伤的食管黏膜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对食管黏膜管型剥脱症的治疗,可在口外剪断吐出之管型黏膜,再将断端吞入,以保护食管创面。切忌用力牵拉脱出之管型黏膜,以免剥脱面扩大。出血较多者可给输血止血药物及全身使用抗生素,口服液状石蜡(石蜡油)等润滑剂及碱式碳酸铋等收敛和保护黏膜药物,病人应暂时禁食,由静脉输液及补充维生素等。

(二)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较好,食管黏膜表层剥脱后,剥脱的食管黏膜可很快再生,不留瘢痕,但若发生感染,波及肌层时,则有可能引起瘢痕狭窄。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