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高度萎缩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胸腺高度萎缩

在人类胸骨上缘部位有一个重量仅数10克的器官—胸腺。由骨髓产生的T细胞只有随血进入胸腺,并经胸腺激素的影响,最终约有5%的胸腺细胞发育成为具有免疫功能的成熟的T淋巴细胞

目录

  1. 胸腺高度萎缩的原因
  2. 胸腺高度萎缩的诊断
  3. 胸腺高度萎缩的鉴别诊断
  4. 胸腺高度萎缩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5. 参看

胸腺高度萎缩的原因

胸腺婴儿出生后一年左右时体积最大,到青春期后逐渐退化,其体积大约以每年的速度变小而持续到中年。进入老年后,胸腺组织萎缩,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其中的细胞数量大大减少,血液中胸激素浓度明显下降,因此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与年轻时相比有明显减退,容易发生各类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肿瘤等。

胸腺高度萎缩的诊断

1.胸部X线检查 表现为前纵隔部位实质性块影,略呈小分叶状,偶尔在实质性块影中出现点状钙化影。大部分无症状的胸腺类癌病人是通过胸部X线检查被发现的。

2.胸部CT扫描 是诊断胸腺类癌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本身形态,以及对邻近器官的浸润情况。尤其增强CT可以清晰地显示上腔静脉被侵袭的状况,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当临床上出现异位ACTH综合征表现,但因病灶较小胸部X线检查又不能明确诊断时,CT扫描常常可以发现较小的胸腺类癌病灶,使诊断得以明确。Brown(1982)报道4例临床诊断异位ACTH综合征而胸部X线检查未能发现病灶的病人中,2例经CT检查发现前纵隔肿瘤,最后经手术证实为胸腺类癌。Jex(1985)报道,25例由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肿瘤引起的库欣综合征中,经胸部CT扫描发现2例为胸腺类癌,并经手术证实。

3.骨放射性核素扫描 当诊断确定后(手术切除或活组织检查),应常规进行骨放射性核素扫描。因为约近1/3胸腺类癌病例有可能出现骨转移

胸腺高度萎缩的鉴别诊断

胸腺缺如:是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临床表现。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又称DiGeorge综合征或第3、4对咽囊综合征。是因胚胎早期第1至第6对咽囊发育异常引起的先天性免疫缺陷

声带萎缩声带的本身的组织和声带的肌肉产生萎缩的现象,一但声带产生萎缩导致我们在发声的时候,声带容易关不紧,如此病人就容易觉得讲话很累,声音会产生沙哑的现象,进而导致病人在工作及歌唱的时候高低音阶无法适时的达成。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肌肉萎缩多伴有肌力低下,所以应注意肌容积与肌力的比较,注意肌肉萎缩部位的肌力,肌张力。检查时应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下进行。应让患者尽量放松。可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及被动伸屈患者的肢体时所感知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减低时,肌肉松弛,被动运动时阻力减低或消失,关节的运动范围扩大。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某些肌病废用性肌肉萎缩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瘫痪并有萎缩:一侧副神经脊髓支的单独损伤或其脊髓核损害时,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瘫痪,并有萎缩,因对侧胸锁乳突肌占优势,故平静时下颏转向患侧,而在用力时 向对侧转头无力,患侧肩下垂,不能耸肩,肩胛骨位置偏斜,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萎缩,因肩胛骨移位,使臂丛神经受到慢性牵拉,使患侧上肢上举和外展受限制, 晚期由于瘢痕刺激可发生痉挛性挛缩(斜颈)畸形,双侧损害时,病人头颈后仰及前屈无力,颅底骨折枪弹伤引起的副神经损伤颈静脉孔区病变,枕骨大孔区病变,脑桥小脑角巨大病变及颅底广泛性病变引起的副神经损害及延髓核性瘫痪常与后组脑神经及其他脑神经损害同时出现,而脑干核性麻痹时,脑神经的损害常为多及双侧性。

1.胸部X线检查 表现为前纵隔部位实质性块影,略呈小分叶状,偶尔在实质性块影中出现点状钙化影。大部分无症状的胸腺类癌病人是通过胸部X线检查被发现的。

2.胸部CT扫描 是诊断胸腺类癌的重要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本身形态,以及对邻近器官的浸润情况。尤其增强CT可以清晰地显示上腔静脉被侵袭的状况,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当临床上出现异位ACTH综合征表现,但因病灶较小胸部X线检查又不能明确诊断时,CT扫描常常可以发现较小的胸腺类癌病灶,使诊断得以明确。Brown(1982)报道4例临床诊断异位ACTH综合征而胸部X线检查未能发现病灶的病人中,2例经CT检查发现前纵隔肿瘤,最后经手术证实为胸腺类癌。Jex(1985)报道,25例由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肿瘤引起的库欣综合征中,经胸部CT扫描发现2例为胸腺类癌,并经手术证实。

3.骨放射性核素扫描 当诊断确定后(手术切除或活组织检查),应常规进行骨放射性核素扫描。因为约近1/3胸腺类癌病例有可能出现骨转移

胸腺高度萎缩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让身体及时“充电”,不至于过度疲劳;当心理承受力差时,要及时调整心态,随时化解压力;不要等各种营养素缺乏时出现了症状,再去补充,而要在平时注意补充。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