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小细胞癌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肿瘤 > 胸腺小细胞癌

胸腺小细胞癌(胸腺燕麦细胞癌)发病较少。胸腺小细胞癌呈浸润性生长,而且易发生远处转移。胸腺小细胞癌常和身体其他器官的内分泌肿瘤同时发生,即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MEN)I型综合征

目录

  1. 胸腺小细胞癌的病因
  2. 胸腺小细胞癌的症状
  3. 胸腺小细胞癌的诊断
    1. 胸腺小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4. 胸腺小细胞癌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5. 参看

胸腺小细胞癌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由于原发于胸腺的还是原发于肺的燕麦细胞癌病理学上还没有可靠的依据,在明确诊断原发胸腺燕麦细胞癌之前,临床上必须彻底排除原发于肺部的燕麦细胞癌。燕麦细胞癌与类癌肿瘤的区别在于前者瘤细胞胞质极少,核分裂象更多,腺样癌巢更少见。另有一些细胞形态介于二者之间的肿瘤,常称“非典型类癌”或“神经内分泌细胞癌”。

(二)发病机制

Srover等曾描述了3例原发于胸腺的合并有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燕麦细胞癌,这些肿瘤中鳞状上皮癌细胞形成小的癌巢散布于燕麦细胞癌细胞中,光镜下,两种癌细胞分界清楚。由于这种相似的混合物可见于原发的支气管源性肿瘤,所以这种病例必须排除从他处转移到纵隔的可能性。电镜特点:超微结构上,胸腺燕麦细胞癌由密集的多角形细胞构成,毗邻癌细胞的胞质是钝角的犬牙交错状,并由基底膜样物质不完全包绕,细胞间隙内充填胶原和絮状颗粒样基质的混合物,偶见细胞巢中由于细胞坏死形成的假腺腔。胞间连接呈点状,总是存在,但并不丰富。核呈卵圆形或轻度不规则,其内染色质均匀散布。部分胞质可隔离核膜突入核内形成假包涵体,常不见核仁。在肿瘤细胞的胞质中常见丰富的有膜包绕的高密度核心的神经分泌颗粒,直径一般为140~150µm,在已知的肿瘤中关于直径的结论常是一致的,偶可见到类似于垂体催乳素瘤中的胞吐作用。在激素分泌活跃的肿瘤细胞中粗面内质网非常丰富,成平行或同心圆状排列;高尔基体数量也明显增多;合成ACTH的胸腺燕麦细胞癌也表现出丰富的滑面内质网

胸腺燕麦细胞癌细胞胞质丰富,其中常见中间丝,有时在核周形成螺旋状结构,其内可见一些中心致密的颗粒,就细胞间连结复合物来说,胸腺燕麦细胞癌比胸腺类癌更明显,光镜下见到的肿瘤内的鳞状上皮分化灶,在超微结构方面可见胞质内张力丝,值得注意的是在鳞状上皮细胞内也可见到致密核的颗粒。

胸腺小细胞癌的症状

胸腺小细胞癌多见于男性患者,发病年龄多在10~60岁。近半数患者在手术确诊前无症状,多在胸部X线检查中无意发现。少数病人仅有前胸疼痛咳嗽咯血气促等非特异性症状,若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则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个别者也可表现为疲劳发热盗汗等。1/3胸腺小细胞癌病人在确诊前常出现典型的库欣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这是由于胸腺小细胞癌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异位性ACTH所致。其他内分泌紊乱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增多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胰岛细胞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综合征、马方综合征肥大性骨关节病等比胸腺类癌少见。胸腺小细胞癌同胸腺类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1/3患者就诊时可有骨或皮肤的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活检是惟一诊断手段。确诊前必须排除其他部位有无原发性小细胞癌,如肺小细胞癌。

胸腺小细胞癌的诊断

胸腺小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胸腺燕麦细胞癌和燕麦细胞癌在病理学上还要与其他一些病种相鉴别。

1.上皮胸腺瘤 胸腺瘤的核内染色质不像胸腺燕麦细胞癌那样均质分布,而且常被内部的纤维条索分隔成小叶状。胸腺燕麦细胞癌嗜铬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而胸腺瘤为阴性。

2.胸腺内甲状旁腺腺瘤 此瘤患者临床常有高钙血症,这与内分泌性病理损害的特点正相反,但有些病例可无激素引起的症状,这样就易与胸腺类瘤相混淆。光镜下二者有以下几点明显不同:大多数甲状旁腺腺瘤没有典型胸腺燕麦细胞癌所具有的坏死性呈脉管样生长及成菊形团等特点,而且PAS染色呈强阳性。电镜下,甲状旁腺腺瘤的神经分泌颗粒比胸腺燕麦细胞癌要少得多。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甲状旁腺腺瘤的甲状旁腺激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而胸腺燕麦细胞癌为阴性。

3.纵隔副神经节瘤 在形态学上也与胸腺燕麦细胞癌相似,但是它并不一定出现在胸腺,而常发生于大血管;因其多起源于主动脉肺动脉内的或是血管内的副神经节,同胸腺燕麦细胞癌的较大的腺管样生长方式不同,副神经节瘤的瘤细胞呈紧密群集状生长。另外,副神经节瘤核分裂象少见,而胸腺燕麦细胞癌核分裂象多见。嗜银染色在副神经瘤为阳性,而胸腺燕麦细胞癌呈阴性。甲硫氨酸脑啡肽亮氨酸脑啡肽染色二者均可呈阳性,但在副神经节瘤更多见。

4.胸腺转移癌 其中有些病例很像胸腺燕麦细胞癌,难以确诊。相反,呈筛网状生长的胸腺燕麦细胞癌常为继发性肿瘤,而非胸腺原发性病变。肺和肠的类癌一般很少转移至纵隔而原发灶无明显病变。

胸腺小细胞癌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治疗

胸腺燕麦细胞癌约1/3常发生胸腔外转移,如转移至骨、皮肤淋巴结和肝,且对于辅助性的化疗放疗均不敏感,治疗以手术为主,并给予多种药物的联合化疗及胸部辅助性放疗。早期肿瘤包膜包绕,但胸腺燕麦细胞癌也具有浸润性生长的能力。包膜不完整则燕麦细胞癌发生转移概率更大,所以临床上必须长期进行随访。尽早手术。

(二)预后

胸腺燕麦细胞癌患者发生广泛转移早,出现转移则预后差。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