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毛细线虫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肝毛细线虫病

肝毛细线虫是一种鼠类和多种哺乳动物的寄生虫,偶尔感染人。成虫寄生于肝,引起肝毛细线虫病。人感染是由于食入感染期卵污染的食物或水而引起。

患者可表现有发热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白细胞增多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低血红蛋白贫血,严重者可表现为嗜睡脱水等,以至死亡。

治疗:药物有锑剂、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  

目录

  1. 疾病分类
  2. 疾病描述
  3. 症状体征
  4. 疾病病因
  5. 病理生理
  6. 诊断检查
  7. 治疗方案
  8. 疾病预防
  9. 安全提示

疾病分类

消化内科  

疾病描述

肝毛细线虫是一种鼠类和多种哺乳动物的寄生虫,偶尔感染人,成虫寄生于肝,引起毛细线虫病。人感染是由于食人感染期卵污染的事物或水而引起。迄今全世界确诊为肝毛细线虫病的患者共25例。我国仅避嫌1例人体感染,徐秉锟在广东从1位人体肝组织病例切片取得虫体。尽管报道的病例不多,但大多数引起死亡,故应予以注意。 成虫较鞭虫纤细,雌虫长53—78mm,尾端呈钝锥形,雄虫长为24—37mm,尾端有1突出的交合刺被鞘膜所包裹;食道占体长的1/2(雄虫)和1/3(雌虫)。该虫虫卵形成与鞭虫卵相似,但较大,卵壳厚,分两层,两层间有放射状纹。外层有明显的凹窝,两端各有透明塞状物,不凸出于膜外。  

症状体征

成虫寄生于肝,产卵于肝实质中,虫卵沉积导致肉芽肿反应和脓肿样病变,肉眼可见肝表面有许多点状珍珠样白色颗粒,或灰色小结节,其大小为0.1—0.2cm。脓肿中心有成虫、虫卵和坏死组织组成,虫体可完整或崩解,虫体和虫卵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患者可表现有发热、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白细胞增多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低血红蛋白性贫血破为常见,严重者可表现为嗜睡、脱水等,以至死亡。  

疾病病因

由于食人感染期卵污染的事物或水而引起。  

病理生理

成虫寄生于肝,产卵于肝实质中,虫卵沉积导致肉芽肿反应和脓肿样病变,肉眼可见肝表面有许多点状珍珠样白色颗粒,或灰色小结节,其大小为0.1—0.2cm。脓肿中心有成虫、虫卵和坏死组织组成,虫体可完整或崩解,虫体和虫卵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核巨噬细胞浸润。患者可表现有发热、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白细胞增多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低血红蛋白性贫血破为常见,严重者可表现为嗜睡、脱水等,以至死亡。  

诊断检查

诊断本病相当困难。肝组织活检病原体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肝病患者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者,可考虑用免疫学方法作进一步检查。  

治疗方案

治疗药物有锑剂、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  

疾病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  

安全提示

迄今全世界确诊为肝毛细线虫病的患者共25例。我国仅避嫌1例人体感染,徐秉锟在广东从1位人体肝组织病例切片取得虫体。尽管报道的病例不多,但大多数引起死亡,故应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