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是指位于细胞膜内部的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这类受体都为转录因子。因为其激素要穿越细胞膜才能进入细胞内与其结合,所以通常都为脂溶性激素如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等。[1]
例子
参考文献
|
---|
|
(1) 碱性结构域
|
---|
|
| 转录激活因子(AATF、1、2、3、4、5、6、7) · AP-1(c-Fos、FOSB、FOSL1、FOSL2、c-Jun、JUNB、JUND) · BACH(1、2) · BATF · BLZF1 · C/EBP(α、β、γ、δ、ε、ζ) · CREB(1、3、L1) · CREM · DBP · DDIT3 · GABPA · HLF · MAF(B、F、G、K) ·
NFE(2、L1、L2、L3) · NFIL3 · NRL · NRF(1、2、3) · XBP1 |
---|
| (1.2)碱性螺旋-环-螺旋
(bHLH)
| ATOH1 · AhR · AHRR · ARNT · ASCL1 · BHLHB2 · BMAL(ARNTL、ARNTL2) · CLOCK · EPAS1 · HAND(1、2) · HES(5、6) ·
HEY(1、2、L) · HES1 · HIF(1A、3A) · ID(1、2、3、4) · LYL1 · MXD4 · MYCL1 · MYCN · Neurogenins(1、2、3 · 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MyoD、成肌蛋白、MYF5、MYF6) · NeuroD(1、2) · NPAS(1、2、3) · OLIG(1、2) · Pho4 · Scleraxis · TAL(1、2) · Twist · USF1 |
---|
| (1.3)bHLH-ZIP
| AP-4 · MAX · MITF · MNT · MLX · MXI1 · Myc · SREBP(1、2) |
---|
| (1.4) NF-1
| NFI(A、B、C、X) · SMAD(R-SMAD(1、2、3、5、9) - I-SMAD(6、7) - 4) |
---|
| (1.5) RF-X
| RFX(1、2、3、4、5、ANK) |
---|
| (1.6)碱性螺旋-跨-螺旋
(bHSH)
| AP-2(α、β、γ、δ、ε) |
---|
|
| |
|
---|
|
| 第一亚族: 甲状腺激素受体( α、 β)、 CAR、 FXR、 LXR( α、 β)、 PPAR( α、 β/δ、 γ)、 PXR、 RAR( α、 β、 γ)、 ROR( α、 β、 γ)、 Rev-ErbA( α、 β)、 VDR
第二亚族( COUP-TF( I、 II)、 Ear-2、 HNF4( α、 γ)、 PNR、 RXR( α、 β、 γ)、 Testicular receptor( 2、 4)、 TLX)
第三亚族( 甾类激素受体( 雄激素、 雌激素( α、 β)、 糖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 孕酮)、 Estrogen related( α、 β、 γ))
第四亚族 NUR( NGFIB、 NOR1、 NURR1) · 第五亚族 LRH-1、 SF1 · 第六亚族 GCNF · 第零亚族 DAX1、 SHP |
---|
| (2.2) 其他的Cys4结构
| GATA(1、2、3、4、5、6) · MTA(1、2、3) · TRPS1 |
---|
| (2.3) Cys2His2
| 通用转录因子( TFⅡA、 TFⅡB、 TFIID、 TFⅡE、 TFⅡF( 1、 2)、 TFⅡH( 1、 2、 4、 2I、 3A、 3C1、 3C2)) ATBF1 · BCL( 6、 11A、 11B) · CTCF · E4F1 · EGR( 1、 2、 3、 4) · ERV3 · GFI1 · GLI-Krüppel family( 1、 2、 3、 REST、 S2、 YY1) ·
HIC( 1、 2) · HIVEP( 1、 2、 3) · IKZF( 1、 2、 3) · ILF( 2、 3) · KLF(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7) · MTF1 · MYT1 ·OSR1 · SP( 1、 2、 4、 7) · WT1 · Zbtb7( 7A、 7B) · ZBTB( 16、 17、 20、 32、 33、 40) · zinc finger( 3、 7、 9、 10、 19、 22、 24、 33B、 34、 35、 41、 43、 44、 51、 74、 143、 146、 148、 165、 202、 217、 219、 238、 239、 259、 267、 268、 281、 295、 318、 330、 346、 350、 365、 366、 384、 423、 451、 452、 471、 593、 638、 649、 655) |
---|
| (2.4) Cys6
| HIVEP1 |
---|
| (2.5)交替composition
| AIRE · DIDO1 · GRLF1 · ING(1、2、4) · JARID(1A、1B、1C、1D、2) · JMJD1B |
---|
| (2.6) WRKY
| WRKY |
---|
|
| |
(3)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域
|
---|
|
(3.1) 同源异型域
| ARX · CDX( 1、 2) · CRX · CUTL1 · DBX( 1、 2) · DLX( 3、 4、 5) · EMX2 · EN( 1、 2) · FHL( 1、 2、 3) · HESX1 · HHEX · HLX · 同源框( A1、 A2、 A3、 A4、 A5、 A7、 A9、 A10、 A11、 A13、 B1、 B2、 B3、 B4、 B5、 B6、 B7、 B8、 B9、 B13、 C4、 C5、 C6、 C8、 C9、 C10、 C11、 C13、 D1、 D3、 D4、 D8、 D9、 D10、 D11、 D12、 D13) · HOPX · IRX( 1、 2、 3、 4、 5、 6、 MKX) · LMX( 1A、 1B) · MEIS( 1、 2) · MEOX2 · MNX1 · MSX( 1、 2) · NANOG · NKX( 2-1、 2-2、 2-3、 2-5、 3-1、 3-2、 6-1、 6-2) · PBX( 1、 2、 3) · PHF( 1、 3、 6、 8、 10、 16、 17、 20、 21A) · PITX( 1、 2、 3) · POU结构域( PIT-1、 BRN-3: A、 B、 C、 八聚体转录因子: 1、 2、 3/4、 6、 7、 11) · OTX( 1、 2) · PDX1 · ZEB( 1、 2) |
---|
| (3.2)配对框
| PAX(1、2、3、4、5、6、7、8、9) |
---|
| (3.3) Fork head / winged helix
| E2F(1、2、3、4、5) · FOX proteins(C1、C2、D3、E1、G1、H1、K2、L2、M1、N3、O1、O3、O4、P1、P2、P3) |
---|
| (3.4) Heat Shock Factors
| HSF(1、2、4) |
---|
| (3.5) 色氨酸簇
| ELF(2、4、5) · EGF · ELK(1、3、4) · ERF · ERG · ETS(1、2、SPIB) · ETV(1、4、5、6) · FLI1 ·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s(1、2、3、4、5、6、7、8) · MYB · MYBL2 |
---|
| (3.6) TEA结构域
| transcriptional enhancer factor(1、2、3、4) |
---|
|
| |
(4) β-Scaffold factors with minor groove contacts
|
---|
|
(4.1) Rel homology region
| NF-κB(NFKB1、NFKB2、REL、RELA、RELB) · NFAT(C1、C2、C3、C4、5) |
---|
| (4.2) STAT
| STAT(1、2、3、4、5、6) |
---|
| (4.3) p53
| p53 · TBX( 1、 2、 3、 5、 19、 21、 22、 Brachyury、 TBR1) |
---|
| (4.4) MADS盒
| Mef2(A、B、C、D) · SRF |
---|
| (4.6) TATA结合蛋白
| TATA结合蛋白 · TBPL1 |
---|
| (4.7) 高速泳动族
| BBX (基因) · HMGB(HMGB1、HMGB2、HMGB3、HMGB4) · HMGN、(HMGN1、HMGN2、HMGN3、HMGN4) · HNF(1A、1B) · LEF1 · SOX(1、2、3、4、5、6、8、9、10、11、12、13、14、15、18、21) · SRY · SSRP1 ·
TCF(3、4) · TOX(1、2、3、4) |
---|
| (4.9) Grainyhead
| TFCP2 |
---|
| (4.10) Cold-shock domain
| CSDA、YBX1 |
---|
| (4.11) Runt
| CBF(CBFA2T2、CBFA2T3、RUNX1、RUNX2、RUNX3、RUNX1T1) |
---|
|
| |
(0) 其他转录因子
|
---|
|
(0.2) HMGI(Y)
| HMGA(1、2) · HBP1 |
---|
| (0.3) 袋状结构域
| |
---|
| (0.5) AP-2/EREBP-related factors
| Apetala 2 · EREBP · B3 |
---|
| (0.6) Miscellaneous
| ARID(1A、1B、2、3A、3B、4A) · CAP · IFI(16、35) · MLL(2、3、T1) · MNDA · NFY(A、B、C) · ρ因子/σ因子 |
---|
|
| | see also transcription factor/coregulator deficiencies 模板:Protein biosynthesis navs |
|
|
---|
| 信号传送途径 | GPCR( 刺猬、 Wnt) · RTK( TGFβ、 MAPK/ERK) · Notch · JAK-STAT · Akt/PKB · Fas凋亡 · hippo · PI3K/AKT/mTOR途径 · 整联蛋白受体 |
---|
| 因素 |
| |
---|
|
| 细胞表面 · 细胞内 · 协同受体 |
---|
| 细胞内信号
肽与蛋白
|
信号转导衔接蛋白:支架蛋白质
第二信使: cAMP依赖途径 · Ca2+信号 · 脂类信号传送 · IP3/DAG途径 |
---|
|
| 通用 · 转录前起始复合物 · TFⅡD、 TFⅡH |
---|
|
---|
| 位置 | |
---|
| 其它概念 | |
---|
|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