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囊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鲍氏囊
鲍氏囊
Gray1130.svg
肾小球(鲍氏囊没有特别备标注出来,但有包含在图中)
拉丁文capsula glomeruli
Gray'ssubject #253 1222
前体Metanephric blastema
MeSHBowman+Capsule
Dorlands/Elsevierc_07/12211408

鲍氏囊Bowman's capsulecapsula glomerulicapsula glomeruli)是哺乳动物肾脏中的一个杯状囊的构造,位于肾元管状的前段。血液流入肾小球时,会在此处进行初步的过滤。滤液会流入鲍氏囊的空腔,之后滤液经过近曲小管远曲小管进行再吸收废物排泄,而形成尿液。鲍氏囊在1842年被Sir William Bowman, 1st Baronet发现。

目录

  1. 解剖学
  2. 临床意义
  3. 生理学
  4. 命名
  5. 参见
  6. 附加图片
  7. 参考文献
  8. 外部连结
  9. 参考来源

解剖学

鲍氏囊外有两个“极”:

囊内可分层下列数层,由外至内:

  • 壁层:为单层扁平上皮,此层没有参与过滤作用。
  • 鲍氏囊腔(Bowman's space):又称尿腔(urinary space),或是囊腔(urinary space),位于壁层及脏层之间,为过滤作用后,滤液进入的位置。[1]
  • 脏层(Visceral layer) :为一层铺在肾小体基底膜上的足细胞。脏层下即是肾小球微血管
  • 过滤屏障:过滤屏障包含以下数层:
    • 肾小球微血管的通透性内皮
    • 基底层和足细胞内皮细胞的融合层
    • 足细胞的滤过裂隙(filtration slits)

这层屏障允许水、离子,和血流中小分子进入到鲍氏囊腔中,并阻止大型阴电性的蛋白质进入(如白蛋白)。过滤屏障的基底层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外层板(lamina rara interna),紧邻著足细胞的足突;第二层是内层板(lamina rara interna),紧邻著内皮细胞;第三层是致密层(lamina densa),为基底层较深色的一层,由梁状的第IV型胶原蛋白和选择大型分子的层黏连蛋白(laminin)所构成。

Renal corpuscle.svgA - 肾小体

B - 近曲小管

C - 远曲小管

D - 肾小球旁器

1. 基底膜(基底层)

2. 鲍氏囊 - 壁层

3. 鲍氏囊 - 脏层

3a. 足细胞

3b. 足细胞或有时被称为鲍氏细胞

4. 鲍氏囊腔(尿腔)

5a. 系膜 - 肾小球内细胞

5b. 系膜 - Extraglomerular细胞

6. 颗粒细胞(肾小球旁细胞

7. 致密斑

8. 肌细胞平滑肌

9. 入球小动脉

10. 肾小球毛细血管

11. 出球小动脉

临床意义

如果要测量肾功能,可以测量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如果GFR过低有可能是肾衰竭的症状。

有的疾病会影响肾小球的功能。例如急性增生性肾丝球体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ocap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急性新月体肾炎(acute crescentic glomerulonephritis)、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nephritis),和糖尿病肾小球硬化(diabetic glomerulosclerosis)。

生理学

鲍氏囊所进行的过滤超滤作用 (肾脏)(Ultrafiltration),正常速率为每分钟125毫升,一天约可过滤80倍全身的血容量。低于30,000道尔顿的蛋白质通常可自由通过鲍氏囊膜,但阴电性的分子通常会被足细胞所带的负电所阻挡。 水、葡萄糖食盐胺基酸尿素可自由进出鲍氏囊膜,但细胞、血小板、和大型蛋白质则无法通过。

因此,进入鲍氏囊的滤液跟血浆的成分十分相似,并进入到近曲小管。

命名

鲍氏囊是以发现者,英国外科医生和解剖学家Sir William Bowman的名字命名(1816年-1892年)

威廉·鲍曼爵士

参见

  • 环间膜

附加图片

参考文献

  1. 波士顿大学上的组织学: 22401lba

外部连结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