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杆菌属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拟杆菌属 重定向自:类杆菌属

拟杆菌属(Bacteroides),拟杆菌科的1属。 又称类杆菌属。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专性厌氧的小杆菌。正常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口腔上呼吸道生殖道。因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而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或菌群失调时,能导致内源性感染

菌体呈球杆状,多数无鞭毛,硝酸盐还原阴性,过氧化氢酶阴性,分解蛋白胨葡萄糖,产生琥珀酸乙酸、甲酸、乳酸丙酸等。少数种产生暗黑色色素。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40~50%。根据生化反应、色素等的不同分22种,比较重要的是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

脆弱拟杆菌

菌体大小(0.5~0.8)×(1.5~4.5)微米。单个存在或两端相连。在陈旧培养基中呈多形性,有长丝状出现。无动力,氯化血红素和10~20%胆汁能促进其生长。在肉汤培养基中呈均匀混浊生长,有白色沉淀物。对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蔗糖糊精等均发酵,产产气。耐青霉素卡那霉素,对红霉素利福平敏感。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44~45%。有内毒素。对豚鼠进行皮下注射可形成脓疡,对家兔进行静脉注射引起死亡。本菌主要存在于肠道,比肠内的大肠杆菌多100~1000倍。在临床标本中,为阑尾炎败血症的常见菌,也可从肺或肝脓肿转移性脓肿尿路感染排泄物中分离出。根据抗源性不同,可分成脆弱、多形、吉氏、普通和卵形5个亚种,现均已列为独立的种。

产黑色素类杆菌

菌体大小(0.3~0.4)×(0.6~1.0)微米。在旧培养基中呈多形性,无荚膜,无鞭毛,形成黑色素菌落是本菌特点。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 47.4~51.5%。很少单独致病,常与其他菌(如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有中间型、产黑色素和列氏3个亚种。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