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阻肺证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痰热阻肺证

痰热阻肺证又称痰热壅肺证。本证是外邪犯肺,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或有宿痰,复感风热而出现痰与热结,壅阻肺络的临床表现的概称。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胸膈满闷,咯黄稠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等。

痰热阻肺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其临床表现及治法亦各不尽相同。如:

1.哮证病中出现痰热壅肺证,临床表现每以呼吸迫促,喉中有水鸡声,咳嗽痰稠而黄,胸膈满闷等“热哮证”为特点。此由痰热交阻,郁蒸于肺所致,治宜清热化痰平喘降逆,方用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2.若失音病中出现痰热壅肺证,临床特点为声音重浊不扬,咳痰稠黄,咽干而痛,口燥,此由痰热蕴伏于肺,阻塞气道所致,治宜清热化痰利咽,方用清咽宁肺汤(《统旨方》)。

3.若胸痛病中出现痰热壅肺证,临床特点为胸痛咳喘,咯痰黄稠,或见咳血,或咳痰腥臭,烦闷发热,此由肺有痰热,灼伤肺络,气机不畅所致,治宜涤痰泻热宽胸开结,方用小陷胸汤加减。

4.若肺痈病中出现痰热壅肺证,临床每以壮热汗出,寒战胸闷作痛,转侧不利,咳嗽气急,咳吐脓痰,其味腥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等为特点。此由痰热蕴结,邪毒壅肺,热壅血瘀,蕴结成痈,腐而成脓,治宜清热化痰,解毒排脓,方用千金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总之,可根据上述特点,加以辨析。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故痰热壅肺证在其病机演变过程中,每易化火而成痰火之证。若因于痰火壅盛,出现颜面掣动,手足振摇或搐搦,身热,咳嗽多痰,脉洪数,称为“痰火痉”;若因于痰火上逆,出现头痛脑鸣,或偏侧头疼,胸脘满闷,呕恶,泛吐痰涎,心烦善怒,面红目赤,称为 “痰火头疼”;若因于痰浊来火,上蒙清窍,出现眩晕,头目胀重,心烦而悸,恶心,泛吐痰涎,口苦,称为“痰火眩晕”;若因于痰火扰动心神,出现怔忡时作时止,因火而动,称为“痰火怔忡 ”等。诸证均可为痰热壅肺之变证,亦可单独发病,临床当视具体病证,或清化热痰以解肺壅,或再辅以镇痉、熄风安神降火等法,务使药随证用,适合病情。

痰火扰心证痰热壅肺证:两证病因、病位、病情均不同,但痰火扰心证亦可有与痰热壅肺证相似之处,如发热咳嗽,咯痰黄稠,胸膈满闷等等,颇易混淆。痰火扰心证必有痰火扰乱心神的临床表现,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尖红赤,舌质红绛等,可与痰热壅肺证的舌红尖不赤,且无扰乱心神症状者鉴别。

风热袭肺证痰热壅肺证:两证在病因病理上有密切关系,临床症状多有相似之处,亦须进行鉴别,风热袭肺证由外感风热之邪,或因风寒郁而化热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热耗肺津 ,炼液成痰,痰与热结而成痰热壅肺证;或素患痰疾,复为风热之邪所袭,痰热搏结亦发痰热壅肺证,风热袭肺证必兼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咳嗽、咯黄稠痰、舌边尖红、脉浮数;痰热壅肺证必为里证,症见咳嗽、胸膈满闷、咯黄稠痰、苔黄腻、脉滑数,可资辨别。

大肠实热证痰热壅肺证:肺与大肠互为表理,病变亦可相互影响,大肠实热证每致热邪循经上攻于肺,出现类似痰热壅肺之气喘咳嗽,面赤身热,咽喉肿痛,如《千金方》云:“右手寸口气寸以前脉阳实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肠满,善喘咳,面赤身热,喉咽中如核状,名曰大肠实热也”。但大肠实热证必以肠中结热症状为主,上逆迫肺症状为辅,且无痰热壅肺证之咯黄稠痰等症。另一方面,痰热壅肺证亦可因肺津耗伤,不能清肃下行濡润肠道而致类似大肠实热证之大便秘结。但本证必以肺中痰热证为主,大肠失润为辅,且不似单纯大肠实热证之腹痛拒按,呕恶腐臭,或热结旁流等。可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