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栓塞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脑栓塞

中文名:脑栓塞神经内科

英文名:cerebral embolism  

目录

  1. 疾病概述
  2. 临床表现
  3. 诊断依据
  4. 治疗措施
  5. 预防常识
  6. 参看

疾病概述

脑栓塞是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该病占脑血管病的15-20%。最常见的栓子来源于心脏,约14-48%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发生脑栓塞;心肌梗塞心内膜炎心房纤颤、心脏手术时易诱发本病;非心源性栓子见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脱落、外伤骨折气胸、潜水或高空飞行减压不当、孕妇生产等。  

临床表现

1.起病极急,常在数秒钟或很短时间症状达高峰,少数呈阶梯式进行性恶化。

2.部分病人有短暂意识模糊头痛抽搐,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颅内结构移位元(脑疝)的危险。

3.神经系统局源症状和体征发生突然。

4.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最易受累,出现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主侧半球(通常为左侧)受累时可表现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时则发生失用症

5.颈内动脉:可引起同侧眼失明,其他症状常常与大脑中动脉及其深穿支闭塞后出现的症状体征难于鉴别。

6.大脑前动脉:不常见,一侧可引起对侧偏瘫,(下肢上肢轻)、强握反射尿失禁。双侧受累时可引起情感淡漠、意识模糊,偶可出现缄默状态及痉挛性截瘫

7.大脑后动脉:可有同侧偏盲、对侧偏身感觉丧失、自发的丘脑性疼痛、或突然发生不自主的偏身抽搐症;优势半球受累时可见失读症。 8.椎-基底动脉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诊断依据

1.起病急;

2.有风湿性心脏病或颈部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等栓子来源或/及身体其他部位(视网膜、肾、脾)栓塞的证据;

3.突然出现、很快达高峰的对侧偏瘫(程度严重)、偏侧麻木(感觉丧失)、同向偏盲、失语、失用症、眩晕、复视、眼球运动麻痹、共济失调、交叉瘫、瞳孔异常、四肢瘫痪、进食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脑动脉闭塞性综合症

4.颅脑CT检查阳性或符合血管分布的单或多部位脑组织低密度或颅脑核磁共振检查见符合血管分布的缺血水肿性病灶。

病史及症状:多有心脏病史,或以往可有脑栓塞史,突然发病,无先兆,常见症状为偏瘫或单瘫癫痫发作、感觉障碍和失语,有时可迅速昏迷和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病史询问应注意起病的急缓,主要症状,有无类似发作病史及其它系统疾病史。

体检发现:常有失语、偏瘫或单瘫、感觉障碍、昏迷等局灶性神经体征。依栓塞血管的不同,可出现其它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和身体其它部位血管栓塞以及原发病的体征。

辅助检查:1.体格检查时要注意确定有无心脏疾病、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感染等引起脑血管闭塞性疾病;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闭塞血管的定位; 2.颅脑CT检查以便确诊并对梗塞部位、范围作出准确判断;于起病在24-48小时以内、CT检查正常的病人可选择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其可较早地、更为准确的显示脑梗塞及脑水肿的部位、范围,并有助于脑梗塞的病因诊断; 3.正电子发射电子脑X线断层扫描(ECT)、脑血管多普勒超声波检查以t解不同脑血管的血流情况及局部血管壁变化情况。颅脑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位减影血管造影(DSA)有助于阻塞血管的定位诊断及病因诊断; 4.三大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以便t解患者其他脏器的功能情况; 5.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脂、血细菌培养、血液学检查等以便病因诊断和治疗。

鉴别:应注意与脑出血鉴别;昏迷者须排除可引起昏迷的其它全身性或颅内疾病;与其它原因所致的症状性癫痫鉴别。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1.对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发病的治疗。 2.抗凝治疗。 3.血管扩张剂。 4.降血脂、降低血粘度。 5.血管手术,切除血管内膜和硬化斑或血管扩张或支架成形术。 6.对症治疗(脑水肿等)及合并症(感染等)的治疗。

用药原则:1.对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要及时予以治疗; 2.肝素静脉滴注或新近报道应用的低分子肝素等抗凝可稳定进行性中风,对急性完全性中风无效,对高血压病人因抗凝剂(尤其是肝素)引起出血副作用应禁用。 3.对未用抗凝剂者,可使用阿司匹林潘生丁苯磺唑酮力抗栓等药物。 4.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帮助降低血粘度;血管扩张剂(硝苯比啶烟酸等)及中药根据具体病人慎用。可适当采用血液稀释疗法,防治脑水肿可选用速尿等对心功能影响较小的脱水剂。颅脑CT及腰穿排除出血性梗塞及感染性栓塞后,可采用抗凝治疗法华令4-6mg/d首剂,维持量2-4mg/d及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潘生丁50mg 3次/d,。

原发病治疗: 1.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由心肌梗塞引起者,治疗心肌梗塞; 2.感染性栓塞者应给予强有力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疗效评价:1.治愈:意识清,血压平稳,肢体运动、感觉及语言功能恢复好,能自理生活,可遗留轻度神经损害体征。 2.好转:意识清,肢体及语言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 3.未愈:意识及神经功能无改善。  

预防常识

大多数病人、病人亲友及部分医务人员在对待该病的治疗中,更多想到或期望的是有更好的药物(实际上目前用于脑栓塞治疗药物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使病人早日康复,而忽视了其他治疗方面,如:病人的饮食,由于相当数量的脑栓塞病人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甚至饮食不能(因吞咽困难),若不给予鼻饲(经鼻插一管到胃,经此管将食物直接注入胃内),病人的营养、身体内新陈代谢都会很快出现新的问题,如此,即使对脑栓塞本身的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应当把病人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脑栓塞本身的治疗原则是要改善脑循环、防止再栓塞、消除脑水肿、保护脑功能。抗凝、溶栓等治疗多仅在发病的早期有作用,因此更强调早期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副作用较小)等抗凝剂对早期的脑栓塞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因抗凝剂(尤其是肝素)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应用时应排除脑出血,并注意对患者血凝状态进行监测。溶栓类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亦可能仅在早期发挥作用。用血管扩张剂及降血压的药物时,一定注意病人的血压,此类药物所致的血压过低将会导致脑缺血的进一步加重,应十分注意。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帮助降低血粘度、甘露醇等高渗脱水剂可缓解脑水肿,但应用时要注意病人的心脏功能肾功能情况,以免顾此失彼。对于已明确诊断为风湿心瓣膜病、人工换瓣术后、冠心病伴心房纤颤、颈动脉等大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者,应选择性给予华法令、阿司匹林、潘生丁、苯磺唑酮、藻酸双酯钠、塞氯匹啶(ticlopidine)活血素等药物长期服用可较有效地预防脑栓塞的发生和再发。有条件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应尽早合适的心脏手术;初发心房纤颤患者应予及时治疗;外伤骨折病人的搬运转送应符合急救转送要求。病情稳定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适度进行瘫痪肢体等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锻炼,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医疗和康复工作,争取早日恢复,由于神经功能损害后的恢复有其自然规律,肌肉力量、感觉、语言等功能障碍的恢复快慢依脑损害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大多数在病后两周至半年内逐渐恢复,病人、家属必须t解这些知识,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恢复自我的耐心、信心和毅力。社会及家庭给予患者精神及生活的支持,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脑栓塞吃什么水果好

木瓜: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及多种营养元素,能软化血管。

草莓: 富含维生素果胶物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溢血有很高临床价值,对高血压有一定功效。

猕猴桃:含十七种以上氨基酸、果胶、鞣酸柠檬酸、黄酮类物质,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尤其Vc和硒含量丰富,长期食用,可降血压、血脂等症。

猕猴桃汁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不齐,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

杏: 食用杏仁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西瓜: 西瓜汁富含VA、B、C和蛋白质葡萄糖果糖蔗糖酶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番茄色素、磷酸及钙、铁、粗纤维等,对高血压有很好作用。

柿子柿叶含大量VC,具有降压、保护心血管作用。

柿子中含维生素较一般水果高,对于心脏病、心梗、中风都大有益处。其含有一种酚类化合物,有预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柑橘: 在水果中,柑橘含抗氧化成分最高,可预防血栓形成。经常食用,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核桃: 生吃核桃与桂圆肉、山楂,能改善心脏功能。

石榴: 软化血管。

枣: 辅助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缓和动脉硬化。

苹果: 每天食300g,血液胆固醇水平即可下降,血管也不会硬化。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