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疾病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牙齿疾病

牙齿疾病(tooth diseases),包括牙体本身的疾病和牙周组织的疾病。牙体有四种组织──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牙髓位于牙齿的中央,受牙本质保护,只有当牙本质受侵犯时(龋齿、磨损),牙髓才发生炎症坏死。牙周组织分为根尖部和边缘部,根尖病常继牙髓炎而发生;边缘部牙周炎为最常见的牙周病,可使牙齿支持组织与牙体分离,终使牙齿松动、脱落。牙齿疾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不仅影响咀嚼和美观,而且还可引起其他全身性疾病(心内膜炎慢性肾炎等),必须给以足够重视。

目录

  1. 检查
  2. 牙齿发育异常
    1. 多生牙
    2. 无牙症
    3. 牙齿迟萌
    4. 上皮珠
    5. 畸形牙
    6. 釉质发育不全症
    7. 斑釉症
    8. 四环素牙
  3. 牙齿损伤
    1. 磨损症
    2. 夜磨牙症
    3. 牙本质过敏
    4. 牙折
  4. 参看

检查

主要靠在适宜光线下的视诊。常用的检查器械是口镜探针镊子。口镜可牵动唇颊粘膜反射光线。探针可帮助发现邻面隐蔽处的龋洞。镊子可夹棉花拭净被检局部,擦去唾液。

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病等见有关专条,本文只谈牙齿发育异常和牙齿损伤。

牙齿发育异常

有数目异常、形态异常、结构异常和萌出异常,发生于牙齿发育的不同阶段。

多生牙

又称额外牙。常发生于上颌两中切牙间,有1或2个,呈圆锥形,多生牙使正常牙间产生间隙或使正常牙移位磨牙之旁有时出现牙旁牙。第 3磨牙远中偶有第4磨牙。多生牙妨碍外观及功能者应予拔除。

无牙症

先天性全口无牙或缺少多数牙齿。遗传性外胚叶发育不全症的患者,全口无牙或只有少数短小的牙齿,无汗,不能耐高温,毛发稀疏,唾液腺泪腺分泌缺乏,鼻梁下陷,颌间距短而引起唇外突。对此症患者应作假牙修复,但假牙须随颌骨的成长而予以更换。对无汗症患者宜作好防暑及物理降温。

牙齿迟萌

牙齿萌出延迟不一定是病态。若萌出太晚或长期埋没,则往往有全身或局部原因。这可能与佝偻病克汀病骨瘤肠息肉综合征以及龈纤维瘤病、萌出期囊肿等有关。

上皮珠

俗名马牙子。在新生儿牙槽嵴粘膜上长出的白色角化物。是造牙上皮的残余,不是真正的牙齿,脱落后不影响正常牙齿的生长。

畸形

表现多种多样,按形状称为巨齿、小牙、圆锥牙、球形牙、融合牙、弯曲牙等。牙齿发育过程中牙胚可发生内翻或外突,内翻形成“牙中牙”,外突可形成畸形中央尖,这种牙在中国的发生率约为1%以上,远比欧美为高,多发生于双尖牙,易折,牙髓易感染,故应用X射线检查根尖状况,必要时作牙体治疗。

釉质发育不全症

牙表面有坑、窝状凹陷或横纹,颜色暗白或呈不均匀褐色,重者釉质部分剥落。此症有遗传性者,也有因牙齿发育期的营养不良内分泌代谢障碍、热性病等损害了造釉细胞所致。此症是牙齿发育期间留下的记录,而并非现在机体健康状况的反映,所以用钙和维生素 D治疗无效。重要的是注意婴儿时期的营养和健康,以预防牙齿发育不全。对釉质发育不全的牙齿应注意防龋。轻症可不作处理,严重的缺陷需作牙冠修复。

斑釉症

又称氟牙症。一种地方病牙面有不透明粉笔样或黄褐色斑块,严重者合并釉质发育不全。因牙齿发育期摄入过多的氟化物而引起,一般仅发生于恒牙,因乳牙胚胎哺乳期发育,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和通过母乳进入乳儿体内的氟量很少。但牙齿已形成并萌出者,摄入过多的氟也不再导致斑釉症。氟在饮水中的最适浓度因气温差异而不同,约在0.6~0.8ppm之间,这个浓度既有明显的防龋作用,也不致引起斑釉症。氟含量超过1ppm时斑釉率开始上升,待到3~5ppm或更高时,斑釉会相当严重,而且出现氟骨症。电镜下可见过多的氟干扰了牙齿硬组织的矿化,釉质的柱鞘处遗留较多的未矿化区并在釉质内形成许多微孔。改良水源或在饮水中去氟有预防作用。对轻度斑釉可用30%的过氧化氢或 4%稀盐酸脱色漂白,对严重者需用修复方法。

四环素牙

牙齿发育期服用四环素可使牙齿着色,重者伴随釉质发育不全。牙色黄褐或灰褐,弥漫均匀而不形成斑块,故与斑釉症不同。四环素为强络合剂,有亲骨性、亲钙离子性,能在牙内形成四环素钙复合物,呈现黄色荧光,在日光下暴露则颜色变褐。预防方法是从胚胎期至出生后 6岁避免服四环素。轻者可用脱色法使其漂白,较重者加用粘性塑料(光敏树脂)涂敷牙面以遮色,严重者宜用塑料贴面、塑料冠或烤瓷冠修复。

牙齿损伤

牙齿萌出后可能遭受机械、物理化学等各种损伤:

磨损症

机械摩擦作用造成的牙齿硬组织损伤。刷牙磨损常发生于双尖牙的牙颈部,形成横的“V”字形沟,称为楔状缺损,横刷法最易引起此症。古人因食物粗粝,常发生咀嚼磨损,牙齿的切缘及咬合面被磨去很多,暴露牙本质,甚至暴露牙髓,引起根尖病。处理方法为去除病因,对症治疗。

夜磨牙症

夜磨牙产生噪声,并可引起咀嚼磨损、牙周创伤、颌关节功能紊乱、嚼肌肥大痉挛等。原因有心理因素、咬合因素、遗传因素及耳病等,可用下颌垫矫治。

牙本质过敏

釉质缺损,牙本质暴露,牙齿受温度、化学、酸甜等外界刺激时,感觉一阵酸痛。刺激除去后,症状立即消失。没有自发痛。磨损是引起牙本质暴露导致过敏的常见原因。但牙髓充血也可使感觉异常亢进,牙髓充血常见的原因有龋齿、创伤性咬合、月经期以及影响头面部充血的全身因素。诊断时注意与龋齿、隐性牙裂等鉴别,牙本质过敏可自动恢复,较重者用蛋白质凝固药物(酚、甲醛)或氟化物局部涂擦。长期严重的过敏可能需作牙髓治疗。

牙折

常见的牙外伤,特别是儿童上中切牙最易发生。有时牙外伤后虽未露髓,但牙齿因扭转、脱臼致使根尖部血管断裂,则牙髓终必坏死,日后逐渐分解变色,必须除去牙髓作根管治疗。根部牙折时,牙齿松动,咬合痛,可根据 X射线检查发现的牙折线部位作治疗设计。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