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物化学/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标志物的组合分析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临床生物化学

临床生物化学目录

肾小球滤过功能一般以肌酐清除率作为常规评价指标,选择性尿白蛋白的测定是肌酐清除率的协同指标,这两个指标的应用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早期损伤的评价已比较完善。

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的测定,仍为临床常用的反应肾小球功能的标志。由于肾脏可通过肾小管排泄肌酐,故肾脏疾病早期血清肌酐通常是不高的,直至肾功能实质性损伤时,血清肌酐值才增高,所以血肌酐测定对晚期肾脏病临床意义较大。同时测定尿素氮和肌酐对临床诊断有帮助。正常情况下尿素氮与肌酐之比为(15-24):1。在肾脏疾病,血清尿素氮增高比肌酐更明显,由于肾前原因(特别是严重肠道出血)引起尿素氮值明显增高。由于尿道阻塞而使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滞留,则将出现尿素氮及肌酐值同时成比例增高。在严重肾小管损害时,尿素氮与肌酐之比可降低至10:1。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一般以α1m、β2m和RBP等作为评价指标,这类低相对分子量蛋白质容易通过肾小球滤膜,绝大部分又被肾小管重吸收。一旦尿中出现,即反应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临床可选用白蛋白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标志物,α1m作为肾小管功能标志物,以弥补常规尿酶联试纸镜检漏检的肾小球性和肾小管性蛋白尿

对于近端小管的损伤可用NAGALP作为标志,NAG较灵敏,非特异性的ALP可作为近端小管的补充标志物。髓袢损伤标志物以THP为主。

这些标志物的应用(表11-2)使肾脏疾病在可逆转的阶段就可得到诊治,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表11-2 肾小球-肾小管损伤的标志物

损伤部位可检出的标志物
肾小球选择通透性白蛋白(Alb)、运铁蛋白(Tf)、IgG、α2-巨球蛋白(α2-MG
肾小管重吸收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溶菌酶(LYS)
近端小管刷状缘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肽酶(AAP)
近端小管溶酶体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葡萄糖苷酸酶(β-Glu)
肾小管胞质乳酸脱氢酶LDH
肾小管髓袢厚壁升支Tamm-Horsfall蛋白(THP)
32 早期肾损伤的生化诊断 | 内分泌疾病的生物化学诊断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