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山药
中医饮食营养学 |
【异名】薯药、土薯。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脾、肾经。
【功效】健脾,补肺,止渴,益精固肾。
【应用】
1.虚劳咳嗽:山药捣烂半碗,加入甘蔗汁半碗,和匀,温热饮之,能起辅助治疗作用。
2.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上两味各等份,为细末,稀米饮调服。(《儒门事亲》)
3.消渴:鲜山药蒸熟,每次饭前先吃山药90~120g。(《河北中医验方选》)
【现代研究】
山药除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外,尚含淀粉酶、胆碱、粘液汁酶及薯蓣皂苷等。其中的淀粉酶又叫消化素,能分解淀粉等物质,若与碱性物质相混合,则淀粉酶作用消失。
【按语】
山药在我国各地均有出产,而以河南新乡地区,古怀庆产的怀山药为最佳,质地坚实,粉足洁白。性味甘平入脾、肺、肾三经。补而不腻,香而不燥。历代医家盛赞山药为“理虚之要药”。山药食用,烹可为肴,碾粉蒸可为糕,多做甜食;既可以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以轧细煮粥喝。
【参考文献】
l.《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2.《食疗本草》:“治头痛,助阴力。”
3.《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参看
糯米 | 健脾化湿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