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乳衄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目录

乳衄是以乳窍溢出血性液体,乳头乳晕部触及可活动的质软、不痛肿块为主要表现的乳房肿瘤。《疡医大全.乳衄门主论》云:“妇女乳房并不坚肿结核,惟乳窍常流鲜血,此名乳衄。”本病多发生于40—50岁妇女,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癌。本节所讨论的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虽属良性肿瘤,但其中约6%一8%可恶变成乳头状癌

[病因病机

由于情怀抑郁肝气不舒,郁而化火灼伤血络,迫血妄行,旁走横溢而发;或由于思虑伤脾,统血无权,血流胃经,溢于乳窍而成。

[诊断]

不在月经期间出现乳头溢出血性液体,多呈间歇性,自溢性,患者内衣上经常见有棕黄色的血迹存在,无痛感。有的乳晕部可触及豆大圆形肿物,质软,不与皮肤粘连,推之活动,如轻轻挤压肿物,即可从乳头内溢出血性或黄色液体。肿物增长速度缓慢,如果突然增大,常与出血或恶变有关。

辅助检查:乳腺导管造影对早期诊断乳管内病变有较高价值。也可做乳头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但阳性率较低,无决定性价值,必要时做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肿瘤性质。

[鉴别诊断]

一、乳岩。主要是乳管内乳头状癌,在临床上与乳头状瘤难以区别,早期乳头都有溢血性液体,但乳头状癌的肿块较大.,生长缓慢,乳腺导管造影和活体组织检查可以鉴别。

二、乳癖.乳房内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按压患部或附近,可见有一个或多个乳管口溢液,多为血性或浆血性。可伴乳房胀痛,且乳痛乳头溢液多为周期性,与月经有关。

辨证论治

一、内治

(一)肝郁火旺乳头溢液,颜色鲜红或暗红,乳晕部无结块或可触及肿物,质软,推之活动;可伴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分析: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灼伤血络,则乳头溢血;肝气郁结,血络瘀阻,或乳晕部可触及小肿物;肝火过旺,故烦躁易怒,肝火扰心,故胸闷胁痛,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弦均为肝郁化热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凉血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二)脾不统血乳头溢血,颜色淡红或黄色稀水,量多自溢,乳晕部可扪及小结块;伴面色少华,四肢倦怠,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分析:思虑伤脾,统血无权,血流胃经,溢于乳窍,故乳头溢血;脾虚血亏,故颜色淡红或色黄质稀;脾虚运化失职,痰湿不运,加之离经之血结于乳络,痰瘀并结,故乳晕部可扪及小结块;脾虚气血不足,故面色少华,四肢倦怠,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均为脾虚血亏之象。

治法:健脾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二、外治法

本病经治无效,反复发作,或疑为恶变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预防与调摄]

1.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2.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无效时尽早手术治疗,并行活体组织检查,若发现癌变,应立即施行乳腺癌根治术

[结语]

乳衄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癌,但严格地讲,它只是一种症状。本节所述的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它属于良性肿瘤,其特点是:乳窍溢出血性液体,乳头或乳晕部触及可活动的质软、不痛肿块,有6%一8%可恶变为乳头状癌。应与乳岩、乳癖相鉴别。肝郁火旺证,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脾不统血证,治宜健脾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对辨证施治1—2个月未见明显好转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参看

乳岩

乳岩是指乳房部的恶性肿瘤。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其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无生育史或无哺乳史的妇女,月经过早来潮或绝经期愈晚的妇女以及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男性乳腺癌较少发生。

  【病因病机】

  乳岩的发病机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志失调 情志不畅,所愿不遂,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郁则瘀;肝郁克犯脾土,运化失职则痰浊内生,肝脾两伤,经络阻塞,痰瘀互结于乳房而发病。

  (2)饮食失节久嗜厚味炙煿则湿热蕴结脾胃,化生痰浊,随气流窜,结于乳中,阻塞经络,气血不行,日久成岩。

  (3)冲任不调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脉隶属于肝肾。冲任失调,则气血失和,月经不行,气郁血瘀,阻塞经络,结于乳中而成乳岩。乳岩多发于绝经期前后,故与冲任失调有密切关系。

  此外,在经气虚弱的情况下,感受风寒之气,阻塞经络,气滞血瘀,日久停痰结瘀,亦可导致乳岩。

  总之,乳岩的发病,是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冲任不调,及外感风寒之气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失和而发病。


【乳岩的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一般在40~60岁,绝经期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

  乳癌可分为一般类型乳腺癌及特殊类型乳腺癌。

  (1)一般类型乳腺癌

  常为乳房内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动,常与皮肤粘连,出现病灶中心酒窝征,个别可伴乳头溢液。后期随着癌肿逐渐增大,产生不同程度疼痛,皮肤可呈橘皮样水肿、变色;病变周围可出现散在的小肿块,状如堆栗;乳头内缩或抬高,医学教育网整理偶可见到皮肤溃疡。晚期乳房肿块溃烂,疮口边缘不整齐,中央凹陷似岩穴,有时外翻似菜花,时渗紫红血水,恶臭难闻。癌肿转移至腋下及锁骨上时,可触及散在、数目少、质硬无痛的肿物,以后渐大,互相粘连,融合成团,继而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憔悴等恶病质貌。

  (2)特殊类型乳腺癌

  ①炎性癌:临床少见,多发于青年妇女,半数发生在妊娠或哺乳期。起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皮肤水肿、充血,发红或紫红色,发热;但没有明显的肿块可扪及。转移甚广,对侧乳房往往不久即被侵及,并很早出现腋窝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本病恶性程度极高,病程短促,常于1年内死亡。

  ②湿疹样癌:临床较少见,其发病率约占女性乳腺癌的0.7%~3%.临床表现似慢性湿疮,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发红,轻度糜烂,有浆液渗出,因而潮湿,有时覆盖着黄褐色的鳞屑状痂皮。病变的皮肤甚硬,与周围分界清楚。多数患者感到奇痒,或有轻微灼痛。医学教育网整理中期数年后病变蔓延到乳晕以外皮肤,色紫而硬,乳头凹陷。后期溃后易于出血,乳头蚀落,疮口凹陷,边缘坚硬,乳房内也可出现坚硬的肿块。

  【鉴别诊断】

  (1)乳癖好发于30~45岁女性。月经期乳房疼痛,胀大。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片块状肿块,边界不清,质地柔韧,常为双侧性。肿块和皮肤不粘连。

  (2)乳核多见于20~30岁的女性,肿块多发生于一侧,形如丸卵,表面坚实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可推移。病程进展缓慢。

  【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

  早期诊断是乳岩治疗的关键。原则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多用于晚期患者。辨证论治

  ①肝郁痰凝证

  证候:情志抑郁,或性情急躁,胸闷胁胀,或伴经前乳房作胀或少腹作胀。乳房部肿块皮色不变,质硬而边界不清。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

  ②冲任失调证

  证候:经事紊乱,素有经前期乳房胀痛。或婚后从未生育,或有多次流产史。乳房结块坚硬。舌淡,苔薄,脉弦细。

  治法:调摄冲任,理气散结。

  方药: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③正虚毒炽证

  证候:乳房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饮食少进,心悸失眠。舌紫或有瘀斑,苔黄,脉弱无力。

  治法:调补气血,清热解毒。

  方药:八珍汤加减。酌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露蜂房等清热解毒之品。

  ④气血两亏证

  证候:多见于癌肿晚期或手术、放化疗后,病人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白,头晕目眩,神倦乏力,少气懒言,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糜烂,医学教育网整理时流渗液,皮肤灰白,腐肉色暗不鲜。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气血,宁心安神。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味。

  ⑤脾虚胃弱证

  证候:手术或放化疗后,食欲不振,神疲肢软,恶心欲呕,肢肿怠倦。

  治法:健脾和胃

  方药: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加减。

外治法

有手术禁忌症,或已远处广泛转移,不适宜手术治疗者可采用中药外治。初起,用阿魏消痞膏外治;溃后,用海浮散或冰狮散、红油膏外敷;坏死组织脱落后,改用生肌散外敷。    其他疗法

1.手术治疗乳癌根治切除术是治疗乳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一旦确诊,而又未发现远处广泛转移者,均宜首选手术治疗。    2.化学疗法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手术后配合化学药物治疗,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3.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后,防止局部复发。

4.激素治疗绝经前病人的激素疗法主要是采取绝经措施,行卵巢切除或X线照射卵巢,或采用雄激素治疗。绝经期后病人可应用抗雌激素制剂。    五、预防与调摄

1.普及防癌知识,定期自我检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优生优育,提倡母乳喂养婴儿。    3.患者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4.局部忌重压,忌艾灸、针刺、切开及外涂腐蚀药。    乳岩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其特点是:乳房部肿块,质地坚硬,高低不平,病久肿块溃烂,脓血污秽恶臭,疼痛日增,好发于40—60岁妇女。应与乳癖、乳核、乳痨相鉴别。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冲任失调证,治宜调摄冲任、理气散结,方用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毒蕴溃烂证,治宜解毒扶正,方用化岩汤加减;气血虚弱证,治宜调补气血,方用归脾汤加减。本病一旦确诊,而又未发现远处广泛转移者,均宜首选乳癌根治术,术后应配合化学疗法、放射治疗和激素治疗。    结语:这种疾病多发于40到60岁的妇女,所以不得不引起女性朋友的注意啦。小编建议平时应该普及防癌知识,提倡母乳喂养,患者也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定期去检查身体。

32 乳漏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