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检验学/泌尿道良性病变脱落细胞形态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临床基础检验学

临床基础检验学目录

(一)炎症疾病

炎症时,涂片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包括上皮细胞胶炎症细胞,而且细胞常常变性,体积增大,胞质内出现液化空泡或核固缩细胞。

涂片中可见多量鳞状上皮细胞,多为不全角化和角化前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有少量中层和底层细胞。在慢性腺膀胱炎时,尚可见较多柱状细胞。长期炎症刺激尿液涂片内有轻度核异质细胞。

此外在尿液涂片中有时严寒可见到某种病原体引起的特殊病变。

1.真菌感染:最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涂片内见孢子,偶见假菌丝。多发生于肾移植患者和其它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2.病毒感染:①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婴幼儿的致命性疾病。尿液涂片中可见脱落的肿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内见一个大的台嗜碱性包涵体,人的胞质内有的多个小的嗜碱性包涵体。②人多瘤病毒:主要见于肾移植和某些免疫抑制的患者的。涂片中上皮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胞核内为台嗜酸性包涵体,充满整个胞核,个别包涵体与核边之间见有狭窄空晕。电镜下,病毒颗粒无膜,呈结晶状排列。③尖锐湿疣:由乳头状瘤病感染所致。可为生殖道感染细胞污染或泌尿道自身的感染。涂片中鳞状细胞体积增大,胞核周围出现空穴,核增大深染有一定程度畸形,有时见双核细胞

(二)尿结石

尿结石症涂片中见上皮细胞呈轻度核异质改变,核染色质增多,深染,核形不规则,胞质内见尿酸盐结晶。在肾盂输尿管结石的涂片中还可见多量体积大,含多个核的表层细胞。

(三)膀胱粘膜白斑

慢性炎症,结石或埃及血吸虫病等刺激下,膀胱中肾盂粘膜发生鳞状化生,出现完全角化的鳞状上皮,使其粘膜呈白色,故称膀胱粘膜白斑。涂片中见多量成熟鳞状细胞,胞质丰富,红染或橘黄色。无细胞核,为完全角化的鳞状上皮细胞。

只有通过导尿采集的标本发现完全角化细胞时,才能确诊为粘膜白斑,女性自行排尿涂片中出现鳞状细胞时,无诊断意义;男性患者则可能是鳞状化生。

膀胱高分化鳞癌的脱落细胞也可出现完会角化细胞,但仔细全面观察涂片,会发现具异型性的癌细胞

(四)放疗化疗后膀胱脱落细胞改变

盆腔器官肿瘤放射治疗时,影响膀胱粘膜上皮细胞,使之发生明显变化。尿液中上皮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嗜酸变性,呈浓红染色。胞质内有时见中性粒细胞细胞核肿胀,也出现空泡。(图21-24)

放射治疗引起的膀胱上皮细胞良性病变


图21-24 放射治疗引起的膀胱上皮细胞良性病变

细胞核肿胀,出现空泡,胞质内出现中性粒细胞

(五)同种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后应的尿液细胞学改变

急、慢性排异反应的细胞学变化可从尿液涂片中反映出来。所以对肾移植患者在连续定期检查尿液。涂片中可出现多量淋巴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

1.淋巴细胞:涂片内见两种淋巴细胞,一种为小淋巴细胞;另一种体积较大,约为小淋巴细胞的2-3倍。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核缘不整齐呈脑回状;有的核边清楚,染色质疏松,见1-2个核仁有的淋巴细胞核周有亮晕。此类细胞用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时,胞质呈红色,含红色颗粒,核染成绿色或紫蓝色,称嗜派洛宁淋巴细胞。若嗜派洛宁细胞数量急剧时,预示急性排异反应即将来临。

2.肾小管上皮细胞:肾移植术后3-5天时,尿涂片中可有少量的上皮细胞,随时间延长,应逐渐减少,若肾小管上皮细胞数时突然增加,有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则证明发生急性排异反应。

3.移行上皮细胞:肾移植后的初期,尿涂片中可出现移行上皮细胞。若发生明显变性坏死,且百分比值较高,则对确定排异反应有参考价值。

4.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若上述细胞数目突然急剧增加,出应参考急性排异反应的可能。

32 尿液中正常脱落细胞形态 | 泌尿道恶性肿瘤脱落细胞形态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