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学/衡量药学科管理水平的经济指标
医院药学 |
|
药学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医院的药品供应,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而且参与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药学科不仅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且是医院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药学科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工作。
衡量一个药学科的管理水平,包括诸多方面,但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药学科的经济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学科的经济管理。过去医院药学科的评比、检查、验收,大多侧重于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环境、设备条件、技术水平、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标准无疑对药剂科整体水平提高衡量起了一定规范作用,但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级别的医院药学科,以上诸项标准伸缩性很大,甚至不能同日而语,何况有一些困难因素并不是衡量药剂科本身管理水平的标准。提出以下标准可作为衡量药学科经济管理水平的规范化标准供参考:
(一)药品加成率及核算方法 医院药品的利润指标是用加成率来表述的。药品加成率是每个医院十分重视的问题,但也是许多医院感到棘手的一大难题。目前各医院药剂科对药品的管理一直沿用“金额管理、重点统计、实耗实销”的方法,但不同规模的医院对药品进行了微机管理,数据的录入,计算结果的提取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应该说药品加成率的计算是十分精确的,但这仅仅是一个“理论值”,这里所指的加成率应该是一个“实际值”。
我们看一下这个简单的公式:
本期消耗数=上期结存数+本期领(购)入数-本期结存数
式中两个“结存数”都应该是在单位时间盘点结果的记录。如果没有这两个“结存数”,上面的公式就变成:
本期消耗数=本期领(购)入数
显然把“上期结存数”和“本期结存数”两个不可能相同甚至可能相关悬殊的数忽略不计了,这就是有些医院长期不盘点而实行的“出库顶消”的药品管理方法。
还有一种情况是偶而盘点一次,仅有“本期结存数”而没有“上期结存数”,上面公式就变成:
本期消耗数=本期领(购)入数-本期结存数
这就是有些医院实行的“以存定消”的管理方法。由于“出库顶消”和“以存定消”这两种方法的药品的消耗数是极不精确的,所以这样算出的加成率也是极不准确的。如果药品的真正的加成率算不出,就会掩盖许多药品流失的漏洞,所谓的药品管理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定期盘点是取得药品加成率“实际值”的关键所在。
药品加成率的计算方法:
药品利润(N)=(销出价R-购入价W×总消耗量G即:N=(R-W). G
N∝R.G
药品的加成率(I)为:
国家目前规定的药品加成率是:
从N∝R.G式中可知,药品利润与售出价及销出问题成正比,但药品售出价(即零售价)是国家规定的,这里可以看作一个常数,所以药品销出总量越大,药品利润也越大,当然R值越大,利润也会增大,如果企图通过擅自提高药价来增加利润是违法的,在这种情况下加成率虽然符合规定,但很可能掩盖部分药品的流失,所以要想得到比较准确的加成率,药品价格必须要准确。
从 可知,药品利润与购入价成反比,所以许多医院厂家直接进药来增加利润,此时应注意,I值也应要求相应提高。
药品的盘点是一项费时费事而又很难做到准确的事情,根据我们的体会是,要想做到盘点比较准确,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盘点周期不宜太长,最好是每月一次,时间在下旬与医院结帐、核算保持同步;
(2)调剂台的药品定量做到定点、定量;
(3)每种药品要有固定的编号,并做到调剂台、库房、会计帐编号必须一致;
(4)调剂台的药品存放量是满足临床用药的前提下越少越好,以不超过一周用量为宜,绝不可图省事采取“一劳永逸”式的领药,这样不仅增加盘点困难,又会增盘点误差。
(5)分装药品必须要有发装记录,并以此作为药品消耗的重要参考;
(6)每日的处方收入必须与收费处核对无误;
(7)有条件的调剂台增设“二道库”。
这样每日盘点就省事省力,核算误差也会相应减少。对药学科来说,所谓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应是看加成率指标,那种长期不盘点、不结帐、不核算的做法,是药剂科经济管理的最大弊端。
(二)药品库存的控制 药品的库存,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供应和医院资金的周转。库存过大,影响医院资金周转又容易造成药品的积压、失效;而库存过小则既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又整日穷于应付药品的断挡。药剂科工作受患者用药的调节,属随机运行,所以药剂科不应该根据主观意志而采取任何手段来增加收入,也就是说,药品销售额不能人为控制,但库存的大小则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目前由于国内医药市场比较混乱,药厂乃医药批发部门采取各种促销手段,药品库存积压向医院倾斜,很容易造成医院药库的“涨库”现象,所以控制医院药库的库存量也是衡量药剂科管理水平的又一标准。
医院药库的库存量究竟多少为宜呢?过去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是:“以药品三个消耗量为基础计算。其中,交通不便,采购条件不理想的应略高于这个标准。”
根据我们的体会,一般大中型城市医院药品的库存总额与销售额的比例以2:1为宜,甚至低于这个比例。我们用坐标法来控制库存,既直观又简单,其方法如下:
坐标横轴为月份(1~12月),纵轴为库存金额。将上一年度全年库存的月平均值在坐标上做一直线,我们称之为“基线”。这个平均值分别乘以1.2和0.8分别作为今年库存值的上下限参考值,并在基线上下方分别划出两条平行线,把上边一条称为库存的“高位警戒线”,下边一条则称为“低位警戒线”。每月把业务收入的描记点分别连成曲线,在正常情况下,药品收入曲线在库存曲线的一定幅度之下(即1.5:1~2:1),同时库存曲线在上下限之间,当库存曲线突破“高位警戒线”并远离收入曲线时,提示库存偏大;反之,当库存曲线低于“低位警戒线”并与收入曲线接近甚至发生交叉时,则提示库存偏小,均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加以控制。
对于这种坐标法控制库存,还有一种辅助的方法加以参考,应是工作量的预测。各类医院由于特点和侧重不同,除特殊情况外,患者就诊大约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根据历年药品收入情况,利用坐标法大致可以找出这个规律。其方法是J:将过去几年中每年各个月份的药品收入分别在坐标上做描记点,并联成曲线,并将该年的月均收入作一直线,贯穿于各月收入曲线之中,凡那个月份收入的描记点在平均线以上者,我们称这个月“相对峰值,连续几个在平均线以下者,叫做“相对谷值”,在平均线以下者,叫做“相对谷值”。连续几年在平均线以上者,叫做“绝对峰值”,连续几个在平均线以下者,叫做“绝对谷值”。“峰值”提示患者就诊旺季,工作量大,“谷值”意味着淡季,这对于药剂科组织药品、控制库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并且对指定指标、安排学习工作、轮休等均有一定意义。
此外,对于综合性医院来说,控制药品的库存还有一种宏观的衡量方法,即库存总金额与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的控制,比如西药的销售占全科药品销售的75%,那么西药的库存大约应占全科药品库存的75%,而中药的销售库存则大约应占25%左右,在正常情况下这个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这个比例由于某一方面的挤占而失去平衡,应根据药品的销售额进行判断和及时调节。
(三)药品的周转率和周转天数 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指标有病床周转率和周转天数。对药学科来说,具有同样意义的应是药品周转率和周转天数,这是衡量药学科全年收入、库存及利润的重要综合指标。
1、对调剂台来说(包括门诊药房、病区药房等)周围次数(T)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代表全年1~12月累计销售额(以零售价计)
全年平均月库存(以批发价计)
2、对于药库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代表全年出库总金额(以批发价计)
代表全年月均库存数(以批发价计)
药学科的经济效益管理 | 医院药学科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