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海南医学院
海南医学院校徽

海南医学院于1993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隶属海南省人民政府主管。学校是海南省惟一的一所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医学学校。办学六十年来,学校形成了“厚德、严谨、博学、和谐”的校训和“自强不息、团结向上、奋发有为”的海医精神,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二万多名合格的医学人才。在造就海南基层卫生骨干队伍、利用现代技术促进医学教学改革等方面富有特色。近年为申办综合性大学海南医药大学而不断努力。

目录

  1. 学校概况
  2. 学校沿革
  3. 学院标识
  4. 学院机构
  5. 现任领导
  6. 教学成果
  7. 基础设施
  8. 办学特色
  9. 校园文化
  10. 未来前瞻

学校概况

学校标志

学校占地616亩,分城西、龙华两个校区;有医、教、研专业技术人员1579人。其中,正高100人,副高263人,博士71人,硕士309人,硕士生导师32名,博士生导师3名;设有临床学院、药学院、口腔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理学院(基础医学

第一教学楼

部)、管理学院、中医学院、心理学系、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外语部、信息技术部(医学信息系)、体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部等15个院系部,有65个教研室、6个基础实验室和5个专业实验室。学校设立附属医院4家(直属1家、非直属3家),病床总数3722张,有临床教学(实习)医院32家,开放病床14076张,另有教学(实习)基地21个。学校开设医学、理学和管理学3个学科门类17个本科专业和17个高职(专科)专业,面向全国各省、市、区(除西藏、上海外)招生,有各类在校生逾万人,留学生百余人。学校已经形成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并举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学校沿革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私立海强医事技术学校(1947年创建)与由

第二教学楼

宋子文先生任第一任董事长的私立海南大学医学院(1948年创建)合并成立的海南医学专门学校及建国后续办的海南医学专科学校、海南大学医学部。学校1994年获准授予学士学位;1996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合格学校;2000年实现校本部从海口市龙华路迁移至城西学院路;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联合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单位;2004年起相继与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良好学校;2006年开办留学生教育。现为海南省唯一的高等医学院校。  

学院标识

2008年是海南医学院办学六十周年纪念年,该校将于2008年12月6日举行隆重的校庆庆典活动。为庆祝此次盛典,该校颁布了新标识。

标志释义

医学宝鼎

道千年,传承华升。碾研釜炼,细胞工程;甲刻书载,数码集成。

为大医,至善至精。希氏誓约,恪守毕生;学海泛舟,书山攀登。

岛明珠,喷薄升腾。万泉滋养,五指衔拱,晖报琼崖,光耀苍穹。

本熔炉,铸就精英。知识奠基,践行致用,蜡炬春蚕,精神隽永。  

学院机构

党群部门:

党委办公室 组织人事部 宣传新闻部(校报编辑部) 统战部 纪检办公室 机关党总支 

工会(计生办、妇委会) 团委 发展与改革研究中心 教职工监督委员会

行政部门:

教务部(招生办) 科研部(研究生部) 财务管理中心 学生工作部(武装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监察审计室 对外关系部(国际教育学院) 保卫部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 科技产业开发部

质量控制办公室项目办公室 院长办公室 档案馆 院务委员办公室

后勤及附属机构:

后勤服务总公司 附属医院 

院系部:

临床学院、药学院、口腔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理学院(基础医学部)、管理学院、中医学院、心理学系、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外语部、信息技术部(医学信息系)、体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部  

现任领导

海南医学院-现任领导

海南医学院

党委书记:李永春

党委副书记:王守仁

院 长:廖小平

副 院 长:曾 渝 刘军保 陈玉民 陈志斌

院长助理:何忠平 孙公凯  

教学成果

海南医学院

学院坚持“改重基础研究为主为重应用研究为主,改抓小课题为主为抓大课题为主,改分散单一研究为主为集体攻关为主”的科研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和海南省的资源优势,将分子生物学、转基因研究、植物化学干细胞研究、南药与海洋药物开发作为科研的主攻方向。科研工作发展迅速,先后成功申报了国家863课题2项实现海南省“零”的突破;“精子载体法转基因杂交水牛的研究”成果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发现并成功克隆出2个人类新基因,经审核已获准加入国际基因库(编号分别为GenbankAF157027和GenbankAF160979);获省级科技奖14项,在研国务院各部委课题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4项。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妇产科学、天然药物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病原学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重点课程3门。已形成和正在培育分子生物学、生殖医学、热带医学等一批特色学科。  

基础设施

学校图书馆使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并联入校园网,是CALIS的C级成员馆和中国数字图书馆的会员馆,也是海南省惟一的卫生部指定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咨询机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

海南医学院图书馆

馆合作,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现有馆藏文献71.8万册,期刊3655种。现有的综合性图书馆是海南省目前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图书大楼。校园已构成了主干千兆宽带、百兆到终端的校园网络架构体系,并以100Mbase的带宽连接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海南省节点,实现了Internet的高速连接。建有学院门户网站、电子邮件服务系统、文件传输服务系统、电子社区,实现了校园Intranet功能。新校区已具备无线上网功能。

学院基本上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7200余人,“十一五”末将达到12000人。建校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20000名合格的医学人才。在造就海南基层卫生骨干队伍、利用现代技术促进医学教学改革等方面有特色。  

办学特色

学院坚持“改重基础研究为主为重应用研究为主,改抓小课题为主为抓大课题为主,改分散单一研究为主为集体攻关为主”的科研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和海南省的资源优势,将分子生物学、转基因研究、植物化学、干细胞研究、南药与海洋药物开发作为科研的主攻方向。

运动场

学校现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病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药用植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系统省级重点学科(妇产科学、药物化学)和4个卫生系统省级重点学科(妇产科学、神经内科学、医学影像学心血管内科学)。学校以分子生物学、转基因研究、植物化学、干细胞研究、南药与海洋药物开发为科研主攻方向,在生殖医学、热带医学、热带药学、黎族遗传病等领域有研究特色。自成立学院以来,全校共获国家级科研课题48项,其中科技部“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获省级科技奖51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科研工作发展迅速,先后成功申报了国家863课题2项实现海南省“零”的突破;“精子载体法转基因杂交水牛的研究”成果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发现并成功克隆出2个人类新基因,经审核已获准加入国际基因库(编号分别为GenbankAF157027和GenbankAF160979);获省级科技奖14项,在研国务院各部委课题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4项。

学院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在创新中加快发展。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目标,即从2004年起,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建成国内独树一帜的热带医学医疗教育中心,进而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海南特色的现代水准的医药大学。  

校园文化

校道

学校主编出版的刊物有《海南医学院学报》、《海南医学院报》、《亚太热带医药杂志》、《海医附院报》。其中,《海南医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海南医学院报》是海南省高校中第一家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开发行的校报,《亚太热带医药杂志》(英文版)是海南省惟一,也是中国惟一的一本全英文版热带医药国际性刊物。  

未来前瞻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一代又一代海医人的艰辛努力,海南医学院经历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培养了一大批医学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海南岛被国务院批准为国际旅游岛的前景下,海南国际

海医构建服务式教育教学体系启动仪式

旅游岛建设全面启动的背景下,海南医学院做为海南省唯一的高等医学院校,提出“服务旅游岛,海医在行动”的宣传口号。海南医学院紧扣“构建服务型教育教学体系,积极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的主题,举行启动仪式等一系列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非常及时、非常到位,在海南省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办满足海南国际旅游岛需要的教育上,起到“排头兵”,“试验田”的作用。海南医学院将紧紧围绕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做足“服务型教育教学体系”这个文章:会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增强竞争力;同时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在热带医学、旅游医学、养生保健等方面突出特色;要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针对性地培养和输送实用型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要进一步加大与国内 外知名院校的合作,取长补短,加快申报海南医药大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