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纵隔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中纵隔

中纵隔是以心包前、后壁为界的区域,平第5~8胸椎。内有心、心包、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和膈神经等。

1.心包包裹心及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分为外层的纤维心包和内层的浆膜心包。纤维心包为一底大口小的锥形囊,囊口在心的右之方与出。入心的血管外膜相移行,囊底对向膈中心腱并与之愈着。纤维心包坚韧而缺乏伸展性,当 心包腔积液时,腔内压力升高,可压迫心脏。浆膜心包分为脏、壁二层,壁层纤维。心包紧密愈着,在出入心大血管根部稍上方反折为脏层,即心外膜慢性炎症 时,脏、壁层可粘连愈着,限制。心脏舒缩。心包腔为浆膜心包脏、壁层围成的狭窄而密闭的腔隙。腔内有少量浆液。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左心房之间的部分,称心包横窦, 其大小可容一指,是心血管手术阻断血流的部位。位于两侧肺上、下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部分,称心包斜窦,心包腔积液常积聚于此而不易引流。浆膜心包壁层前部与下部移 行处所夹的腔,深1~2cm,是心包腔之一部,称心包前下窦,位置较低,心包积液常先积聚于此。心包前壁隔着胸膜和肺与胸骨和第2~6肋软骨为邻,但在第4~6肋软骨高度因胸 膜前界形成心包三角,使心包直接与左第4~6肋软骨前部、第4~5肋间隙及胸骨下左半部相邻,为心包裸区,可经此部位进行。已包穿刺。心包前壁有结缔组织连于胸骨,称胸骨心 包韧带,起固定心包作用。心包后面有主支气管食管胸导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等,两侧邻接纵隔胸膜,并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自上而下行于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心包下面邻下腔静脉和膈,与膈中心腱紧密愈合,周围部尚 易分离。上方有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和上腔静脉。心包由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和食管动脉等供血,静脉与动脉伴行,分别汇入胸廓内静脉、奇静脉或半奇静脉等。心包的淋巴注入纵隔前、后淋巴结膈上淋巴结。心包的神经来源较多。来自信丛、肺丛食管丛,也来自膈神经、肋间神经和左喉返神经,传递感觉冲动,心包手术需进行麻醉

2.心包内大血管心包内近心底处有出入心的大血管。升主动脉居中,其左前方为肺动脉,右侧有上腔静脉,有后下方有下腔静脉。右肺上、下静脉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后方,左肺上、下静脉在胸主动脉的前方向内行,汇入左心房。升主动脉前壁有一条由心包脏层形成的比较恒定的皱襞,称升主动脉襞。该皱襞位于升主动脉出心室平面至心包反折线之间,内含脂肪、小血管神经丛。由于皱襞的形态和 位置恒定,可作为心血管手术的标志。3.心形似倒置的圆锥体,前后略扁,底朝向有后上方,尖向左前下方。心的胸助而对向胸前壁,主要由右心室和右心房构成,左心房和左心室仅占小部。膈面对向膈,大 部由左心室,小部由右心室构成。左侧面对向左肺,主要由左心室构成。心右缘垂直向下,由右心房构成。左缘钝圆,界于胸肋面与外侧面之间,斜向左下,大部由左心室,小部由左心耳构成。下缘近水平位,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心的长轴与正中矢状面约成45度角,并由于在发育中轻度旋转,使有半心大部在右前方,左半心在左后方。

(l)位置和毗邻:心位于纵隔内,被心包所包裹,前方对胸骨体下部和第2~6肋软骨,后方平第5~8胸椎,约2/3在前正中线左侧,1/3在右侧。其毗邻关系大致与心包相似,但其上界低于心包上界,出入心的大血管和肺根结构位于心的上方,并与之相毗邻。

(2)体表投影心界:心在胸前壁的投影可用四点的连线来表示。左上点在左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1,2cm。右上点在有第3肋软骨上缘距胸骨侧缘1cm。左下点在左第5肋间隙距 前正中线7~9cm或锁骨中线内侧l~2cm。右下点在有第6胸助关节处。左、右上点的连线为心上界,左、右下点的连线为。已下界,右上、下点间作一微向有凸的弧形线为心右界,左上、下点间作一微向左凸的弧形线为心左界。心尖的投影即左下点。房室瓣和动脉瓣:在房室瓣在左第4胸肋关节平面,脊柱左侧。右居室瓣在前正中线与第4肋间隙交点处,左房室瓣的右下方,脊柱的正前方。主动脉瓣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隙,对向脊柱左缘。肺动脉瓣在左第3胸肋关节处,脊柱的稍左侧。

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