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选择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性别选择

人类的性别选择的普遍是为确保“家族平衡”。现代科学技术许可选择婴孩性别,有几个可实行时间阶段:胚胎植入前,胚胎植入后,或在分娩时实行。

目录

  1. 科学方法
    1. 胚胎植入前
    2. 胚胎植入后
  2. 分娩后
  3. 口传信仰
  4. 道德问题
  5. 参考资料
  6. 外部连结
  7. 参考来源

科学方法

胚胎植入前

胚胎植入前的性别选择,主要有两个方案。

  • 精子分类(Sperm sorting):卵子授精前先前把精液归类。当中的方法把精子经过白蛋白的多次过滤[1],或将一种会发光的颜料加诸于精子,分成X染色体精液和Y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精液。再将这些精液使用在人工受精试管内授精(IVF)规程。
  • 胚胎植入前的遗传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使用人工受精的胚胎,规程基因上被分为X染色体或Y染色体,然后把性别合适的受精卵植入到子宫

胚胎植入后

分娩后

  • 杀害婴孩:杀害或摒弃性别不合适的子女,在大部份国家法律上并不容许,但在不少国家文化里仍是常有的做法。
  • 收养:婴儿诞生以后把性别不合适的子女义务放弃。虽具体上不算为性别选择,但从某一家长角度看是性别选择一种方法。

口传信仰

自然状况下,人类男性和女性的出生比例应当是50%,而许多来自传统信仰的方法仍然希望控制性别选择,尽管这些方法都是无效,甚至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例如,某些人相信,月经周期受孕计时能影响小孩的性别,因此构想使用出生图和占星学术图计算应受孕出婴孩的性别,但这或其他时间方法是完全没有证据支持。

道德问题

应用上述非自然技术方法会创造下列一些普遍道德问题[2],而这些道德问题也正是人们进行性别选择的主要原因:

  • 以下问题是最普遍的问题:
性别歧视:如某一家长对男孩或女孩有特别喜爱倾向,会对生出来性别不合适的子女有所不利。例如,中国古有重男轻女文化和“一胎化政策”已经造成社会性别不平衡,中国全国数字显示,为每1000 个男孩,只有在833 个女孩诞生。印度2000年人口普查 显示在印度全国女性与男性出生比率为每1000 个男孩只有927 个女孩诞生;旁遮普邦 (Punjab)和哈里亚纳邦 (Haryana)的比率为每1000 个男孩出生,只766 个女孩[3]
男人找不到老婆:男女婚配对比率失调,并且不断增加,将会导致男人痛苦,买卖婚姻、换亲、拐卖妇女、性犯罪等问题也会增多。
  • 优生学:根据科学家发现的4000多种遗传性疾病中,有250种以上只发生在男性而较少在女性。PGD在美国使用主要为减少先天天缺陷和反常性孩子,但反对者担心使用PGD更多是基于优生学的目的。
  • 成人不应该给孩子无理的期待,这个许多人无法实践的道理,也可能因为性别选择而更严重:
心理涵义:如果无法获得所预期的性别的孩子,父母和孩子心理可受影响。
违犯康德主义原则:有些争议认为,由于父母能够选择他们的孩子性别,使得父母使用孩子履行他们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尊重孩子个人。

参考资料

  1. 性别选择 医药护疗 刘国权医生
  2. 热点扫瞄:能不能“设计”一个自己想要的“孩子”科技日报,谢明霞
  3. 美国遗传学与社会组织 (英语页)

外部连结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