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胃散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平胃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苍术五斤(9克) 厚朴(姜制)(6克) 陈皮(去白) (9克)各三斤两 甘草(炙)(3克)三十两

方歌: 平胃散是苍术朴 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驱瘴岚 调胃诸方从此扩

或合二陈或五苓 硝黄麦曲均堪着

若合小柴名柴平 煎加姜枣能除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 即是此方加夏藿

组成和用法:苍术去粗皮,米泔浸,2400克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1560克 甘草炒900克 共为细末,每次6克,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水煎,去姜枣,食前空腹热服。  

目录

  1. 药效说明
    1. 功效:
    2. 适应症:
    3. 禁忌:
    4. 方义:
    5. 说明
  2. 适用病症
  3. 基本信息

药效说明

功效:

燥湿健脾消胀散满。  

适应症

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禁忌:

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  

方义:

本方是燥湿祛痰行气健脾剂。苍术燥湿健脾为君药,厚朴除湿散满为臣药,陈皮理气化痰为佐药,甘草、姜、枣调和脾胃为使药。大凡脾胃病变,只要属于所谓脾胃湿滞,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从它扩展演变而来。  

说明

平胃散所治脾胃不和,是由痰湿留滞,困遏脾胃,或感受山岚瘴气,或水土不服所致。脾胃被困,则升运和降失常,诸症遂起。方中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故重用为君。厚朴苦温芳香,行气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是为臣。陈皮理气化滞,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炙草、姜、枣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都是佐使。诸药相配,共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用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均有一定疗效。唯方中诸药多苦辛温燥,易耗阴血,故孕妇不宜。  

适用病症

本方功专燥湿和胃,为治疗脾胃不和的基本方剂。许多调理脾胃的方剂,都是在此基础上扩充而来。如本方加麦芽炒神曲,名“加味平胃散”,治宿食不化,暖腐吞酸,不思饮食。若大便秘结,可再加大黄、芒硝以通下导滞。本方加人参茯苓,名“参苓平胃散”,治脾虚食滞,大便不实者;加黄连(姜汁炒)、木香,名“香连平胃散”,治食积化热,腹痛泄泻者。《局方》还有“不换金正气散”,也是由本方加藿香半夏而成,治感冒四时不正之气,头痛发热呕吐泄泻者。本方合二陈汤(见祛痰之剂)名“平陈汤”,治脾胃不和,湿痰停阻,胸膈痞闷,不思饮食者。本方合五苓散(见祛湿之剂)煎服,名“胃苓汤”,治饮食停积,脾胃不和,浮肿泄泻者。本方与小柴胡汤(见和解之剂)合方,名“柴平汤”(《景岳全书》),功能和解少阳,燥湿健脾,治湿疟脉濡,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者。

“平陈散”(《症因脉治》),是本方加入祛痰化湿的二陈汤(夏、陈、苓、草)而成。适用于脾胃运化不食,湿痰内阻,胸膈痞闷,或有呕吐泄泻,症情较平胃散症为重。

“胃苓汤”(《丹溪心法》),是本方加入渗湿利尿的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而成。适用于停饮夹食,脾胃不和,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或有浮肿等症。

“柴平汤”(《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引《宦邸便方》),是本方

合小柴胡汤而成。适用于疟疾,脾胃湿盛而脘膈闷胀。

“不换金正气散”,又名“藿香平胃散”(《局方》),是本方加入芳香化浊、燥湿祛痰的藿香(9克)、半夏(6克)而成。适用于感受不正之气,脾胃食滞,腹痛呕吐舌苔白腻等症。

此外,本方加麦芽(12克)、神曲(9克)叫做“加味平胃散”(《医方集解》),功能治疗脾胃湿滞,宿食不消,吞酸嗳腐,不思饮食,如积滞较甚,大便不通者,可加大黄(6克)、芒硝(9克)。方歌“硝黄麦曲均堪着”,即指此而言。  

基本信息

【来源】《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异名】受拜平胃散(《杂类名方》)、节金饮子(《普济方》卷一九七)、神效平胃散(《保命歌括》)。

【组成】苍术120克(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 厚朴9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橘皮60克(洗令净,焙干) 甘草30克(炙黄)

【用法】上药四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2片,大枣2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困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常多泄泻,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论】方中重用苍术燥湿运脾为君;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为臣;陈皮行气化滞为佐;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成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平胃散

【药物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香附、炒栀、半夏。

【处方来源】《嵩崖尊生》卷九。

【方剂主治】伤食嗳气有腐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