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最早见于19世纪末期的眼科文献,1974年~1979年前苏联Fyodorov对这一手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获得了满意的矫正效果,在世界各地发展较快,我国1978年开始普及,目前有一些医院还在做这种手术。该手术的原理是用钻石刀在角膜的前表面旁中心区及周边区作深层的放射状层间切开,使眼压作用减弱,从而使角膜的中央部分变得扁平,降低其屈光力,近视状态随之减少或完全被矫正。该手术可以作为治疗近视的一种手段,但目前还不够完善,预测性差,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等影响远期疗效。最近有微小RK手术的报道。

手术适应症:年龄18岁~50岁;近视度数稳定2年以上;屈光度-2.00D~-6.00D的近视;矫正视力达1.0以上;无任何眼疾者。手术并发症较多,如眩光、视力波动、过矫、欠矫、角膜损伤等。  

目录

  1. 适应症
  2. 术前准备
  3. 手术步骤
  4. 术中注意事项
  5. 术后处理

适应症

1.年龄18~20岁以上,近两年屈光度增加<2.0D者。

2.屈光状态 屈光度-2.00D~-6.00D。

3.职业 对从事剧烈运动、飞行员、消防、会计及微机操作等职业者,应慎重考虑手术。

4.除外眼部有关疾病,如干眼症、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低眼压感染性眼部病变及严重眼内病变等。

5.心理异常者,应慎重手术。  

术前准备

1.小瞳孔及散瞳电脑和检影验光、眼球运动检查、眼压测量、外眼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眼底检查等。

2.角膜曲率计及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检查

3.角膜厚度测量。以超声角膜测厚仪检查结果较为精确。

4.A超眼球前后轴长测量。

5.巩膜硬度、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触觉检查等。  

手术步骤

1.术前1小时1%匹罗卡品缩瞳。

2.表面麻醉 应用0.5%地卡因或0.4%表面麻醉剂滴瞳,5分钟1次,共3次。

3.开睑器开睑。

4.患者注视手术显微镜同轴光源,确定角膜视轴中心位置。

5.以视轴为中心,用视区定位标记器定中央视区。

6.切口标记器定切口数量及位置。

7.用巩膜固定器固定眼球,钻石刀沿切口标记垂直切开角膜厚度达90%~95%。

切开前角膜,表面不能过干或过湿,以减少阻力并避免上皮磨损。切口顺序以90°~270°;0°~180°对称切开。可将角膜超声测厚最薄处安排在最后切开,以免早期切穿,影响手术进行。

8.全部切口完成后,用平衡盐溶液冲洗切口,以去除上皮碎屑。

并检查每条切口的深度,了解是否有小穿孔

9.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和地塞米松2.5mg,加眼垫包眼。为减轻注射时或注射后疼痛,可在药液中加入2%的利多卡因0.5ml。  

术中注意事项

1.眼球应良好地固定。

2.切开时运刀要平稳,切口成直线。

3.钻石刀足板应与角膜面保持垂直位,以保症切口深度一致。

4.一旦切穿,应立即停止运刀,微小穿孔可自行封闭,如房水外流过多,前房变浅,眼压偏低时,应停止手术,缝合切口。以后视恢复情况行再次手术或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除术。  

术后处理

1.术后每日换药,检查眼部情况及视力,验光查看屈光状态,如为欠矫可适当加压包扎并用皮质类固醇眼水点眼,轻度过矫不必特殊处理,明显过矫者可口服醋氮酰胺匹罗卡品眼水噻吗心安眼水点眼。

2.疼痛明显者,可局部应用短效散瞳剂减轻睫状肌痉挛,亦可同时口服镇静止痛剂

3.定期复查。

4.术后应避免对抗性较强的剧烈活动,如拳击、足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