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塞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中医宝典 > 小脑梗塞

小脑梗塞发病主因多为椎-基底动脉异常和心源性栓子导致。经核磁振(MRI)检查发现病灶并能准确定位具有临床意义。临床上一般将小脑梗塞分为三种类型:良性型、假肿瘤型和昏迷型,无论哪一型小脑梗塞发病时都会有头晕步态不稳、恶心呕吐等临床表型,但后两种除了小脑症候群外还可以合并偏瘫甚至出现昏迷,临床治疗一般给予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芳香开窍中药脱水降颅压等药物治疗。

小脑梗塞常见病因是由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导致的动脉硬化为基础病因,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会使用一些降压药或治疗心脏病和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而这些药物中一些药物会有副作用,如肠胃刺激、无力甚至呕吐腹泻等反应,象伲福达西比灵拜新同控释片等,当这些药物一旦停用或调整剂量后,症状就会明显消失,一般老年患者应多选用长效道地中药辅以急性发作期治疗,在恢复期主治,会对症状减缓的同时,减轻毒副损伤,具有一定的长效性及安全性。一般小脑梗塞的综合治疗应该包括有效的药物治疗、清淡饮食调节、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危险因素控制、有效准确的家庭护理等。

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液凝固,进而预防脑梗死的作用。与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中药结合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活血化瘀芳香开窍中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能从改善血液血管病变两方面治疗。通过川芎嗪丹参酮水蛭素等成分降低血浆粘度、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凝血酶,消栓溶栓,并使血栓不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防止小脑梗塞灶进展复发,给患者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内环境;同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红细胞膜,消除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环节,并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能轻微扩张脑血管、保证脑组织供血供氧量,恢复脑组织神经系统,使由此控制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得以全面改善。天欣泰片具有多靶点、多角度的防治特点和溶栓化瘀、降脂抗凝、抗动脉硬化多重治疗作用,能更彻底全面地治疗小脑梗塞症状并防止其复发

脑梗塞患者注意事项

(1)饮食护理。应给予病人高热量、容消化流质食物;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鼻饲食物可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水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合奶,鼻饲给病人。每次鼻饲量200~350毫升,每日~5次。鼻饲时,应加强病人所用餐的清洗、消毒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冒。长期昏迷的病人机体抵抗力较低,要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感冒。病人无论取何种卧位都要使其面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当病人有痰或口中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时,要及时吸出或抠出;每次翻身变换病人体位时,轻扣病人背部等,以防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预防褥疮。昏迷病人预防褥疮最根本的办法是定时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另外,还要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被褥和衣服。现介绍:人翻身法(以置病人于左侧卧位为例):第一步家属站于病人右侧,先使病人平卧,然后将病人双下肢屈起;第二步家属将左手臂放于病人腰下,右手臂置于病人大腿根下部,然后将病人抬起并移向右侧(家属侧),再将左手放在病人肩下部,右手放于腰下,抬起、移向右侧;第三步将病人头、颈、躯干同时转向左侧即左侧卧位;最后在病人背部、头部各放一枕头,以支持其翻身体位,并使病人舒适。

(4)预防烫伤。长期昏迷的病人末梢循环不好,冬季时手、脚越发冰凉。家人在给病人使用热水带等取暖时,一定要注意温度不可过高,一般低于摄氏50度,以免发生烫伤。

(5)防止便秘。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便秘,为了防止便秘,每天可给病人吃一些香蕉及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病人按摩腹部。3天未大便者,应服用麻仁润肠丸或大黄苏打片等缓泻药,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帮助排便

(6)防止泌尿系感染。病人如能自行排尿,要及时更换尿湿的衣服、床单、被褥。如病人需用导尿管帮助排尿,每次清理病人尿袋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导尿管要定期更换。帮助病人翻身时,不可将尿袋抬至高于病人卧位水平,以免尿液返流造成泌尿系感染。

(7)防止坠床。躁动不安的病人应安装床挡,必要时使用保护带,防止病人坠床、摔伤。

(8)预防结膜角膜炎。对眼睛不能闭合者,可给病人涂用抗生素眼膏并加盖湿纱布,以防结、角膜炎的发生。

(9)一般护理。每天早晚及饭后给病人用盐水清洗口腔,每周擦澡1~2次,每日清洗外阴一次,隔日洗脚一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