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脐部有肿物突出
婴幼儿脐疝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缺陷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该病逐渐减少。大多数可在2岁内自愈。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
目录 |
婴幼儿脐部有肿物突出的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处,且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形成脐疝发生的条件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闹等,皆能促使脐疝的发生。
脐是腹腔最后闭合的部位,是胎儿的脐带所在处。脐静脉在脐的最上部,穿过腹壁,向内移行至镰状韧带下缘出生后近脐部的一段脐静脉成为肝圆韧带。胎儿时的两 支脐动脉位于腹横筋膜与腹膜间在脐两侧偏下部进入脐带,出生后退化成纤维性索条被称为脐外侧韧带。胎儿的脐尿管位于下腹部的中线、腹壁与腹膜间,出生后退 化成为脐中韧带。出生时脐带被结扎剪断断面瘢痕形成以上诸韧带间被疏松结缔组织充填,成为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脐环包绕脐周,较坚韧,是由腹直肌前、后筋膜 及腹横肌筋膜融合而成。初生时脐环较大,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收缩,最终消失。脐环较大时诸韧带间的空隙增大,腹腔内脏带着腹膜穿过韧带间的空隙,突出到脐环 外,形成脐疝。婴儿,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营养不良儿及大脑性痴呆症患儿,脐周围的组织发育欠佳或较松弛脐环较大脐环的收缩及闭合较迟缓,是这类小儿 好发脐疝的解剖因素。
另有人做组织学研究,在胎儿期,脐动脉壁内的弹力纤维不断向周围延伸,加固了脐的下部环绕着脐动脉及脐尿管,如同括约肌一样。在脐带脱落后,脐环闭锁,脐环的下部紧密闭锁脐静脉的周围无此“括约肌”结构,使脐的上部比下部薄弱,故易在上部发生脐疝。
婴幼儿脐部有肿物突出的诊断
脐疝(umbilical hernia)是最常见的一种脐部疾病。婴儿发病率较高尤以早产儿低体重儿好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也有人报道黑种人的发病率比白种人高Blumberg(1980)观察南非儿童共1865人,发现黑种人与白种人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主要是在1岁以内的婴儿,。1岁以后两种人的差异逐渐缩小,3岁以后的发病率两种人相似。
发生率在新生儿中有5%~10%,多发生在早产儿。有人调查体重在1000~1500克的新生儿脐疝的发生率为84%,而在2000~2500g之间者为20.5%。女孩较男孩多2~3倍。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 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 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
并发症:
1.疝容物粘连 粘连时可引起脐部疼痛尤其是大网膜在疝囊内粘连时疼痛更明显,有时可引起腹胀、呕吐等症状。
2.脐疝嵌顿 脐疝的内容物多为小肠、大网膜等很少发生嵌顿。一旦脐疝嵌顿,则各种症状加剧。
3.脐疝穿破 脐疝疝囊及被盖较薄,遇有外力时易发生穿破。
婴幼儿脐部有肿物突出的鉴别诊断
婴幼儿脐部有肿物突出的鉴别诊断:
1、脐周肿胀:脐窝湿润、肿胀,渗出有臭味,可为脓性或混有血性都是脐炎的临床诊断的症状。脐炎(omphalitis)是脐残端的细菌性感染。根据发病年龄,可有成人脐炎和新生儿脐炎之分,按病理过程又有急性脐炎(acute omphalitis)和慢性脐炎(chronic omphalitis)2种。急性脐炎是脐周组织的急性蜂窝织炎,若感染进展,可并发腹壁蜂窝织炎,也可能发展为脐周脓肿,且有并发腹膜炎及败血症的危险。病原菌为金黄葡萄球菌等。慢性脐炎为急性脐炎治疗不规则、经久不愈或新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未愈的创面及异物局部刺激所引起的一种脐部慢性炎症表现。
2、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是断脐后未愈合的伤口受异物的刺激或经常摩擦而形成的息肉样、樱红色小肉芽肿,呈米粒至黄豆大小,有脓血性分泌物,不易痊愈。过多的肉芽组织可用10%硝酸银腐蚀或用消毒剪刀去除,保持局部清洁,很快就能痊愈。脐窝内有肉芽组织增生是脐带脱落后出现的一种组织增生,也可能是由于肠管与肚脐相连、黏膜鼓起导致的。脐肉芽肿非常容易造成感染,引起炎症,是需立即就医处理的脐部疾病。
脐疝(umbilical hernia)是最常见的一种脐部疾病。婴儿发病率较高尤以早产儿低体重儿好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也有人报道黑种人的发病率比白种人高Blumberg(1980)观察南非儿童共1865人,发现黑种人与白种人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主要是在1岁以内的婴儿,。1岁以后两种人的差异逐渐缩小,3岁以后的发病率两种人相似。
发生率在新生儿中有5%~10%,多发生在早产儿。有人调查体重在1000~1500克的新生儿脐疝的发生率为84%,而在2000~2500g之间者为20.5%。女孩较男孩多2~3倍。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 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 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
并发症:
1.疝容物粘连 粘连时可引起脐部疼痛尤其是大网膜在疝囊内粘连时疼痛更明显,有时可引起腹胀、呕吐等症状。
2.脐疝嵌顿 脐疝的内容物多为小肠、大网膜等很少发生嵌顿。一旦脐疝嵌顿,则各种症状加剧。
3.脐疝穿破 脐疝疝囊及被盖较薄,遇有外力时易发生穿破。
婴幼儿脐部有肿物突出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正常情况下生后18个月内脐环可以继续缩窄,因此,婴幼儿脐疝有自愈的可能不需要任何治疗绝大多数在2岁内自愈。有人统计随着年龄增长腹肌亦越来越发达,脐环也逐渐变小而闭合,据统计生后6个月内有90%,一年以内有95%闭合而自愈。
1.非手术疗法 一般无需任何处理。对个别爱哭闹,屡发嵌顿者可试用。
(1)压迫法:用适当长度的9~10cm宽的松紧带,缝制成圆圈状;令婴儿平卧,还纳脐疝;将棉球(同疝大小)或半个乒乓球的凸面对准脐疝部,以松紧圈固定之即可。
(2) 胶布粘贴法:可将稍大于脐环的硬币、扣子或圆木片用纱布包好,压在脐环上然后用宽胶布固定。胶布宽5cm,胶布经过的腰背部可内垫纱布,以免损伤皮肤操作 时先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虚状态,避免疝内容物膨出,便于脐孔的闭合(图1)一般1~2周更换1次,可连续贴用3~6个月,应注意局部皮肤的 护理,每次粘贴时要使脐孔缩小,使之逐渐愈合。
2.手术疗法 婴幼儿正常发育时脐疝能很快消失,仅有个别病例需手术治疗,因此不应急于手术。
(1)适应证: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手术:①疝较大脐孔直径在2cm以上;②经1年的保守治疗没有治愈,年龄在2岁以上;③已经嵌顿,内脏与疝囊有粘连;④脐部疼痛,推测有大网膜粘连者。
(2)手术方法:围绕脐疝之下方作半圆形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后游离疝囊,将疝囊从脐部皮肤下面切除后,缝合腹膜,然后将二侧腹直肌筋膜缘用粗的丝线在正中线上缝合,逐层缝合皮肤(图2)创口用无菌纱布覆盖后用宽粘膏固定,以消除腹壁的张力。
(3)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皮下血肿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形成多因剥离疝囊后创面局部渗血,形成血肿并逐渐扩展到腹前壁。治疗不当可导致感染形成脓肿。避免的办法 是仔细彻底止血;术毕应在脐窝处放置与脐窝同样大的棉纱球加压包扎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大的血肿可剪开部分缝线去除积血及凝块,加压包扎,同时全身应用抗 生素治疗。
预后:
脐疝经手术修补后效果良好,而且可以保留良好的脐外观,很少有复发。
预防:
防止腹压增高,是预防脐疝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如加强对婴儿的必要照料,减少婴儿的哭闹;定时、定量供给饮水、果汁或菜汁促进排便通畅;酌情加减衣被,防止呼吸道感染等。